原标题:从东芝财务造假到神户制钢数据造假,“日本制造”怎么了?
“一颗螺丝撑起了日本整个国家的经济”,日剧《半泽直树》中的这句话见证了“日本制造”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然而,以质量信誉著称的“日本制造”近来却被一连串丑闻冲击,连作为日本经济支柱的老牌企业也跌入“黑洞”。
造假10年连军工产品也祸及
日前,日本第三大钢企、“百年老店”神户制钢承认在铝、铜产品上篡改质量数据。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一位知情人士周三透露,除铝、铜以外,该公司可能还伪造铁粉的数据。
神户制钢表示,从2016年9月到今年8月,其4家工厂修改了铝和铜产品的检验证书,以使这些产品符合客户的生产规格要求。数据造假影响约1.93万吨平轧铝材、1.94万吨铝铸件和锻件,以及2200吨铜制品。在2016年9月到今年8月期间,这些产品的产量占公司产品产量的4%左右。据称,数十名员工和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造假行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事实上,这次伪造数据并非神户制钢的“初犯”。去年,该公司就被曝篡改数据,旗下一家生产钢丝的子公司在9年里持续伪造不锈钢产品强度,将不符合行业强度标准的产品“以次充好”出售。神户制钢已承认,数据造假这一系统性不当行为从10年前就已开始。
据该公司称,涉及数据造假的铝、铜产品已输往200家公司。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季度数据,神户制钢的铝和铜业务占其总销售额的20%左右。
由于铝和铜在制造业领域使用广泛,特别是铝卷,是制造汽车、火车、飞机的主打材料,所以,神户制钢“掉链子”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据报道,日本车企巨头,包括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铃木和丰田几乎都被“坑”了。
富士重工为日本自卫队生产的教练机、日立公司为英国制造的列车、三菱重工打造的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和发射卫星的火箭、波音公司“梦想客机”的机翼、日本东海旅客铁道公司运营的往返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列车,都采用了神户制钢的金属制品,导致这些公司均被“祸及”。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安全问题,但是这些公司有的表示将调查旗下产品,有的称将考虑更换零件。丰田还表示,如果涉及汽车性能和安全,或将启动大规模召回。
除了民用产品外,甚至连日本军工产品也未能幸免。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确认,神户制钢也向国防工业承包商销售产品,而在这些产品中很可能也存在数据造假的产品。
为何造假作弊层出不穷
从东芝财务造假到三菱汽车夸大燃油效率,再到如今的神户制钢伪造产品数据,作弊现象似乎在日本企业界层出不穷。“造假问题已成为一个可能会破坏国际社会对日本制造业信心的问题。”日经新闻称。
就产品数据造假一事,神户制钢副社长梅原尚人解释称,由于要求按期交货,工人们感到很大压力。但他否认数据造假是来自高级管理人员的指示。
日本企业监管机构负责人尾口俊明(Toshiaki Oguchi)表示,日本企业通常都努力保证产品质量,但由于竞争压力或其他因素,作弊很难避免。他说,这是因为公司不鼓励彻底的检查或批评。“当出现问题时,公司总是雇佣一个外部委员会来进行调查。为什么自己事先不主动作为呢?为什么不能有始有终进行检查呢?”
东京非盈利组织“日本企业治理网络”律师牛岛信(Shin Ushijima)认为,神户制钢的问题在于一种常见的组织问题。“董事会没有做好他们的工作,”他说,这不是一个仅仅通过社长辞职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友骏 看来,神户制钢的丑闻反映了日本制造业以及整个经济界的冒进、急躁心态。造假现象并非神户制钢一家,此前,东芝财务报告“注水”、日本饭店用进口食材冒充本土食材出售给消费者以赚取暴利都折射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
从日本经济大环境来看,经过“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始终没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不排除部分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或欺骗手段的可能,这也反映出日本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安倍政府虽在国内力推“安倍经济学”,强调通过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转型,但是,力度和成效不彰,这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子雷 补充道,虽然日本企业声名在外,其实,生产管理漏洞,诸如篡改产品数据、生产日期等现象一直存在,这在日本也被称为“粉饰账户”。只是,日本文化羞于自揭或者揭人丑事,自家企业做到“家丑不外扬”,业界相互之间又保持不揭人短的“默契”。所以,丑闻基本都在内部消化。同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媒体也不会过度渲染企业丑闻,给“经济热”泼冷水。这就给外界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日本企业很另类。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曝光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容易。其实日企和其他企业并无二致,只是被光环和名誉所掩盖。
“日本制造”神话不再?
神户制钢“伪造数据”丑闻曝光后,震惊日本乃至世界。
《纽约时报》评论,从汽车到飞机,从新干线列车到火箭,数十年来,日本制造业产品大多依赖神户制钢提供的原材料,神户制钢称得上日本经济的支柱。日本又向来以质量上乘的制造业傲视全球,但是,自高田公司的“气囊门”、日产大规模召回问题车之后,神户制钢的丑闻是对有口皆碑的“日本制造”整体形象的又一次重创。
陈子雷认为,这些丑闻暴露了日本企业在生产、管理、营利等一系列环节隐藏的缺陷,从侧面反映了日企国际竞争力正在走下坡路。日企走下“神坛”的背后与国内外因素有关。从外部因素来说,这是日本应对经济全球化后水土不服的表现。经济全球化要求海外生产、制造、销售以及原材料筹集,但日本仍沿用本土管理模式,当海外模式与本土管理碰撞之后,自然暴露出诸多弊端。从内部因素而言,日本已告别经济高增长时代,如今又面临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的挑战,这都带来结构性问题,企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陈友骏也指出,日本制造业有种“吃老本”的感觉,但老本的底子越来越薄,传统竞争力被周边国家蚕食。加上日本国内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又过于保守,大企业延续传统管理模式,企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能力并未显著提升。这导致企业在新的竞争时代,尤其是泡沫经济破灭、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铝是神户制钢的战略性业务,数据造假丑闻会对该企业造成何种影响尚不清楚。据《芝加哥论坛报》称,日本摩根大通证券评估,神户制钢若替换数据造假零件的潜在成本最高将达150亿日元(约合1.33亿美元)。但神户制钢或将卷入诉讼,或因此名誉受损,这种代价可能会更高昂。若再引发后续召回事件,付出的成本将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