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又一家百年日企,深陷造假丑闻!
近日,日本神户制钢所(KOBELCO),承认篡改部分铝制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
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已有百年历史,主业为钢铁生产和销售,供应全球一半的汽车弹簧。
这起企业丑闻令日本市场和社会震惊!
据日本媒体报道,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长府制造所、真冈制造所及大安工厂等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
造假对象包括近2万吨铝制部件、2千多吨铜制品和近2万个铝锻造品,约占神户制钢所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在对过去10年的产品进行整体调查后,也发现有部分数据被篡改。
对此,《朝日新闻》认为,这说明篡改数据是长期的、集体性的行为。
“让大家担心了,很抱歉。”对于造假事件,神户钢铁副社长梅原尚人8日在记者会上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但他否认有来自总部上层的违规指示。
梅原尚人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我们也请客户进行检查。现阶段,尚未发现可能因此引发的安全隐患。”他表示。
10月8日,神户制钢召开发布会,就未达标铝、铜制品向公众道歉。
然而,这样一番表态远不能让外界放心。
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巨大,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200多家日本企业受影响,波及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新干线列车,斯巴鲁、马自达等汽车品牌,甚至美国波音客机。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神户制钢所的篡改丑闻将殃及飞机和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例如,波音公司采购的飞机机翼等大量部件就来自神户制钢所提供的材料。
三菱重工也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三菱支线客机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问题产品”。
法新社同时报道称,日本“新干线”列车、英国高铁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出产的铝。
这不是神户制钢第一次曝出造假丑闻(其在2016年也曝出过篡改数据丑闻),放在整个日本企业界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上个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发现日产汽车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日产不得不宣布停止销售6万辆新车;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百万台汽车;
去年4月,三菱汽车爆出“燃效门”,媒体调查后,该公司承认,对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弄虚作假,而这一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
2011年,医用设备和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承认,此前20年都在以做假账的方式掩盖总额上千亿日元的投资亏损;
此外,在建筑领域,日本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东亚建设工业公司,先后被曝偷工减料;
在食品领域,北海道某烤肉连锁店以次充好;
在化工领域,日本肥料企业太平物产造假;
……
其实,在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心里,日本制造是品质的代名词。小到眼药水,大到电饭煲,连马桶盖,中国大妈都跑到日本抢购。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实在令人感到震惊。
对此,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表示,这些接二连三的丑闻在一步步动摇日本制造“高品质”的根基。
如今,钢铁企业篡改数据的做法,更进一步对日企的信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暂时没有爆出安全问题,但这严重波及日本制造业的名声。”新加坡《海峡时报》称。
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价道,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日本汽车行业智库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吴保宁认为,日本制造业暴露出的问题源于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对制造业从法律和标准上加强管理,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
第二,材料、零部件供应商背负着来自下游企业的巨大降低成本的压力;
第三,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忘记和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
日本制造,可谓是刚跌下“神坛”,又误入“歧途”,最后是陷入“绝境”。
从宏观上看,日本本土市场的萎缩、创新意识不足,日企竞争力持续下降,甚至呈现了集体溃败的趋势。
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1996年的99家,锐减至2017年的51家。
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锐减
为了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部分日本企业不思进取,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造假。
造假的结局,只能是亏损、破产、甩卖。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或许有三方面:
一个是制造业的瓶颈问题,实体经济越来越难有大幅度差异化的创新,而实际生产中又有很多成本如专利广告加进来使日本的制造业面临危机;
一个是日本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造成了今天日本制造业乏力的状况;
一个是创新对日本企业并没什么大用,因为他们缺少的是市场。
此次神钢造假也许是一个标志,表示着以“曾经的丰田”为代表的,“日本精益化生产”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西方媒体狠批跌落“神坛”的日本制造时,在引领全球质量典范的德国,正将制造业的对手“锁定”中国。
9日,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调查报道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发布的报告截图
该调查报告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未来都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
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的进步,“德国制造”也可在压力下迸发出更大潜能。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评论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中国,而在历经失去的一个又一个十年之后,日本也正在被中国超越。
1. 高铁+轨道交通。去年中国已经占据了世界高铁市场的近7成,而日本的川崎重工和日立仅占据不到一成的市场。近年来, 从土耳其高铁、印尼雅万高铁、巴西里约奥运轻轨项目到美国波士顿地铁机车制造到成功打入欧洲市场,中国高铁+轨道交通正在攻城略地,而日本仍抱着“新干线”的旧梦无可奈何。
2. 造船业。战后日本造船业稳坐世界第一近50年,可随着中国与韩国造船业的崛起,日本造船业迅速衰落。如今的造船业已经是中国与韩国的天下,甚至连韩国都再和中国的竞争中深感吃力,日本船企所占市场份额不到世界10%。
3. 手机制造业。全球手机制造业除了苹果和三星外,中国品牌几乎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今,华为逐渐风靡欧美,中国手机制造业已经颇具国际竞争力。
4. 航空与航天产业。中国的航天产业已经是一张国家名片,很多指标都与美俄不相上下。
而中国则利用航天优势建立起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挑战GPS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国已经发射了23颗北斗导航卫星,2015年北斗导航系统产值已经接近300亿美元,中国A股已经有了数家北斗产业相关公司,2016年已经有4万多艘船装上了北斗终端系统,2020年会进一步爆发性成长,而日本20年内不会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
有时候一个人的倒下恰好是另一个人的机遇。借用《日本时报》预测的一句话结尾:“
这或许会给其他国家的生产商带来一个机会,比如中国。”
资料来源:
刚刚!日本制造,自己敲响了丧钟(中金在线)
这家日本"超级企业"又曝造假丑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纷纷"中招"(新华社)
锐参考 | 发生了什么?!这两天,日本正在全世界遭遇"千夫所指"(参考消息)
(文中视频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