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传统”?
神钢造假事件严重动摇了整个日本制造的信誉基础。造假频发的原因除了要在竞争中维持表面的品牌价值和业界地位之外,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失灵也导致了集体造假并长期掩盖造假行为的严重后果。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踏入政界前曾在神钢工作过,他还两次以首相身份故地重游,题词称赞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歌颂“匠人精神”。“希望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和匠人精神,带着制造业的骄傲加油。”2007年刚刚当上首相,安倍激励神钢员工说,并在建造中的第二高炉所用的耐火砖上写下“钢之匠”作为纪念。
《产经新闻》去年报道,安倍在一档自民党网络节目中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打气。他提起自己留学回国后刚进入神户制钢工作时的经历。安倍介绍说,当时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数,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难道神钢的不良传统早已有之?
《日本经济新闻》质疑:“为什么神钢总出事?”披露企业曾向“总会屋”(日本黑道控制的组织)输送利益,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致力于多元化经营的神钢管理层长期疏于管理,内部缺乏交流,高管各自为政。
实际上去年神钢就曝出过篡改数据丑闻,旗下一家生产钢丝的子公司在9年里持续伪造不锈钢产品强度,将不符合行业强度标准的不锈钢产品冒充合格品出售。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神钢下属的4家企业长期使用同样手法造假,说明众多员工认同了企业的不当行为。企业间的交易本来应秉持“不欺”原则,而神钢所在所谓“力求达到行业标准”的时候,淡忘了客户间的契约意识,甚至是以欺骗的手段来维持客户。这对日本制造业整体的可信度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学教授苑志佳分析:“制成品企业在塔尖,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塔底。长期以来,最终制成品企业习惯于以牺牲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利益来追求自身的产品换代,要求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和成本上跟进。而进入本世纪后,虽然工业制成品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但供应商们却越来越跟不上龙头企业的节奏。开发新材料等需要巨大投入,而这些企业已不堪重负。”
二战后日本的骄傲制造业,如今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日本制造跌落神坛,神钢企业理念第一条“提供值得信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依旧挂在公司官网最显眼的地方,令人不胜唏嘘。
本文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