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丰田发生踏板门时,日本媒体不禁担心,这件事将毁了“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因而它们愤怒地指责丰田处理危机不力,给日本制造蒙上浓浓的阴影。
“日本制造”一贯在国际上以质量取胜,但不断涌现的质量信任危机则使其“品质神话”站上一个十字路口。当日本汽车制造商将高品质、匠心、安全打造成为卖点和优势所在之时,一旦出现质量危机,所受到的打击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高田、三菱、神户钢铁、日产正在动摇消费者对它们的信任。
推及自身,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正在做大做强,梦想走向欧洲,迈入美国,当从日本企业的信任危机中有所思考。
最新一期的《欧洲汽车新闻》中刊出一篇题为Eye on Europe:Great Wall, Chery, other Chinese brands push to gain foothold in key market(聚焦欧洲:长城、奇瑞等中国品牌努力立足于全球主要市场)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中国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将面临的挑战做出分析。
其中它指出,汽车管理咨询公司Districom Group联合创始人Peter Hage认为,“欧洲是一个高度竞争性市场,客户对汽车设计、质量和性能持有不同的期望,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是一项艰巨任务。”因此产品质量将在中国品牌入驻欧洲车市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在法兰克福车展上,长城、奇瑞等均未发布旗下进军欧洲市场的车型售价,但对其在国内市场和俄罗斯市场的表现或许有些帮助。上海行业咨询公司汽车远见(automotive foresight)的分析师张豫表示,在国内市场,WEY瞄准的是“入门级豪华市场”,其售价相当于跨国车企产品的三分之二,同时它将提供不少于后者的配置。由此可见,低价是中国新创立的豪华品牌与深耕中国市场已久的海外豪华车竞争的武器。在欧洲,中国品牌很可能还会采取这项战略。
在俄罗斯,中国品牌在跨国车企调高价格之时反其道而行之,采取降价措施。它们靠着低价战略,争取从现代、起亚、拉达和日产手中抢夺市场。
低价战略确实发挥了一些功效,但却会使消费者对质量产生疑问。因此中国品牌在积极扩张的道路上,应坚守安全性标准,在追求规模、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效管理制造质量,控制好扩张的脚步和力度。
(此文首发于汽车公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