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10月8日,一条关于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造假的丑闻浮出水面,舆论哗然,业界震惊。
始创于1905年的日本“老字号”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当天承认,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涉及其中的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神户钢铁公司的数据伪造丑闻持续发酵,首席执行官川崎也不得不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歉意。并表示,如果客户要求,公司会提供赔偿。
对于为何许多制品的数据上都有做假,川崎回答的很模糊:“还在审视原因”。
事件影响巨大,日本媒体将其形容为“动摇日本制造”的“神户冲击”。
日企造假丑闻重回公众视野 被波及企业影响不一
尽管神户钢铁公司拒绝透露客户名,但据报道,客户达到500家公司,它们包括丰田汽车、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等全球汽车制造商以及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等飞机制造商。
大韩航空则是因使用了波音公司提供的飞机零件而受到影响。大韩航空方面表示,目前正在调查波音公司提供产品的种类和规模。
据新华社电日本经济产业省确认,神户制钢问题产品还用于日本军工产品,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和斯巴鲁等4家公司的军工部门都用了问题产品,可能用于飞机、导弹、装甲车等。日本防卫省担心强度不足可能导致装备的使用期限变短。各公司都在抓紧检查相关产品安全性。
三菱重工正在开发的喷气式支线客机MRJ也采用了问题产品,但三菱重工称“在设计和安全性方面都留有富余,确认包括强度在内的产品安全性没有问题,现在认为不会对客机开发带来影响,将继续收集信息”。
根据神户制钢造假事件首批涉案车型的名单来看,日系的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本田,日产都有不少车型使用了神户制钢制造的数据造假金属车身材料,而日系的三菱则正在自查中,要等第二批名单出来才知道结果。
另外,美系的福特和通用,也承认使用了神户制钢的强度数据造假金属材料。
首批涉案名单中,被影响最严重的是日系的雷克萨斯,从入门级别的CT车型到顶级旗舰的LS车型,前引擎盖,前后保险杠,后备箱门等部位,基本都被确认了使用神户的数据造假材料。
各大媒体和社会舆论就此事,又很容易主动去关联早些时候多家日企曝出的造假丑闻。
神户制钢所的故事并非个案。
近来“日本制造”丑闻频出:日本汽车巨头日产在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三菱和铃木篡改汽车燃油及经济性测试数据;日本汽车配件制造商高田公司(TAKATA)因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已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
这些都让神户制钢在过去的1周内事态持续升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日本制造”所谓的工匠精神也受到了猛烈地冲击。
来自《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自丑闻被曝光以来,神户制钢股价已经暴跌40%。这一丑闻很可能会让该日本钢铁企业面临被拆分出售,或者彻底走向破产的命运。
以次充好的数据造假,仅因为利益驱动?
让人惊讶的是,以次充好的数据造假竟然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
神户制刚所副社长梅原尚人也承认,部分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篡改数据也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性问题。
为何要对数据造假?又为何造假长达十年时间才被曝出?
在看过不少资料和知乎大神的分析研究后,猫妹总结了几个可能。
根本原因无疑是受利益驱动。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高达16亿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其中有6亿吨产品属于过剩产能。此外发达国家的钢铁业在能源、环境、劳工方面的成本却居高不下。
钢铁产能过剩导致世界总需求下降,使其成为全球性问题,神户制钢也难逃此难。
神户钢铁的公开的财务报表显示,钢铁事业的赤字已经持续2年了。
除去1141亿日元“现金及存款”,神户钢铁财务报表的实际财务状况为负债8000亿日元以上。管理层决定削减费用,神户制铁所宣布2017年度的目标是停止高炉。
由于日元贬值,铁废料的出口增加,导致日本国内铁废料缺乏了,铁废料价格上涨3成。此外,电力费用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这让神钢的电炉制造厂也陷入了窘境。
面对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且中国在内等国家的炼钢技术都在逐渐提升,甚至开始接近日本的出钢质量。如果在此时提高产品价格,势必会在与来自中国和韩国的进口钢材价格竞争中丧失优势。
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客户下单,神户制钢就会格外珍惜,竭尽全力,甚至不惜冒着造假风险以次充好来交货;
上层建筑却有点儿适应不了经济基础。
说得简单点,就是技术跟不上需求。
举个例子,有客户想要一批SSS级的货,神户制钢的技术只能做到SS级,或是能做到SSS级,但成本和交货期会大大提升。
但在公司决策的时候发现,客户给的所有技术参数中,有几个参数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或是这几个参数客户根本没法儿或是没时间去做第三方检测。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公司喜出望外,偷偷的把产品做成了SS级,却把数据篡改成SSS级的。
而这种情况恰恰又是客户和其一手促成的,当然这样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的。
客户的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时,可能在参数上设计过于虚高,也就使问题企业过分迎合客户需求,不惜冒着风险做假。另一方面,客户有时急于投入生产,上中下游间过渡紧凑,往往来不及做第三方检测。而第三方检测的条件,时间,费用成本等,也让客户不得不选择“信任”问题企业。
客户与供应商相互打马虎眼,只要不出问题,就闷头不作声,密切保持合作,莫名其妙的就形成了一股“默契”。
这也就能解释一部分受影响的企业,公布出的结果是暂时未发现零件有问题。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安定、秩序、服从。
在弄虚作假十多年,神户制钢的产品成功的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按理说,从上游到下游,随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雪崩。
但不可思议的就在这,这么长时间居然安然无恙,除了以上分析的两点原因外,文化是辅助将谎言进行到底的帮凶。
安定、秩序、服从,这种文化意识在就稳定社会、团体和企业运作上本就是积极地。但用在谎言上,就是赤裸裸的极端行为。长时间下来,“错”似乎都变成了“对”,变得那么理所当然。这种错误的极端行为落在集体身上,带来的无疑是灾难。
这样的企业文化,也就顺理成章的让每个知道秘密的人很自觉地闭了嘴。
知乎网友@据说他姓feng对此也总结了在日本时常可见的各公司道歉会上的共性。
公司高管说话的语气,起立的时机,弯腰的幅度,沉痛的表情,内疚的泪水,高度一致,犹如一场精心准备、排练过的表演……
为何如此精彩?因为日本有一类公司:道歉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道歉指导,从用词,语气,神态,弯腰的幅度,以及哭出眼泪的时机等进行全方位把关。
你会相信这是真心实意的道歉吗?(要道歉早就应该站出来,何必等到今天)
另外,安倍去年3月曾自曝,自己留学回国后刚进入神户制钢工作时的一段经历。安倍介绍说,当时他输错了钢管的尺寸数,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
他本意是想鼓励年轻人不要怕犯错,但是现在换个条件看,神户制钢的问题可能早就暴露出来了。而文化极端的影子也更加暴露……
日本钢铁造假 2000 年三峡工程险些被坑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的2000年,中国的三峡工程就差点被日本钢铁坑了。
一篇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大型时政综合性半月刊《大地》杂志在2000年发布的旧文为我们还原了此事。
三峡工程业主曾在2000年初运用国际招标方式,通过日本出口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优中选优地选定了日本钢铁制造业巨头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低合金碳素结构钢板。总合同量达4000吨,价值170多万美元,要求5月份全部运抵三峡坝区,6月份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批钢板主要是用来制作直径12.4米的引水钢管,直接相连于左岸7-14号水轮发电机组的蜗壳部位,将被浇筑在混凝土坝身上永久使用。
三峡工程有关专家说:“这是承接三峡工程心脏的主动脉血管,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内在质量,业主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特别是承受着来自库内393亿立方米水形成的几十万吨、甚至是几百上千万吨的强大压力,所以对板材质量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等四大项技术要求极高。”
第一批钢材到后,经抽样检测,抽检的样板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均符合合同要求。但在检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冲击韧性等4个项目中,1-4号试样的冲击韧性达不到合同要求,也与日方合格单提供的技术数据相差甚远。
此后为了慎重起见,三峡办的检验检疫人员又重新进行了两次检测。结果显示,一套样坯,两处实验场所,三次检测均出现不合格。该批钢板存在品质缺陷,已毫无疑问。
中国检验检疫部门作为谈判的第三方,首先向日方通报了检验结果,并就整个检验过程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日方对此不屑一顾,时不时打断中国检验检疫人员的发言,咄咄逼人地再三质问。一会说中方抽样不规范,一会说中国实验室条件太简陋,一会又说检测标准是不是不科学……凡此种种,归结一点对这一结果表示怀疑,不能接受。还一再反复强调,他们的钢板是按合同要求规规矩矩组织生产的。
面对日方的无理狡辩,我检验检疫人员也毫不示弱,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一一予以回应和驳斥……
谈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你来我往,频频过招。
末了,双方协商进行复验,经过反复的协定复检实验室,最后日方妥协,之后态度大转变,与上一回仿佛判若两人,不仅对中方友好客气,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恭敬。
后来,中方得知中国检验检疫的复验结果,与日方带回国内的样品检测结果是十分一致的。
正是由于中国检验检疫部门把住了“关”,排除了发生天大的灾难性事故的可能性。他们为三峡工程建设立了大功,也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神户钢铁如今遭此劫难,日本制造会不会从“神坛”陨落?
有了前车之鉴,想必我国的制造业也应该有所自省,跨过别人的坎坷,相信我国的制造业将会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