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近期爆发的一系列安全丑闻使得这个国家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厂区面临严格的审查。与此同时,日本制造业在成本增加、行业标准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之下越发步履维艰。
受到国内市场疲软以及中国、韩国竞争对手崛起导致利润率收窄的影响,许多日本工厂已经实施降低成本的措施,他们还将减少对终身雇佣制员工的使用,转而使用临时合约员工。
正是在忙于削减成本的过程中,有关安全方面的丑闻在日本整个制造业内逐渐显现。上周五(当地时间10月27日),斯巴鲁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一同承认他们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未能进行适当的安全监管。
本月早些时候,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商神户制钢所承认在多年时间里对产品详细数据故意进行篡改,如此造成全球范围内多家接受神户制钢所供货的制造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紧急核查,这些产品涉及多个种类,包括汽车、飞机、火车和电子产品。
日本战后劳动力文化有两大核心元素——不能轻易裁撤正式员工(即拥有永久劳动合约的全职员工)、根据资历为员工发放薪水。现如今日本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非正式”员工,即临时员工、兼职员工和短期合约员工。
日本关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劳动力领域专家Koji Moriok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雇用非正式员工允许雇主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调整员工总数的目的。不过他强调称,企业上述举动将导致厂区去技术化、生产标准被降低以及生产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升高。
Koji Morioka向记者说到:“企业使用一次性员工的情况越来越多。厂区里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员工数量的减少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企业用工领域使用非正式员工的比例为20%,而这一数字到去年已经升至创纪录的37.5%。事实上在某些企业中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非常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正式员工每月薪水平均达到321700日元(约合2830美元),而非正式员工每月薪水平均只有211800日元。
日本上智大学日式管理学教授Parissa Haghiri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生产环节的检查标准越发提高之时,日本企业却没有雇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行业要求。而对非正式员工的随意滥用也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声。
她向记者说到:“我们遇到了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日本传统的招聘方式是从学校或者大学直接招募劳动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教授他们各项技艺并在不同的职位进行轮岗学习,然而如今这样的招工用工方式已经不再有效。
事后再补的工作
Parissa Haghirian指出,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抱怨年龄在25岁的劳动力大量短缺,而企业急需专业技能人才却无法在内部自行培养,未来有关技能型人才的争夺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她向记者说到:“我预计未来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将有所加速。这些人才的离开将导致企业陷入麻烦之中,因为在传统意义上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导致其他员工的离开。”
事实上日本企业并不是唯一被曝光丑闻的群体,欧洲和美国企业此前在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尾气测试)就被爆出存在人为篡改数据的问题。不过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够尽快弥补自己的过错。
Tadashi Kunihiro是一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审计员,他本人也是一位律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一些日本企业抱着这样的想法,即因为工厂运行良好,因此质量管控和督查工作被认为是可以放在事后再补的工作。
他表示企业并没有把技艺最高的员工安排在质量管控的岗位。
他指出,一些日本企业内部存在的安全漏洞存在了数年甚至数十年,企业终身制雇佣员工数的减少将会打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他们对自身和企业前景的担忧也有可能大幅提升。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台的企业管理改革政策中,提升企业透明性被当作是核心内容,而具体措施就包括企业董事会吸纳更多的外部董事成员。
不过有专家质疑上述改革措施是能否建立起阻止安全生产丑闻出现的第一道防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铝行业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即使有再多的外部董事成员存在,如果在工厂厂区发生任何的欺骗行为,他们根本无从得知。”
保时捷日本公司总裁Toshiyuki Shimegi指出,企业高管过度脱离企业的生产活动,这本质上也是一种犯罪。
他在出席东京车展间隙向记者说到:“企业需要更多的微管理,因为如今的高管们正在同‘亲手来抓’这样的工作方式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