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日本汽车知名品牌斯巴鲁爆出重大造假丑闻,其位于东京北部的群马工厂一直聘用未经资格考试认证的工人进行新车出厂的最终质检环节 ,此行为已成常态,在该工厂持续30年。
27日,斯巴鲁发布消息称,因违反国家规定长期聘用无资格人员进行新车出场质检,将向国土安全省报告召回预计25.5万辆斯巴鲁品牌汽车,回厂进行必要的重新检查,此次召回预计费用50亿日元。
神户钢造假丑闻风波还未平息,斯巴鲁的这波“神助攻”又将日企造假的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10月中旬,日本神户制钢所爆出的造假事件震惊世界,其每年生产的涉假产品高达2.15吨,约有200多家企业受到牵连,其中包含日本汽车制造、军工、航空等多个领域。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深,让世界人民对“日本制造"有了新看法。
日企因质检问题而爆出的造假丑闻,斯巴鲁并不是头一家。9月下旬,日本汽车巨头日产就曾爆出,在其新车出厂检测环节,同样大量聘用了没有从业资格的工人。并与上月6日宣称召回涉及该事件的116万辆汽车。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对产品质量的极度严苛几乎是每个日本企业都会遵守的行业准则。不管是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还是更为高档的汽车,只要是“日本制造”的,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将它与高品质、高质量划等号。无论是在日本企业的自我宣传,还是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里,”made in japan"都仿佛无懈可击。
如今,受各种造假丑闻缠身的“日本制造”已经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所谓代表日本的”工匠精神“也已跌落神坛。今后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信誉度及影响力都将受到影响。虽然这几起造假事件对国内的影响很小,但对日企自身的产品形象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小。
为什么这个曾经被几度神话的工业强国,会在短时间内跌入谷底?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企业现在的状态对于了解的人来说并不意外 ,或者说早有预兆。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去年被曝篡改油耗数据;三菱汽车公司承认从1991年起一直使用与法律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测算燃效。为了让从2013年开始生产的4种微型车达到燃效目标,还篡改了数据。因隐瞒安全气囊质量缺陷而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的日本高田公司则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日企对于造假早有“案底”且每次都情节严重,所以最近这几起事件东窗事发,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
经济形势难突破,日本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正意气风发的日本不同,如今的日本虽仍然处于世界工业的金字塔顶端,但整个行业的活力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却大不如前,尤其是如高田、神户钢这类原材料、配件供应商,主机厂在与全球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压缩成本以降低售价,而减少材料配件成本正是主机厂压缩成本的重要一环。与大环境的企业关系不同,日本企业环境中的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主机厂如果更换供应商对双方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供应商方面不得不接受主机厂降价这样的“无理要求“。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想在保证品质的条件下降价是十分不现实的,所以这些企业便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满足主机厂的降价要求。
如若失态失控,恐发展为“全民皆骗”
日企与其它企业恶性竞争,为控制成本压缩配件价格,供应商为满足企业要求“被迫”调价,但为保证利润降价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如此一来二去,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这种合作就会陷入“造假死循环”,东西只会越造越假,骗子企业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把此种此种行为彻底根治,日企将会很快迎来它们“落日”的那一天。
曾看到过一段对日本民族的评价:“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是非观,很容易被身边的集体所控制,他们不知道人作为个体的价值是什么,只有站在人群中,他们才会有存在感。”
这也是为什么法西斯会滋生与此,当天使或是魔鬼,对于日本人来说都不是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