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网 】日本神户制钢(Kobe Steel Ltd. 下称神钢)的“造假”丑闻已接近尾声,其对该国的产业影响也开始渐渐凸显。
本周一(11月13日),日本铝业协会主席Mitsuru Okada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神钢的数据造假丑闻曝光后,该协会或正考虑制定全行业的质量保证准则。
就在两周多前,日本质量保证协会(JQA)经过调查后,撤销了神钢位于东京西南部“神钢材料铜管(Kobelco&Materials Copper Tube, Ltd.)”秦野工厂的“铜和铜合金无缝管的JIS H 3300证书”,该公司将不再能销售带有JIS标签的产品。
神钢因此成为日本首个连续两年被撤销JIS认证的公司。去年,神钢钢线不锈钢公司因篡改部分不锈钢产品质量数据就已被吊销了JIS认证。日本官员表示不排除今后神钢会被撤销更多产品认证的可能。
今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企神钢承认造假已逾十年,受波及的企业名单在短短一周内从最初的200家扩大到500多家,涉及行业横跨汽车、公共交通、航天航空、防卫、电子IT、能源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共计525家受波及客户中已有437家确定相关产品不存在安全问题,尚有88家未确认产品的安全性。该公司社长兼董事长川崎博表示,其中有26家客户是海外公司,但未透露公司名称。
除了首当其冲的日本行业和企业,遭遇“辐射”的境外国家也有所反应。美国司法当局要求神钢美国子公司提供有关向该国客户所销售产品不符合约定规格的相关资料;欧盟的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建议飞机制造及维修相关企业停止从神钢方面的采购。
这一起沸沸扬扬的丑闻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发酵后,正慢慢步入尾声。
根据神钢近日发布的关于公司不适当的行为和措施的调查报告,该公司认为违规行为主要由五大因素导致而成:经营方式上过分强调盈利及封闭的组织文化;旗下各工厂间运作失衡;质量控制不充分;合同意识淡薄;公司组织体系不健全。
造假丑闻爆发伊始,神钢副社长梅原尚人表示工厂“有对于完成出货目标的压力”,并否认存在来自总部上层的违规指示。AZ-China铝业分析师张猛此前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只要有订单就会有按期交货的压力,这不能成为造假的借口。
《日经亚洲评论》此前指出,神钢的案例表明了一个日本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市场越成熟,企业越想削减成本。由于交货日期的硬性要求,一线工人的工作量和压力增加了,并与“远在天边”的管理层失去联系。正是在这种不正常的设置,工人们开始伪造数据,并陷入了以欺骗来获得出路的恶习。
BBC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速的长期放缓。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日企开始集中精力进行重组,管理层开始竭尽所能降低成本和拔高效率等痛苦的调整,并急切地想得到理想的结果,“有时甚至不惜试探质量管理标准的底线”。
神钢的调查报告分析称,原本应履行检查职责的品质保证主管部门参与违规,致使监督功能不健全变得常态化。但报告没有明确管理层对违规行为是否默认或参与。
神钢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各大业务部门之间高度独立。以钢铁、铝、铜、焊接等构成的材料类事业,产业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等构成的机械类事业和电力事业为三大支柱。
这种独立的业务部门体系设置或为造假行为提供了“温室”。《日经亚洲评论》此前评论称,神钢这种以“专业化”的名义,致使每一个业务部门的人员和数据相互独立,从而在内部产生了“筒仓效应”。“筒仓效应”是指,企业内部因缺少沟通,部门间各自为政,只有垂直的指挥系统,没有水平的协同机制。
为防止再犯,神钢在调查报告中明确了相应对策。其中包括经营方式的改革,比如建立一个“质量宪章”制度,并创造更多直接与管理层沟通的机会。
在流程方面,该公司决定改善那些为违规行为提供机会的体系和工作,比如尽量减少输入实验数据的人工作业,推进机械化;同时将跨部门及工厂实施人事调动,改变封闭氛围等。在管理方面,神钢表示将明确区分质量控制职能和质量保证职能,并将均有加强。该公司将在铝铜业务部门及总公司设立检查品质管理工作的新组织。
11月10日,基于加强集团质量管理、组织和意识改革、利用外部人力资源以及加强海外控股公司的职能等的考虑,该公司还成立了质量治理改革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于今年底向董事会提交一系列改革措施。此外,神钢还决定将建立一个质量审计部门(暂时命名),以加强质量管理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