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的小学生,最难吃的饭是什么?许多孩子都会说是学校的营养午餐。于是便出现了各种浪费,各种千方百计买零食,甚至还有叫外卖的。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学生们每次吃饭前,总会集体合唱一首校长改编的《吃饭歌》,然后一起吃“海里的东西”和“山上的东西”,把一顿饭吃得津津有味。我原以为这只是小说里的情节,然而现实中它真的存在的,因为日本人讲究“食育”。
最近几年,日本中小学校里正在加强推广“食育”,说白了,就是饮食的教育。它被定位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的饮食经验,学习与食物有关的知识,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对自己健康有益的饮食习惯。
上幼儿园第一句要学会的话
大宝上幼儿园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いただきます”。团体生活吃饭时,要等大家都准备好了,双手合十,齐口同声说“いただきます”。吃饱后,不可以马上站起来,要先说:“ご驰走样でした”。
大宝让我猜猜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他,这两句话都含有“ありがとう”,即谢谢大家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分别是“我要开动了”和“我吃饱了”的意思。
如果细细说起来,为了这顿饭,孩子们需要感恩的对象还真的很多。要感恩大自然,谢谢种植稻米蔬菜的农夫,谢谢做菜的阿姨,谢谢帮忙分菜的同学,这种仪式类似基督徒会在饭前祷告,感谢天父。而日本饭前和饭后的感恩,明显跨越了宗教,是单纯的感谢人事物。这不禁让我想起一种说法,“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
早餐和智慧有关,一定要吃
早上我先带大宝去幼儿园,绑着俏丽马尾的大岛老师每天都会笑咪咪地问:“早上好,有没有吃饱饱来上学呀?”然后我到任教的中学时,一进校门,皮肤黝黑、年轻阳光的男老师问的也是:“XX君,有没有吃早餐呀?”
日本人除了讲求餐桌上的规矩和礼貌,还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尤其重视早餐,认为早上没有吃早餐,一天就没有活力。据说,吃早餐能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会使人变聪明。学校教室的墙壁,甚至洗手间,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食育”倡导海报,强调早餐的重要性。
常常有人很好奇问我,日本人早餐都吃些什么?我第一次到婆婆家过夜的时候,一早睡醒,桌上已经摆好一份传统日本早餐:主要是白饭、烤鲑鱼、豆腐味噌汤、西红柿生菜色拉等。我的公公婆婆非常重视早餐,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几乎都摆满一桌丰盛的早餐。
日本的味噌汤比较咸,料也很少,通常是一两块小小的豆腐和一小撮葱花儿,顶多再飘着一两片小小的海带,用小小的漆碗或木碗盛。我刚结婚时,想表现一下,放了很多料,用碗装给老公喝。他喝完委婉地表示,还是想用味噌汤碗喝,比较有意境。
臭臭黏黏的纳豆,很多人可能不敢吃,但是这发酵过的黄豆,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完全不输牛肉。日本人是世界上长寿的民族之一,其中的秘诀可能来自每天早上丰富的传统日式早餐。
学校的营养午餐有多少营养?
我在日本学校教书时,中午和学生一起吃营养午餐。大宝要上日本小学前,很兴奋又期待地问我,营养午餐吃什么?虽然我和大宝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有机会吃到同样的营养午餐,因为中央厨房会供应一大区包含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午餐。
营养午餐是老师和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刻了。每个月菜单一发下来,我就把它夹在桌子的玻璃垫下,每天早上都瞧瞧今天中午会吃到什么菜。通常是主食、两菜一汤和牛奶,其中一定会包含一道色拉。小学生的热量会控制一餐在七百大卡上下。
小学的教室后面都会贴一张菜单,早上全班点完名后,值日生会宣读今天的营养午餐,使用的食材和哪几种的营养成分,吃了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会摄取多少的盐分和卡路里。例如说,味噌鸡排有蛋白质会让骨骼和肌肉强健。五谷饭、乌龙面里有碳水化合物,吃了会让身体有力气。
轮到帮忙分菜的那天,大宝要带白色的配膳服和头上戴的三角巾。白饭是一盒盒分装好的,发起来很方便。主食除了白饭,还有许多变化,像是紫米饭、五谷饭、乌龙面、中华面、黑糖面包、牛奶面包、意大利面等。吃汤面的时候,面也是包装好的,要吃的时候才打开放入汤里。
日本各县市政府鼓励中央厨房用自己地方生产的食材。我所在的筑波市因为离纳豆名产地水户很近,偶尔会有纳豆,但是老师不会勉强不敢吃的同学,所以常会剩很多盒,老师可以带回家。餐后的水果则偶尔才有,因为日本的水果很贵,搬运过程中容易受伤。
营养午餐每个月还会有“世界美食日”,比如世界杯开赛前,就会让小朋友试试巴西菜,认识巴西的料理特色,也是培养国际观的好机会。每个月还有一天是“点菜日”,让学生可以写信给中央厨房,告诉营养师他想吃的东西。
基本一成不变的营养餐,有时也会出现惊喜。如果某个月预算有剩余的时候,午餐就会突然出现冰淇淋。当天早上,值日生宣布午餐菜单时,声音可以说是兴奋到用颤抖,因为小朋友可以选要吃哈根达斯香草冰淇淋或是橘子冰。
有冰淇淋的时候,午餐气氛当然比平常更欢乐。大宝把装冰的橘子造型容器带回家,意犹未尽地细说午餐的情形,听得二宝在一旁垂涎欲滴,对小学生活充满无限向往。
大干十几年,效果怎么样?
山珍海味天天见,大鱼大肉随便吃,这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餐桌上的常态。然而,这一切的危害也是人人皆知,却无力改变。日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5年日本通过《食育基本法》,要“培养国民身心健康,推进孕育人性的食育”。日本自此正式进入 “食育”时代。
有时候,我们还真是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认真劲。认认真真地大干了十几年,“食育”收到了怎么样的效果呢?
日本居民对内脏脂肪症候群的认知人数从77.3%提高到了89.4%。
不吃早餐的儿童比例从4.1%降到1.6%。
具有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居民比例从37.4%提升到了70.1%。
“食育”这件事离不开政府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个部分的参与;离不开家庭,也离不开学校与社区,更离不开自己。毕竟,明早吃不吃早饭、吃什么早餐这个问题,还是要每个人自己解决。(蔡庆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