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田祐一
几年前,我们羡慕日本男网有锦织圭。如今让我们羡慕的那位静养休战,但他“小弟”们的表现还是让我们眼红。
澳网首轮的比赛中,出战的两位日本球员西冈良仁、杉田祐一分别击败了27号种子科赫尔斯奇雷伯和8号种子索克。
22岁的西冈良仁身高只有1米70,但扎实的防守和基本功让他在众多“巨头”中也找到一席之地。去年的北美春季赛,他在阿卡普尔科和印第安维尔斯和纳达尔与瓦林卡打得难解难分,只可惜在这之后他受到伤病困扰,无缘出战2017赛季,要不然排名也不仅仅会是第168位。在和27号种子科赫尔斯奇雷伯的比赛中,这位日本小将出色的防守逼迫对手击出了55个非受迫性失误,最终他苦战5盘击败对手再度杀入澳网第二轮。
随后出战的杉田祐一制造了更大的冷门,面对8号种子美国人索克,这位日本老将通过4盘的鏖战过关。29岁的杉田祐一2006年转入职业,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徘徊在百大之外,但从2016年开始,这位日本老将突然爆发,去年更是打出一个冠军、一个四强、四个八强的惊艳战绩,成为锦织圭之后排名最高的亚洲球员。
实际上锦织圭崛起后的几年中,日本又涌现出不少百大实力的球员,他们并没有像kei一样引起爆炸性轰动,但也都凭借各自的特点在巡回赛中逐渐站稳脚跟,而以锦织圭为中心的日本军团,在象征团队实力的戴维斯杯中也可以和不少的欧美传统强国掰掰手腕。
当然作为亚洲男网一直以来的霸主,日本的网球文化底蕴要强于中国不少。在锦织圭之前,他的前辈松冈修造在1995年就闯进过温网的八强,排名最高曾达到过第46位,不过在这位个性十足的前辈退役后,日本男网一度青黄不接,因此也就有了日本网协与本国企业联合打造的“45计划”,锦织圭就是其中的受益者,14岁时,他在索尼公司总裁森田雅章网球基金会的资助下,前往佛罗里达的波利泰利学院受训,之后便是他一步步成长的故事。
日本男网的崛起和锦织圭所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他成为偶像、模范,让更多人相信,即便身体条件与欧美强敌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只要方法特当、特长突出,他们也可以在网坛找到一席之地。
锦织圭效应不仅影响到日本的职业球手。在他的带动下,日本网协推出“TENNIS PLAY&STAY”计划,旨在将网球的影响力从城市深入到乡村。2016年日本新增了439万的网球人口。在校园网球方面,日本网协也投入巨资,大部分的全日制学校都有开设网球课程,一旦发现有潜力的球员,将会送到俱乐部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亚洲男球员与世界顶尖高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变。有人认为是亚洲球员的身体条件不如欧美选手出色,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自小到美国进行网球训练的锦织圭能杀开一个缺口就能说明问题,而当年美国华裔球员张德培的成功更是明证。亚洲球员缺乏的也许不仅仅是体能状态,还有本地区薄弱的网球基础和网球文化。
不用说欧美,就算和日本甚至是韩国相比,中国的网球文化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从250到1000的所有职业赛事,同时还有11站ATP的挑战赛,但网球文化不是举办一个顶级赛事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也缺少一个能够让中国男网兴奋起来的领军人物。吴迪、张择不算刷新着男网的排名纪录,也拿到过挑战赛的冠军,实现过很多的突破,但时至今日还未实现突破进入前100的重击目标。作为多年中网男网的领路人,吴迪和张择日后更多将承担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吴易昺的出现让中国男网打出一记强心剂,他拥有足够的能力、也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一旦能打入前100甚至是进一步,就会改变世界对中国网球的看法,就像姚明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篮球的看法一样。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也只能有足够的耐心,让时间给出答案。
(St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