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时称,从1951年到2017年国家围绕中小学学生的减负出台过几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诗云:“一山放过一山拦”。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
学生减负,是多年来的热门话题,各地教育部门为落实减负,没少出台政策。因为每次都能得到舆论褒扬,于是纷纷在减负上比拼优惠,有的规定晚于10点的作业可以不做,有的规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作业,还有的规定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我也是小学生家长,经常会接到老师通知,这几天某某基础训练不能带到学校来,因为有检查。
大家都在喊减负,媒体评论标题都在呼吁“动真格”,预设前提是:减负是真理,学生负担应一减再减。可是,减负真的不需要证明就天然正确,并且减的越多越好吗?现在的学生作业负担,是不是大大超出了合理范围?减负在基层变成极端化的形式主义,动不动就搞毫无意义的检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折腾学生折腾家长,为何却无人关注呢?
有一句话叫,存在即合理。当减负喊了几十年,现实中却无法有效落实,不能简单归因于“有坏人阻挠”,而应该想想,是不是减负本身,并不符合现实语境?你想想,孩子下午三点就放学了,家长要上班,如果没有老人带,孩子能去哪里?还不是各种培训班。你再想想,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难道家长得先上班刷了指纹,然后再去送孩子吗?晚于10点作业写不完可以不写更是扯淡,那只会让所有没写的作业都合理化,老师还怎么管?
必须明确一点,所有人追求更好发展的努力都不邪恶,中小学生亦如此。一个向上的社会,应该鼓励奋斗,而不是鼓励懒惰,没有什么事情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快快乐乐成长,但是我们同样知道,现实世界竞争无所不在,轻松学习并且轻松成功,注定只属于少数天才,作为普通人,你不努力别人努力,你的快乐教育就会害了孩子。在美国,好学校的课业负担同样不轻,那些考上哈佛的孩子,成绩都不会是玩出来的。
义务教育是穷人的福利,越是穷人的孩子越是玩不起,媒体呼吁减负看似很人性,实则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是在削弱穷人的福利,代际固化阶层差距。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减负教训,非常值得借鉴。当时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社会,要求给学生减负的呼声同样强烈,教育部门当然从善如流。怎么减负?和我们一样,少学东西,少上学,少考试。
结果有三个:一是私立学校迅速崛起,学费虽然昂贵但是成绩好,因为公立学校都在减负,私立没有。这一点,国内教育现状已经部分得到验证;二是,减负既没减弱社会竞争,也没减轻中产家庭教育支出,相反,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因为学校教的东西太少,得花更多钱去参加课外班。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是一模一样。
最可怕的是第三点,被减负的“宽松一代”长大后,这批年轻人普遍缺乏竞争力,学历严重贬值。这一点,在舆论关于90后、00后的种种质疑声中,其实早有苗头,只不过,中国父母在减负问题上并不十分配合,学校虽然减了,家里课外又加了,花费更多、负担更重的负作用之外,减负对于学生的伤害,要比日本当年更小。
日本已经宣布实行“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真有必要,将减负当作绝对真理,哪怕已经极端化,也要坚持进行到底,重走一遍日本教育走过的路吗?相比“动真格”之类实际效果无非继续折腾家长的减负呼吁,讨论一下减负建议本身是否科学,也许很有必要。
文/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