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深圳奥林巴斯停产停工 日本相机全面受挫

作者:佚名  来源:和讯网   更新:2018-5-8 9:21:2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和讯网消息 5月7日,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最高负责人小松享宣布:深圳工厂5月7日起停产停工。深圳奥林巴斯成立于1991年,至今有27年历史,鼎盛时期曾有约15000名员工,不仅是奥林巴斯亚太区的总部,也是集团内最大的相机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在编员工1400人左右。


相机曾是日本制造的一张亮眼名片。佳能、索尼、尼康、富士、奥林巴斯、卡西欧、松下等日系厂商均是行业翘楚。日本制造业曾创下辉煌历史,全世界90%的数码相机是日本制造,日本持有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半导体原材料。但如今,日本相机产业的全面受挫已是大趋势。



2018年4月24日,日本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表示将对其相机业务进行调整,将退出亏损的卡片数码相机业务。今年4月份前后卡西欧相机在中国的门店陆续关闭。


卡西欧数码相机业务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亏损了5亿日元。由于退出卡片数码相机业务、转变相机业务战略及调整乐器业务的结构,卡西欧4月24日下调了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的业绩预期,将销售额预期下调360亿日元,至3140亿日元,将净利润预期下调30亿日元,至195亿日元。


据日本CIPA协会统计,2013年卡西欧数码相机全年出货量为190万部,而到了2016年,竟大幅下滑到67万部,到2017年,更是惨不忍睹。正是业绩如此大幅下滑,逼得卡西欧走投无路,痛下狠心,彻底离开市场!



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国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停止位于无锡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尼康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的工厂也将停产。尼康这个成立于1917年的传统影像巨头,在刚迎来百岁生日之际,即遭市场重创。


美国咨询机构Interbrand汇总的2015年日本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尼康的“尼康”品牌价值同比下降29%至15亿美元,由上一年的第10位退居到第16位。2016尼康的品牌价值下降30%,仅排在第21位,2017年又跌4位至第25位。与此同时,尼康的财务状况出现断崖式下跌。该公司在2007财年数码繁荣的巅峰期创下754亿日元的最高年收益后,盈利逐年下滑,到2015财年已减至182亿日元,上一财年更是亏损达90亿日元。


尼康媒体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尼康的销售额已经从2012年到2016年下降了68%。整个市场在不断缩小,在外部市场变革的影响下,尤其是小型数码相机的需求量不断下降。



尼康的困境是整个相机业的缩影。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度的数码照相机、镜头产量、出货量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这三年,相机和镜头的产量和出货量都依次递减,影像行业进入艰难时期。


在摄影领域,日常摄影和专业摄影已经慢慢的拉开差距,智能手机不断蚕食着日常摄影需求的市场。而专业的摄影市场根本没有办法支撑目前这么多单反生产商的上下游配套厂商。随着智能手机影像技术的不断升级,相机确实逐渐沦为夕阳产业,别说卡片机面临淘汰,就算是单反也在被不断地边缘化,全球的数码相机销量五年缩水近七成,有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单反机身和镜头的供货量不及2010的1/5。


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手机已经基本取代了中低端相机,高端单反相机对普通用户并非刚需,只有小众的发烧级摄影爱好者选择购买。当数码相机、卡片机的市场份额被鲸吞后,剩下的专业相机板块的窄众消费很难支撑尼康的销售规模,倒逼尼康断臂求生进行转型。无锡工厂的关闭正是转型中的一环。


曾经红极一时的日本制造业为何逐渐走向了衰落,或许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危机意识:一方面是先进技术及全球生态体系已经基本被美国科技巨头垄断,再者规模化产业也受到日渐成熟的中国产业配套和更成熟的韩国产业配套所阻击,所以传统日本企业的转型之路荆棘丛生。


二是太过保守,固守自有领域,不愿改变现状:日本制造业各产业都存在与半导体产业相似的特征(过度迷恋部分品质细节),无法适应成本竞争和市场要求。更为危险的是,很多产业的企业负责人、技术研发人员对消费者需求、市场变化均嗤之以鼻,不愿意在加快市场信息回馈上投入精力。


除了以上两大因素导致了日本制造业走向衰落之外,当然还会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日本企业在 用人方面故步自封 ,只知道提拔本国人,外籍人士很难有晋升,这也导致其人才流失严重,最终企业竞争力严重下滑。还有就是,日本的 人口老龄化加剧 ,加上日元连续升值 后,迫使日企的整个制造业成本大幅度增高,其走向衰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目前日本制造企业出现衰败迹象,但仍拥有先进技术等核心竞争力。此外,应该注意到的是,部分日本制造企业并非被迫离开终端消费市场竞争,而是选择主动抽身,转型至需要更高技术门槛且竞争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寻求商业形态的转变。日本一些老牌制造企业仍将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如今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走向辉煌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避免重蹈日企的覆辙。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爱酱获赞助商续约 日本好媳妇!

    日本东京举行国内最大规模LGBT

    高4.8米樱花树亮相日本 由近90

    竹内凉真就任俄罗斯世界杯TBS直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