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天“蒋”【5月22日(星期二)篇】
“日本人早已进入平成年代,金融思维却停留在昭和年代。”说起移动支付在日本的状况,很多日本人唯有苦笑。
4月,日本银行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日本移动支付的金额达到5万1994亿日元。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可是细究之下就不难发现,在全球移动支付呈现燎原之势的背景下,2017年日本的移动支付金额仅同比增长了1.1%,实在有点难看。
再与其它国家一比较,日本就更加脸上挂不住了。日本内阁府的统计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比例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55%,日本却只有可怜的18%。即使与美国的41%相比,日本也相差了一大截。
另一方面,日本的现金流通量却多得惊人,在全世界特别突出。日本银行2017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现金流通金额占到GDP的19.4%。而发达国家中,欧盟只有10.6%,美国只有7.9%,英国只有3.7%。即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一数字也仅为9.2%。不难看出,日本还停留在“现金大国”阶段。
客观地说,电子货币在日本普及不开,不是政府“不给力”,而是有太多障碍。首先是民众对日元现钞的偏执“信仰”。日元因为设计精美、伪钞少、携带方便、国际兑换性强,一百多年来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很多日本人直言“一天手里没有日元现钞,就会感觉心里发慌”。其次是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让日本“老人当道”,要在一个满街都是老人的社会里推广电子货币这种新生事物,难度确实不小。此外,日本移动支付发展缓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金融机构的营收结构。
日本各种购物及休息场所都遍布自动取款机,民众取款非常方便。可是,大多数时间里,用户取款一次需要支付108日元至206日元的手续费。在低利率政策长期化的背景下,日本金融机构通过存贷利差赚取的利润越来越少,已经将这些手续费作为了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目前,日本地方银行的净利润中,约13%是自动提款机的手续费。而SEVEN银行等新兴银行,纯利润的99%都是自动提款机手续费。如果日本快速推进移动支付,将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经营恶化,动摇其经营基础。
但是,技术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管愿不愿意,移动支付都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日本金融机构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开始“自我革命”,并计划弯道超车。5月,日本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将于2019年推出手机扫码支付服务。其实,早在2月,日本三菱UFJ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穗银行就向外界透露,正在商讨联合开发手机扫码支付系统。此前,三大银行各自开发系统,很可能造成规格混乱。为了节约成本,更快普及扫码支付,三大银行考虑联合成立一家新公司进行开发。这意味着日本将运用较为统一的扫码支付系统,更重要的是虚拟货币支付也可能被加入其中,除了允许用户通过APP从账户里扣取日元,还考虑在移动支付系统中加入虚拟货币。也就是说,今后日本的移动支付不仅可以用日元,还可以用虚拟货币。
日本将虚拟货币作为普及移动支付的利器,与日本民众对虚拟货币的狂热分不开。日本金融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日本至少有350万人进行虚拟货币交易。其中,20多岁、30多岁和40多岁的虚拟货币投资者是日本虚拟货币交易者的主要人群,分别占28%,34%和22%。而2017年用日元结算的比特币交易量占到了全球交易总量的半数以上,即使到了2018年1月,这一比例也超过3成。也就是说,日本虚拟货币交易者人数多、年纪轻,能为移动支付提供坚实的基础。
为此,日本计划以虚拟货币为杠杆,撬动整个金融体系变革,借此建立一个“无现金”的全新国家支付系统。除了已经流通的虚拟货币,日本还在组织数十家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一种名为“J币”的新型虚拟货币。“J币”可以用于日本各种实体店与网店的支付,还可以与日元等值交换。说穿了,就是日本计划将日元“虚拟化”。“J币”计划在2020年之前正式投入使用,并加入日本全国的移动支付系统中。
不难看出,日本正在开发的移动支付系统,是现有移动支付的升级版,而且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旦日本金融机构下定决心快速推进,不仅能够快速推动日本社会的“非现金化”,还能够在虚拟货币运用上抢得先机,很可能实现移动支付上的大“逆袭”。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