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各主要央行都开始调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西方三大央行中,美联储已大步迈上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欧洲央行正因表现低迷的经济数据在收紧与维持宽松政策之间犹豫不决,而日本央行则“独树一帜”,始终坚守着量化宽松政策,期待可以帮助通胀率回升至目标水平。然而,日本经济的困局和全球经济面临的新的不确定性,正在令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渐行渐远。
首先,日本近期重要经济指标表现欠佳。日本内阁府日前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GDP初值录得负增长,相比去年四季度环比下降0.2%,年化季环比下降0.6%。此外,名义GDP季环比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达到0.4%。这一下降幅度已大幅超过了市场预期,其中内需疲软是拖累日本一季度经济表现的重要原因。
此外,日本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继续放缓,距离日本央行的目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通缩压力始终缠绕着日本央行。日本4月包括能源但扣除生鲜食品价格的全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仅上涨0.7%,低于预期的0.8%。与此同时,日本4月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的全国CPI同比上涨0.4%,相比3月0.5%的增幅有所放缓。尽管近期由于美国宣布重新对伊朗进行制裁导致市场对原油供应担忧情绪加剧,使得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但这是否能推升日本通胀率表现仍是未知数。
事实上,日本央行始终关注着日本经济的走向,若一季度GDP终值最终实现负增长,那么日本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将就此止步。而GDP和CPI的不佳表现或将继续拖延其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表示,将不会设定达到2%通胀率目标水平的时间表,通胀前景正面临着下行风险。由此可见,日本国内经济的困局令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愈发艰难。
其次,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所引发的新不确定性因素令日本央行雪上加霜。日本政府公布的5月经济月报显示,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日本出口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事实上,作为美国重要盟友和贸易伙伴的日本并未受到美国的“特殊对待”。在钢铁和铝进口关税问题上,美国并未给予日本豁免权。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拟针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而日本由于每年出口大量汽车至美国市场,而被认为是此次举措的针对对象。此外,日本极力想将美国拉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特朗普政府态度反复,并借此机会向日本施压,想进行美日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一时间令日本无所适从。
更重要的是,若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继续加剧,或将逐步显现出对日本出口的拖累作用,进而令日本经济的困难加重。外部风险转化为国内压力,日本央行所面临的货币政策抉择前景将变得更加复杂。日本央行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委员认为,由于当前日本物价上涨的趋势没有改变,短期内有必要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黑田东彦也再次重申了决心,若日本经济的复苏失去动能,那么他将准备增加刺激的力度。
最后,“安倍经济学”治标不治本,结构性改革一直难以得到推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安倍经济学”曾一度被认为是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然而,事实证明,被称为“安倍经济学”核心组成部分的“三支箭”,即宽松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以及结构性改革并未能将日本从泥潭中拯救出来。尽管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确实助力日本经济呈现温和复苏迹象,但有分析认为,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改革一直是“安倍经济学”关键的政策之一,但同时也是推动最为缓慢的政策。虽然安倍曾表示将继续推动公司治理改革,但在缺乏劳动法改革的情况下,日本的生产率以及实际工资水平正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
前日本央行理事门间一夫曾表示,如果无法达到价格目标,日本央行在数年内可能都将维持当前的政策。由此可见,“内忧外患”在困扰着日本经济的同时,也令日本央行承受着压力。若日本经济无法出现明显起色,预计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将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