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是大舞台,数亿目光聚焦,关注场上局势,也不放过场外动静。日本球迷赛后捡垃圾被点赞,在巴西世界杯已上场,隔了四年仍是新闻,成了体现日本球迷素质的一个标签,继而惠及人们对日本国民素质的评价。
谈及外出文明,总有这样的论调,你出省就代表某省人的形象,出国就代表国人的形象。听起来有点夸大,外出又不是外交,旅游又不是交流。但事实的确如此,无名气的个人,进入异国他乡,举止失妥后,大家不会指名道姓说,A怎么样B哪里不好,没人关心你是谁,他们看到的是你代表的国家,因此容易上升到对国人和民族的评价。像前些年,中国游客卢浮宫洗脚,中国孩子金字塔刻字,中国小孩日本街头撒尿等,都激起一波围绕国民素质的舆论潮。
素质论是常谈的话题,人们往往依据某些特定细节,或者一部分人的不足,去否定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显然这是片面的,但现实不具备这种理性,片面评价长期存在,某些河南人卖假货,大家便认为河南人骗子多,某些东北人参与暴力,大家便认为东北人黑社会多。
然而有时候,个体能够与所代表的地方区分开,比如这届世界杯,一哥伦比亚球迷诱导日本女球迷学说自我侮辱的话,大家表示愤慨,但不会一致认为,哥伦比亚人素质低。还有一位女记者直播时被男球迷袭胸,目前尚不知男球迷是哪国人,即便明确了,也不会产生该国人都是色情狂的论调。
每个地区和国家,皆有素质低下者,单一个体的不良行为,不会与国民素质挂钩。但群体性的行为,某些特定的习惯,却容易被盯住,变成一种标签。这里有好的方面,像日本球迷捡垃圾,也有不好的方面,像闯红灯,大声喧哗,不排队等等。当这些陋习成为不良标签时,我们需要重视起来,去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球迷赛后捡垃圾是一面镜子,但并非一面照妖镜,从中能看出日本国民良好的习惯和强大的自律能力,通过它可以审视自身,找出行为中不足。文明是多元的,素养是一方面,风格是另一方面,都知道欧美国民素质高,但是少见他们主动捡垃圾。镜子照出的是差距,是可以追赶和修补的地方,而不是天生无法跨越的鸿沟。(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