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老人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于补充日本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日本在总人口和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际就业人数的增加或持平,这成为促进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的支撑因素。
孟艳
日本政府近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政策,计划在未来7年中允许多达50万名外籍劳工进入日本,以缓解日本国内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实施供给政策,通过提高女性和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补充劳动力供给,为促进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少子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仍是制约日本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人口老齢化的进程非常迅速,调整过程却十分艰难而漫长。
需求与供给政策双管齐下,支持经济增长
近期,日本央行公布了未来3个财政年度日本经济增长的预测情况,总体来看,日本经济仍将延续低增长的态势。2018财政年度,在质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府支出持续增加等因素的支撑下,日本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6%,通货膨胀率约为1.3%,尚未达到2%的目标。2019和2020财政年度,日本经济运行仍将有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明显下降,这两个财政年度的增长率大约都为0.8%,原因在于:一是商业固定投资的周期性下降;二是按照预定的改革日程,2019年10月,日本消费税税率将由8%提高至10%,这会对消费需求和居民实际收入带来冲击,拖累经济增速。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3月,日本经济已经有9个季度持续增长,实现了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最长的增长期,而且未来3年也是温和复苏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增长不仅与需求管理政策有关,更与实施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有关。
泡沫经济破灭后,为摆脱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日本大力推行双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不惜以全球最高的政府负债率为代价扩大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欧美国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才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而日本早在此之前就推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是,长期的需求管理政策并没有使日本经济走上平稳增长之路。经过反思,日本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采取需求与供给政策双管齐下的宏观调控模式,把政策重心转向供给方面,日本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不断微调供给政策所涵盖的范围,但其目标一直非常明确,就是解决人口结构高龄少子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供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成为日本经济实现温和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少子老龄化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
从供给侧来看,日本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即超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总人口减少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化率)于1970年达到7%,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1994年老龄化率达到14%,进入老龄社会;2007年老龄化率达到21%,进入超老龄社会;2017年,老龄化率高达27.8%,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在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少子化现象却不断加速,自1973年以来,日本的新生儿数量就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12年生育率下降至1.41,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07,2016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100万人,为98万人,2017年继续下跌至94万人。
少子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日本适龄劳动人口(15岁至64岁)和总人口的逐步减少,日本适龄劳动人口和总人口分别在1995年和2010年达到峰值,其后一直负增长。1985年,日本适龄劳动人口约为8200万人,2017年已下降至7600万人。总人口则连续7年减少,2017年为1.26706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135.1万人。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的上述变化使劳动力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复苏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2012年以后,日本供给政策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女性和老年人就业参与率方面,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来补充劳动力供给。
日本女性和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自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2012年至2017年,15岁至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大约提高了6个百分点。2017年,日本15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中,男性劳动参与率为85.6%,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9.4%,虽然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仍有一定差距,但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超过了美国和法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同时,随着65岁以上老年人就业人数的快速增加,老年人劳动参与率逐步提高,从2012年的19.9%提高到2017年的23.4%。
据日本官方统计,2000年至2017年,15岁至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人数增加了约35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人数增加了约325万人,而同期,由于男性适龄劳动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15岁至64岁男性的劳动参与人数大约减少了410万人,女性和老人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于补充日本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日本在总人口和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实际就业人数的增加或持平,这成为促进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的支撑因素。
随着女性劳动参与率和涨薪趋势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日本家庭成为双职工家庭,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双职工家庭比单职工家庭的消费支出金额平均高10%,而且双职工家庭的储蓄倾向也更高一些,有助于减缓日本储蓄率的持续下降趋势,消费和储蓄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运用供给政策提高劳动参与率
由于宏观调控注重供给侧,日本在提高劳动参与率和促进经济温和复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日本的供给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措施呢?目前,日本供给政策集中在“生产效率革命”和“人力资源培育革命”两个方面。
“生产效率革命”主要包括支持创新投资,增加“省力化”设备投资,大力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无线传感器等产业替代人工劳动等措施,力图再次通过技术立国和知识产权立国的发展路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培育革命”则是通过改革劳动制度和劳动方式,促进各人群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在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面,2013年,日本政府制定的《继续雇佣制度》规定,如本人愿意,企业有义务保证老年人就业,政府对雇佣员工至70岁的企业给予补贴;企业有义务废除对招聘年龄的限制,政府对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设立老年人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临时、短期的就业机会。
在促进女性就业和生育方面,主要政策导向是减轻女性的幼儿抚养负担,有效地改善女性就业环境,真正让女性可以兼顾工作与家庭,过去6年,日本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相关内容的法案。
2013年6月,日本出台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增长战略,增长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创造让女性绽放光彩的日本”,本质上就是创建一个易于女性工作的环境,恢复社会活力,包括增加托儿所等儿童保育设施。倡导所有上市公司积极提拔女性担任董事以及管理层职务。协助育儿休假的女性顺利回归职场,创建“女性能够持续工作的社会”。2015年8月,日本出台《促进女性就业和升职法案》,扩大女性得到雇用及升迁机会,计划到2020年女性在管理职位中的比例达到30%。
2016年3月,修订了《男女就业机会和待遇均等法》《育儿和家庭照料休假法案》《生育和育儿支援法案》,其主要目的依然是减少对女性的职场歧视,减轻生育和照料儿童对女性工作的压力,改善女性的工作环境,例如,在办公室建立育儿中心,使处于照料儿童阶段的女性仍然可以继续工作。2017年3月,继续修订了《育儿和家庭照料休假法案》,规定从2017年10月开始,如果没有合适的托儿所,日本女性的育儿假最长可延长至孩子2岁,在这两年期间,母亲的收入都由政府从雇用保险中发放。
总之,日本政府为鼓励女性生育和就业可谓是不遗余力,对提高女性就业率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调查,目前,潜在的女性劳动力人数仍然超过女性实际就业人数170万人,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未来几年,日本女性就业人数预计会持续增加。但是,这些政策对于鼓励生育的成效甚微,日本实施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已经有20多年了,但该国新生儿数量一直持续下降,少子化问题依然严峻。同时,日本老龄化的程度仍在加深,预计到203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31.5%,而继续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空间却非常有限了,劳动力短缺依然会是困扰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问题。人口统计学家预计,如果出生率不能得到提升,到2060年,日本人口数量将下降三分之一,至8000万人。少子化、超老龄化和人口减少正考验着日本经济的承受力,是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