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日本!滴滴伙拍软银开拓日本出租车市场
【搜狐汽车 远光灯】“我不敢相信还有如此愚蠢的国家”,孙正义在7月19日的公司年度会议上对日本政府限制网约车的做法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同样是在7月19日,滴滴宣布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日本出租车市场。
滴滴计划于今年秋季在大阪开始运营,后期将陆续在京都、福冈、东京等主要城市拓展服务。届时,滴滴的大中华版本APP也将推出定制化的日本漫游功能,以及日本文字信息翻译功能和本地中文客服等服务。
日本的禁令限制是滴滴最大的前行阻力
孙正义的抱怨正是来源于对日本政府关于网约车政策的担忧,目前日本政府禁止除出租车之外的网络约车服务运营。日本共同社7月5日报道,家住东京都江东区的中国籍无业人员时光,因“在东京面向外国游客无证运营出租车”涉嫌违反《道路运送法》,遭到日本东京警视厅交通搜查课逮捕。
日本政府主要出于安全理由,禁止非专业运营车辆的司机有偿接送客人。该国出租车行业也一直游说政府不要放松管制。日本国土资源、基础设施与交通省发言人表示,网约车的主要问题是,不清楚应由什么部门来运营和管理。政府认为,从安全和保护消费者两个角度考量,网约车收费服务都是有问题的,有必要慎重考虑。
作为全球第三大出租车市场,日本一直以来也是全球出行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此外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2012到2017年,日本境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长达28%,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游客数量年均增长达34%,可以说潜力巨大。这也正是滴滴看准这块大蛋糕的原因。
然而想吃这块蛋糕并不那么容易,此前Uber于2016至2017年间曾在日本展开网络约车服务,但很快被日本国土交通省叫停,理由是Uber模式违反了日本的《道路运输法》。Uber亚太地区首席商务官布鲁克斯·因特威斯尔(Brooks Entwistle)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8年日本将成为Uber公司的主要焦点。这意味着,滴滴在日本不仅要考虑法律法规所带来的限制,还要做好和Uber等对手进行竞争的准备。
不只有外患,内忧也许更可怕
除去在日本的前景短时间难以看到光明之外,滴滴最近在国内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近来,在北京等地网约车频频出现“打车难”现象,有时非高峰时段也需等候半个小时。7月16日北京大雨那天,有人发网约车后的截图,显示“车辆预计5小时后到达”。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从7月1日起开始实施,相关部门已经开展集中治理行动,为期半年,打击克隆出租车、黑出租车(包括黑巡游车和黑网约车)以及黑长途、黑旅游车等非法客运行为,机场、火车站重点点位检查24小时全覆盖。
根据此前的数据统计,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超过110万,活跃司机数量达到20万左右,这其中只有约10%是京籍的车牌,大约2万人。2016年12月,北京网约车新政正式发布,京人京车成为了硬性规定,当政策公布之后,监管机构设置了5个月的缓冲期用于政策的过渡。
图片来源于微博@北京人捍卫北京城
尽管从政策方面滴滴等网约车服务运营商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从平台层面来讲,滴滴一直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如果不是5月郑州空姐遇害案的发生,恐怕不会有人关注到滴滴平台上大量车牌车型不相符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北京地区尤甚。大量冀、鲁、豫等地的车牌摇身一变在平台上显示为了“京”字开头,而后面的所有字母和数字则和原车的保持一致。一旦出现问题,乘客很难有证据证明自己所乘坐的车辆。
不过这种“擦边球”正在变得越来越难打,出于对高额罚款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司机选择了不再出车,尽管滴滴曾给出过替司机承担罚款的承诺,但是实际上想从滴滴那里要回罚款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不仅仅是在北京,司机热情的消退正在向全国蔓延,这其中既有各地网约车政策的原因,也与滴滴较高的抽成有直接的关系。刨去滴滴20%的抽成之后,很多司机已经挣不到什么钱了,滴滴对于司机而言性价比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很多人已经开始回归了之前的本职工作。
自动驾驶可能会使滴滴面对生死存亡
对于滴滴而言,更大的威胁可能来自于自动驾驶。7月12日,Waymo宣布已接收了首批捷豹I-Pace,今年3月27日,Waymo对外宣布将购买2万辆捷豹I-Pace用于组建无人驾驶出租车队。戴姆勒也在近期宣布将与博世联手打造一支无人驾驶出租车队,并于2019年在加州完成小规模投放。
尽管现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还远未形成规模,但是自动驾驶技术对传统出租司机的威胁已经变得迫在眉睫。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们Uber、Lyft等公司早已对自动驾驶技术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就连滴滴在国内的最新竞争对手美团也在2017年传出了发力自动驾驶领域的消息。
如果说滴滴和美团可能会“杀死”出租司机,那么自动驾驶技术则有可能会“杀死”滴滴和美团。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还保持着一种对自动驾驶无动于衷的态度,不得不说滴滴可能选择了“慢性自杀”。
滴滴即将上市的消息正在愈演愈烈,在滴滴的内忧外患尚未得到解决之前,这不得不被看做是一场资本的狂欢。作为中国行业中最大的垄断者,滴滴至今还未能实现盈利,此次滴滴的一系列动作是不是有些步子迈得太大了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