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的海外并购规模已大幅缩水。今年中国已宣布的最大单笔海外收购交易价值仅11亿美元。而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企业在2018年1月至6月以海外企业为目标的并购高达1122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不仅超过欧洲企业,还超越了中国,一举成为了国际并购的主角。
这鲜明的对比不禁令人感叹,日本可真厉害啊,发展如此飞速。然而深入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日本这般恐怕只是表面风光罢了,其实背后面临着重重危机。
日本并购创历史新高的背后:国内经济风雨飘摇
人口减少是日本当前或未来要面临的最大国难。据日本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日本人口在2017年减少了40.3万;2017年出生人口仅为94.1万人,创1899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的最低值,而与20世纪70年代每年新出生人口200万以上的数据比较,结果更令人心惊——下降幅度超过50%!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有观察家预测,到2065年总人口将从1.265亿降至8800万。
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国内经济状况就开始转头向下,持续处于疲软状态,到现在也没有打住的势头。人口减少等原因致使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难以指望,再加上国内经济持续停滞,日本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这才将目标瞄准国外市场,开始强化国外业务。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北川哲雄表示:“日本通过并购到海外找活路的倾向加强。”
并购是活路,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中获得生机
目前,很多之前未曾涉猎国际市场的日企通过并购把各大海外知名企业收入麾下,并购行业以保健和IT(信息技术)等居多。这些日企的生存欲相当强,都希望借此抢占部分市场,扩大自身企业的业绩。例如,日本电产在国内外不断增加并购,将业务领域扩大至车载和产业用马达。该企业2017财年的净利润多达1314亿日元,比过去10年间利润增长近5倍。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顺应并购潮流从中获得生机。例如,日本邮政未能如愿改善澳大利亚物流企业Toll Holdings公司的业绩,2016财年该企业巨亏4000亿日元。东芝也在美国核能巨头西屋电气的经营管理上栽了跟头,其蒙受超过6000亿日元的损失。
由以上两个并购失败案例中,我们就能看出,决定并购成败的不仅仅在于企业的并购能力,并购后的经营管理也同样至关重要。吃下去也必须得消化得了。
据并购咨询公司高层,随着并购热潮在日本国内兴起,很多企业在社长的一声令下,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并购,给各事业部分配“任务”,但这些企业并购的初衷只是为了消化资金过剩。由于国内缺少投资机会,即使并购价格过高,企业也仍然毫不犹豫。
路透数据显示,收购成本总额在2018年已经达到企业利润的18.9倍,换言之,完成并购的日企至少需要2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那么盈利需要的时间自然更久。如果上述各种难题久久未得到解决,到时候日本恐怕连表面风光都做不到!
关注【金十数据】,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财经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