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是很多领域国际化的通行证,比如美食。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热爱米饭的民众,几乎没有之一,同样的,我们的邻国日本,也以饭团和寿司闻名于世,两国民众对于米饭的钟情不光来自口感,更是深入骨髓的饱满情感。热爱自然挑剔,更何况是在“文无第一”的美食领域,臭豆腐和香菜、咸甜豆浆之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今天在日本东京,有人却想用自己的电饭煲征服对于米饭同样挑剔的日本人的味觉,因为在之前,他们已经在国内邀请了近万人品尝他们的电饭煲做的米饭并获得了称赞。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还原本味的中国传统柴火饭是美食界的“扛把子”。
苏泊尔全新系列本釜IH电饭煲参加“让日本看到中国匠”中国新职人作品展示会
苏泊尔炼胆昭示中国技术的崛起:从模仿到比肩再到超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是追求“剑胆琴心”,要成材,首先落在“胆”字上。而在电饭煲行业,炼“胆”也是最受重视的。
90年代,日本电饭锅普遍实现了IH加热。在加热方式不能拉开差距的情况下,他们把心思花在了内胆上:三洋以纯铜制内胆为主、三菱着力炭制内胆、虎牌专攻土质内胆、日立为铁质。高端电饭锅开始了终极的PK,比拼各自的内胆。
因此,中国的电饭煲品牌,要想冲破日本品牌的技术、市场封锁,最重要的,也是锤炼自己的内胆。
浅底宽口的本釜内胆能使加热更为充分
苏泊尔二十余年研制十代内胆
从199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口安全压力锅开始,苏泊尔就专注内胆技术二十多年,期间历经8次革命性创新,如今已经推出第十代内胆,技术遥遥领先于业内的各大电饭煲厂商。每一次的变革都代表了苏泊尔对产品的专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为中国人做出更适合中国胃的米饭,中国新匠人的执念
中国味道在日本的崛起,除了体现苏泊尔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寻根和觉醒,也是工匠精神的重新崛起。
中国消费者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愿意为好的品质、好的服务、好的技术买单。而这也给那些有着敏锐市场嗅觉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和国外优秀品牌同场竞技的机会,只要是好的产品,中国的消费者,不吝于是在国内买,还是去国外买。那么,如果哪家国内厂商能够提供媲美甚至超越国外厂商的产品,就能够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2018年,吴晓波频道发起“新匠人加速计划”,新匠人正慢慢走到台前,世界正在看到中国的新国货。这些新匠人对产品的研究也越来越聚焦,越来越深入。他们有点“匠”,看准了一个目标就会一直坚持。一沙一世界,一饭一执念。而苏泊尔的坚持就是对中国传统柴火饭的探索和还原,煮出真正符合中国胃口的米饭而潜心打磨。
苏泊尔的这种执念造就了“新匠人”,他们是工业时代的匠人,既有对传统技艺和制造工艺的传承,又以现代工业的科学和钻研精神对其发扬提升,同时获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在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展台了解苏泊尔真空本釜IH电饭煲
吴晓波将苏泊尔最新的真空本釜IH电饭煲赠送给日本设计振兴会事业部部长矢岛进二
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消费趋势
时下横在所有制造业企业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所谓“需求不足”。厨电行业的未来是撞到天花板,还是一片星辰大海?
纵观目前国内市场,虽然冰洗等品类已处于高普及率、高保有量状态,但绝大多数家电品类仍处于较为明显的产品升级趋势中,除个别成熟的小家电品类之外,均价上涨或普及率提升仍将推动国内家电继续增长。
国泰君安家电研究团队指出,从70-80年代日本黑电国际化的成功,到90-10年代韩国企业的逆袭, 包括2000年后日本大金国际化的成功,技术创新引领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需要时间投入:从50年代收音机到60年代电视,日本晶体管技术赶超美国花了近20年时间,索尼从1960年发布首台晶体管电视,到1968年推出CRT时代的代表“特丽珑”技术,花了7年多时间研究;同样,三星、LG从90年代初开始投资液晶面板, 到2000年后实现对日企液晶产能和世代线的超越,再到近几年曲面、量子点、OLED 技术的引领,前后也大概经历了20年。
长江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电饭煲的普及率及使用频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家电品类,因此其更新及升级换代需求均较为明确,这也是近年来电饭煲行业均价得以大幅上行的核心原因。若对比当前美国及日本可比小家电产品出货及人均消费量,即便在我国最为成熟的小家电品类电饭煲仍尚有一定成长空间。
而苏泊尔在电饭煲领域潜心锤炼20多年,结合着中产阶层的消费升级,已经迎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通过这次日本展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面对跨越三个温度带的南北温差,面对广袤平原以下到延绵大山的复杂地形,面对不同土壤上数千种不同的大米,以及泱泱大国十几亿老百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众口难调”。苏泊尔用自己的经年积累和不断研究,希望向世人证明,中国企业更懂中国人的口味,中国电饭煲更适合中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