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王丽娜(右)在作品《第一次的离别》获“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后上台领奖。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新华社东京11月3日电 (彭纯 杜潇逸 梁赛玉)为期10天的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3日闭幕,共有8部华语电影参加本届电影节展映,其中有2部作品参与主竞赛单元角逐。在“亚洲未来”单元,《第一次的离别》和《武林孤儿》分别斩获最佳影片奖和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本届电影节上,“中日合拍”成为热点话题之一。电影节期间,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主办的研讨会“中日电影制作的新展开”吸引了近200名电影人和爱好者参加。中国香港制片人张家振和日本知名摄影指导柳岛克己分别就“中日合拍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合作项目的现状”发表演讲并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张家振表示,中日电影合作前景值得期待,但当前最缺少的是好的剧本。“我们有优秀的电影人,有先进的技术,但最缺的是能让两国人民产生共鸣的、可以触动人心的作品。”柳岛克己则认为,要使日中电影合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是合作体制的问题,“合作不是我们各做50%,而是要把握双方之间的平衡,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电影节期间,一些中日电影人纷纷表示,对中日合拍的未来充满期待。对于日本电影人来说,处于上升期的庞大中国电影市场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多次参加上海、北京国际电影节,凭借作品《图书馆战争》《犬舍》被中国观众熟知的日本导演佐藤信介说:“我在中国看到很多人用手机在网络上看电影,感到中国的电影市场确实是充满活力。今年5月,日中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相信今后日中间的电影合作会越来越多,我也很期待和中国团队一起创作。” 长期致力于中日电影交流的日中电影节执行委员会理事长耿忠认为,中日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无疑给双方的电影从业人员吃了“定心丸”,有了这个政策保障,将会使更多的中日电影人心无旁骛地去从事艺术创作,相信会诞生更多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电影人也清楚地看到两国在电影合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日前在东京首映的中日合拍电影《在乎你》备受瞩目,故事讲述了中日两国的跨国情缘和文化冲突。其制片人浮乐莲回顾合拍过程告诉记者,文化差异需要耐心去磨合,各地电影人的工作模式不一样,但只要我们是基于同一个目标,向着一个方向走,差异便不那么重要,也会配合得越来越好。张家振同样认为,解决文化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差异、注重交流。 中日电影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今,蓄势待发的中日电影交流有了更开放的平台和更有力的保障。正如日本著名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影周闭幕式上所讲的那样:“电影的艺术魅力是伟大的,我们通过电影交流践行了日中永久和平友好的誓言。” |
第31届东京电影节闭幕 中日电影人看好两国合拍前景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继承友好传统、开创中日地方交流新局面
第六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线上召开
第23届日中卡拉OK大赛在东京落幕
《世界遗产在中国》摄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日中友好团体就“七七事变”83周年发表共同声明
第五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在东京举行
日本民间团体纪念“七七事变”82周年
日本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近200件获奖作品在北京展出
中国演员章子怡将担任第3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高端访谈:“一带一路”倡议将大大促进亚洲繁荣
王毅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举行会谈
日本长寿村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记长野县伊那市茶歌会
西日本地区各界期盼与中国加深务实合作
上海东京两大电影节深化合作 中日新片展“梅开二度”
吸收了中日技法所长 日本“九谷烧”上海巡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
日本代表团团长:希望日中良性竞争推动亚洲体育水平提高
访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 “每次访华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
中日韩三国举行环境部长会议 决定就海洋垃圾问题开展合作
中日泰探讨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展开三方合作
中日专家畅谈“一带一路”资源环境合作
奥运之光点亮中日韩合作(权威论坛)
川岛健司:日中韩三国媒体相互交流 分享平昌冬奥会成功经验
尹晓亮:日美同盟关系紧密不意味两国相互利用能够持久
中日韩合作论坛在东京举行 友好合作是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