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商业为何屡屡刷屏?这份超全的考察实录告诉你!

作者:佚名  来源:商业地产V评论   更新:2019-1-30 10:16:5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商业在大陆是“精致”、“小而美”的代名词。众多业内人士均对日本商场推崇备至,任意一个小项目的开业都能在国内掀起刷屏热潮。


01


“美式”经典大气


造型重于内在


美式和日式其实是两个极端,前者特点是大开大合,动线简洁,空间大气,注重外部造型和公共空间的塑造,后者特点是小巧精致,布局紧凑,公共空间占比小,注重内部空间感和消费者购物体验。有趣的是,这两者在日本并存。


二战之后,欧美文化渗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走进了日本普通家庭。汽车的普及影响了都市卫星城的建设及远郊MALL的兴起。


远郊型商业项目往往拥有充足的用地面积、较大的体量和充足的停车位,很符合美系商场特征。早期日本的知名购物中心如Lalaport、六本木之丘和大阪的难波公园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购物中心。设计单位也以欧美系居多,如美国知名设计院JERDE的多个代表作即位于日本,包括六本木之丘、难波公园、博多运河城、木叶城等。



JERDE代表作:博多运河城


- ❶ -


美式经典


大开大合,标准百搭


作为欧美系购物中心的代表,丰州Lalaport属于购物中心中的“经典款”,永不过时。项目有三个已经不算是特点的特点:简洁单动线设计;主力店两端纺锤形布局;室内外公共空间大气开敞。



丰州Lalaport平面图


动线为简单的一字型动线,简洁明亮。相较于一般不做通道挑空的日式项目,Lalaport 挑空中庭视野明朗,空间大气开敞。



丰州Lalaport主动线&悬挑通道


欧美系购物中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非常注重社交场所的营造,所以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丰州Lalaport都有空间较大的活动广场。项目围绕出来的码头休闲区成为周边社区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




丰州Lalaport的室外空间


为解决动线两端大进深问题及客流平面拉动问题,项目在两个端头均设置主力店及类百货主题区。



位于动线端头的KidZania


Lalaport是最容易让国内从业人员感到亲切的项目,无论是动线模式还是空间尺度上,国内大量的商场都和Lalaport相近,属于此类“经典款”。如同为日企背景的永旺梦乐城,走进去的空间体验感与丰州Lalaport如出一辙。



苏州永旺梦乐城平面


上个月刚刚开业的上海LCM置汇旭辉广场,动线和空间处理也与Lalaport大同小异。



上海LCM旭辉置地广场


经典美式款的优点在于简洁易懂,比较百搭,容易复制,一般都不会出大错,但同样也一般无法出“大彩”。但在处理一些地块条件较复杂的项目时,美式同样存在自身的缺陷。


- ❷ -


美式顽疾:造型重于内在


在很多介绍东京六本木之丘项目的资料中都会提到这个项目是东京最高建筑设计水平的代表。但单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项目。



欧美系设计团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顽疾:过于注重项目的外部造型,为了项目造型愿意牺牲平面、结构和内部使用效果。六本木之丘的商业就像一个大师重金打造的城市雕塑:中看不中用。



六本木之丘平面


项目商业部分排在写字楼之后,主入口在广场动线的末端,并不明显。内部为简洁的一字型动线,室内风格与室外一样以浅黄色石材为主。




六本木之丘商业室内


可能是为了突出错层的山丘造型,商场部分基本放弃了二楼以上的楼层。F2以上只是一个局部环形动线,店铺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品类丰富度都很一般。其次,电影院的出入口位于商场外部,与室内无互动。



F2以上的店铺被露台遮挡



电影院入口在室外


项目的地下商业规模不小,但同样客流一般。首先是和地上楼层之间的互动较差,其次是单边铺,且由于是半室外,受天气影响因素大。


项目整体的动线构成非常复杂,作为一名专业逛街人士,拿着导购图转悠3个小时硬是没整明白内部动线的逻辑。


02


“日式”简朴实用


注重室内体验


大陆的商业是先发展小型规模的百货再逐步进阶到购物中心,日本商业地产道路则走了不同的道路,起步期即美系大型购物中心与日本本土百货并存,后期才开始发展小而精的日式类百货。


21世纪初,都市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在日本开始有所回归。日本市中心由于人口密度高,用地紧张,因此很难再出现八九十年代那种大体量的购物中心,基本都是单层面积小,楼层高的项目。这个特征和香港很像。


走在银座街头就会发现,整个银座步行街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平面很小的小独栋。如银座街上的文具控打卡圣地伊东屋,单层面积非常小,但高达12层。正因为发展条件不一样,日式的商场呈现出和美式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银座伊东屋


欧美系设计院很喜欢用造型来讲一个故事,因此如难波公园、六本木之丘等项目往往造型很复杂。日式的购物中心的建筑造型都是简单朴实。


本次东京重点打卡的Grand Tree、中城日比谷、GINZA SIX等项目在建筑造型上都中规中矩。从内部平面舒适度角度考虑,肯定是造型约方正的项目越好用。毕竟,商场是用来后期长久运营的,而不是给设计师拍照刷朋友圈的。



造型方正的GINZA SIX


此次打卡的小项目中唯一一个由欧美设计院设计的项目为表参道东集广场,设计方为荷兰MVRDV。这个项目的地段非常好,但除了门口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阶梯造型外,再没有什么特点。并且为了这个造型,基本上放弃了一二层。这个项目位于表参道的端头,两条主干道交叉口,人流如织,如果做成纯日式的,其实营业情况可以更好。



表参道东急广场入口造型


考察表参道东急广场很容易让人想起上海长寿路上由荷兰UNStudio设计的西康189弄,设计师说了一个故事,做了一个标新立异的立面和造型。与东急广场不同的是,东急广场内部其实还是传统日式类百货的模式,但西康189弄则是标准的小平面购物中心,目前经营情况一般。




上海西康189弄


03


类百货,一切从坪效出发


由于日式项目的体量小,单层平面有限,如果做成纯购物中心模式,就会碰到如西康189弄的问题:铺位数量有限,品牌丰富度不够,可逛性一般,且得铺率也较低。为了规避这些问题,日式项目一般是采用的购物中心与百货结合的类百货模式。


- ❶ -


把铺位做小,提升店铺数量


类百货模式运营采用购物中心模式,但MD布局采用百货形式。下图所列的Ginza Six、Grand Tree、表参道东急广场和Newoman都是非常典型的类百货模式。



GINZA SIX 平面



Grandtree 平面



Newoman 平面



表参道东急广场平面


购物中心店铺布局一般围绕主动线和中庭节点组织,百货模式下店铺布局更加灵活和紧凑,这样可以提升店铺数量、提升丰富度和可逛性,同时由于公区面积小,单层平面的得房率也较高。


如Grand Tree,建筑面积仅有3.7万㎡,但铺位数量高达160个。这还是在项目有好几个主力店的背景下。银座商圈的Ginza Six仅4.7万㎡,但铺位数量高达200多个;一般大陆一个10万㎡的购物中心标准铺位数量介于220-250个之间。


- ❷ -


把铺位打开,提升通透性


类百货模式下,一般店铺的面积都偏小,同时由于类百货项目动线更多,为了规避出现暗动线、次动线的情况,保证项目的通透性,边厅型店铺门头一般都采用开放式,很少设计橱窗隔断,通道上店铺设计一般不做到顶的隔断。




Grand Tree边厅铺位


Grand Tree 一楼主通道上的店铺采用统装形式,铺位不做完全到顶的隔断,视野通透,保证了后面铺位的可视性。



Grand Tree通道铺位



表参道东急广场店铺设计


- ❸ -


不做通道挑空,提升得房率


为了提升得房率,日式的购物中心很少做通道挑空,因此垂直通透性较一般。如Grand Tree,相较于东急广场、Ginza Six等项目,其单层面积其实不算局促,但除了一个主中庭外,主通道上没有一处挑空。



Grand Tree通道


04


内装设计叹为观止


在建筑设计、平面动线上,日本的项目平淡无奇,甚至不如大陆那么推陈出新,丰富多彩。但在室内精装修设计、选材、陈列以及灯光设计这些方面,日本这方面的实力绝对首屈一指。


相较于大陆习惯上通过内装设计来区分项目档次,日式的项目更注重舒适性。


- ❶ -


一体化设计:一个元素用到底


曾经与一家日本内装设计单位有过合作,最深的感受是日式的内装设计涉及得更加全面,并且很讲究设计元素的统一,内装设计方案中对灯光、气味甚至背景音乐都有详细的规划。


大陆的项目经常会受限于选材、招商和多个设计团队的问题,最终实际效果与设计方案差距甚远。但日本的商业对于统一的设计风格更加坚持,往往会在所有的设计中一个元素用到底。如Newoman的精装修设计中将“木色”、“温暖温馨”的风格元素几乎用在了所有的设计中。


吊顶以木色为主基调,配合简洁的灰色和白色。



Newoman F1通道&吊顶




NewomanF2吊顶


卫生间通道采用大量的木色装饰和灰白色墙砖搭配。



Newoman卫生间公区装修


入口设计同样加入了木色元素。



Newoman入口


店铺的门头与内部陈列与公区风格整齐划一。



Newoman店铺设计


- ❷ -


室内设计与业态布局紧密结合


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必须根据业态量身定制,通过“引导”和“塑造氛围”,提升相应区域商户的营业额。


Ginza Six B1层由于不通地铁,且以零售为主,客流带动力有限,因此B1采用了与地上很明显完全不一样的设计风格:灯光设计上照度更高、更明亮。吊顶上设计了鲜明的灯槽,引导客流往里。地砖风格更加明亮活泼。



Ginza Six F2地砖



Ginza Six B1地砖


在Grand Tree F2 有一个死角区域,设计师在这一个小区域的设计很明显比主通道上更加明亮,在吊顶上加入了日本很少见的装饰灯。利用人的“趋光性”带动死角。



Grand Tree F2 死角



Grand Tree F2 主通道


Grand Tree 的地砖设计均是根据每层业态定制。如F3主题为Enjoy Living,业态主要为生活配套,地砖风格主要以木纹为主。



Grand Tree F3 地砖


F2主题为Closet&Mirror,业态主要为服饰,其地砖风格很明显更加时尚、明亮。



Grand Tree F2 地砖


部分主体区域做了定制化的地砖设计。



Grand Tree 美食主题区地砖


- ❸ -


经常忽略的灯光设计其实很重要


大陆的商业在灯光设计上落后于日本和台湾很多。灯光设计在内装方案中很重要,但往往是我们经常忽略的。


照明的第一个作用是突出重点,形成主次关系。商业照明的一个基础原则是弱化通道和公共空间,突出店铺。这也是国内的商场在设计上经常会反的一个错误。下图中丰州Lalaport的主通道照度较低,但特意安装一组射灯,以此来突出店铺门头。



丰州Lalaport主通道射灯


在“突出门头、弱化通道”上,Omotesando Hills 表现得更加明显,通道上几乎看不到外露光源。




Omotesando Hills 通道照明


Ginza Six 的立面设计中通过内透灯光对比,强烈突出旗舰店门头。



由于平面有限,日本的项目很少有大中庭。下图拍摄于开业不久的中城日比谷中庭是属于比较少见的。


对日本项目的中庭有两点比较深刻的感受,其一是此次所考察的项目几乎没看到有项目做大规模的美陈和推广活动;其次中庭的基础照明度普遍偏低。去过香港太古城和时代广场的应该会有相同的感受。



TOKYO MIDTOWN HIBIYA 主中庭


关于中庭的基础照明问题,大陆有很多项目的大中庭都是完全雪亮,这是值得商榷的。原因还是在主次关系上,中庭边上的店铺往往是一个项目的形象店,因此弱化中庭的基础照明可以突出环中庭店铺的店招,其次,在做营销推广活动时,可以在基础照明较弱的背景下加射灯做重点照明,形成主次关系。


无论是公共空间、项目立面还是室内,日本的项目很少会用到如下图所见的高色温的冷白光,多用暖色调的灯光。下图中外街拍摄于中城日比谷,恰到好处的色温及照度塑造出了温馨静谧的私密氛围,同时又给人安全感。



国内案例



TOKYO MIDTOWN HIBIYA 外街


其次日本的项目灯光设计上会大量的采用内透和擦墙照明的方式。“见光不见灯”的原则执行得非常彻底,很少看到露在外面的光源。


下图拍摄于Ginza Six B2的一个地下通道入口。LOGO墙简洁,色彩单一,配上柔和的内透照明非常符合商场整体调性,内部高色温的灯光与木色的墙砖结合透出暖色调。



Ginza Six 地下通道入口


第三是,日本商场的地砖一般是哑光的,加上公共空间照度都偏低,所以很少出现如下图所示地砖倒影、反光的现象。有利于消费者更加集中注意力在铺位上。



国内常见色温&照度



武藏小杉lala terrace 地砖


在照明设计上,日本和台湾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台湾松山文创园诚品


- ❹ -


学不来的美学素养


在东京的街上,我们看不见其他大城市中常见的绚丽色彩——无论是店铺的门面还是人们的衣着,但这些看起来浅淡的色彩却都被细节精致的设计调理得各有风采,日本人非常擅长用极简的处理方式创造出清净和美的效果。日本的商场同样如此,往往说不出来哪里好,但就是让人感觉舒服。下面举几个印象很深的项目。


在去Grand Tree 的路上,从武藏小杉站出站的时候意外碰到lala terrace这个项目,非常惊喜,项目比Grand Tree 小很多,但内装设计一点都不输。选了一张电梯等候区的照片,电梯选材质感、颜色、与地砖、墙砖风格的搭配非常舒服。



武藏小杉lala terrace电梯等候区


NEWOMAN 的一个电梯等候区,当时走的太急,照片没有拍好。现场家居的陈列、选色与地砖、墙饰的搭配简直完美。



Newoman电梯等候区


NEWOMAN F1 的入口是很少见的处理,用一个钢构做了一个类似于镜框或者布景的造型。处理很简单,但现场效果远比照片效果好。



Newoman F1 入口


日本市中心的商场停车场可以用“豪无人性”形容,停车场内均是自动机械操作,会直接传送至门口,人只需要在休息区等候即可。Ginza six 停车场休息区的公装设计元素与商场很统一。



Ginza Six 车库等候区


NEWOMAN的一个步梯区,用了大量的“木色”加比较高照度的灯光设计。



Newoman步梯


Ginza Six 的一个步梯区,这也是很多公众号文章拍照打卡的地方,绿植墙与木纹地砖、墙饰的完美结合。



Ginza Six 步梯区


印象特别深的还有Ginza Six 的导购图。



Ginza Six 导购图


两张Grand Tree 的休息区照片。图一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大面积的墙面留白下搭配很简单的家居,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副大面积留白的山水画小品。图二是Grand Tree 的每层固定区域都有一个休息区,并且每个楼层风格都不一样。




Grand Tree 休息区


05


屋顶空间利用


日本商业项目一般餐饮占比不高,屋顶有充足的空间利用。加之日本都市公园绿地相对较少,公园比较稀缺。所以日本的商业项目很喜欢做屋顶花园。不管是日式还是美式,此行打开的商业项目中屋顶花园几乎是所有项目的标配。


中城日比谷的夜景照明很漂亮,夜晚的屋顶花园静谧温馨。



TOKYO MIDTOWN HIBIYA 屋顶花园


NeWoman 的七楼,设置了一个可以私人认购的露天菜园。不过这个菜园和商场的互动较一般。



Newoman 屋顶菜场


Ginza Six 的屋顶花园非常精致,面积也较大,既适合家庭儿童,也适合都市年轻人。这里还能俯瞰银座。




Ginza Six 屋顶花园


表参道东急广场的屋顶花园与业态集合紧密。项目将星巴克设置于屋顶花园外围,而星巴克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屋顶花园作为其外摆。




表参道东急广场屋顶花园


Grand Tree 的屋顶花园是本次行程中见过利用率比较高的,也是最社区的,很多年轻母亲带着宝宝在这游憩。




Grand Tree 屋顶花园


国内的商业项目近年来也兴起做屋顶花园的热潮,但我所打卡的项目中感觉屋顶花园的利用率并不高。在规划屋顶花园时,我们应该权衡利弊,不是为了去做一个而做一个。


国内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是非常充足的,单纯的公园式的屋顶花园对于普通市民真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么?加上屋顶花园的利用还要受限于商场的营业时间。如果一定要做屋顶花园,最好是和业态运营相结合。


06


部分项目言过其实


回国的飞机上同事说,看了一圈,日本商业其实也不过如此嘛。确实,经过自媒体的各种渲染,国内很多时候把日本的商业项目给神话了,其实有一些项目确实言过其实。


- ❶ -


NEWOMAN:重点在交通接驳


在很多的公众号上均看到介绍这个项目的文章,但基本是在介绍各种网红店铺。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项目,平面和业态都非常简单。至于品牌,谁都知道要招好的品牌,问题是招得来么?


NEWOMAN最大的特点是项目有三个楼层都是和新宿站枢纽联通的,其余就没啥太大的特点了。




NEWOMAN 接驳口


- ❷ -


中黑目高架下:Just so so


日本有很多高架下空间改造为商业项目,中目黑高架下即是一个经常刷屏的高架下改造项目。但到现场实地一看,还是远低于预期的。似乎除了一个茑屋书店,也没有太多其他亮点了。这个项目不建议特意去打卡。






中目黑高架下


- ❸ -


茑屋书店:其实还好啦


日本的书店发展水平不如国内这样百花齐放,除了一个茑屋书店,暂时没有看到特别惊艳的书店。并且实地打卡代官山茑屋书店,感觉国内的方所、诚品、言几又、先锋书店等都并不比茑屋书店差。






但茑屋书店所在的代官山是一个非常值得逛的区域,除了茑屋书店,马路两边还有两条很有特点的商业街。




- ❹ -


mAAch ecute 神田万世桥:


如果台湾人来做会更精彩


mAAch ecute 神田万世桥这个项目也是在朋友圈经常看到的,由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车站改造而来,基础结构上面是仍在使用的铁路干线。



设计师在轨道间设计了一座长条形的咖啡店(现场是不允许拍照的)。




项目内部原有的拱形得以保留,经过改造后,店铺之间的通道颇有仪式感。




但总体而言,这个项目的设计处理的精细和原有文化元素的彰显和台湾相比还是相形见绌。相较于台湾松山文创园、林百货等项目还有较大差距。


07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天打卡完,聊聊自己最深刻的三点体会:


❶ 日本的项目当然很值得学习,但切忌盲目学习。比如日式项目类百货的动线处理,必须依靠在项目有极高的客流量基础上。大陆的项目在非主城核心区做类百货非常难。目前在设计上,大陆的项目还是基本采用的美式的建筑设计,牺牲坪效,用开敞式的大公共空间吸引客群,将来可以逐步尝试日式和美式的结合;


❷ 过去商场习惯上用内装设计来定义项目的档次,导致很多高端商场常常给人一种“高冷”感。而消费者现在更加的关心商场是否“舒服”,而不是是否“高档”,未来商场会更加的追求“舒适度”,档次的概念会弱化;


❸ 由于严格的报规报建制度,大陆的商场会花大量的时间成本在建筑排布、造型等外围空间,与运营和消费者最紧密结合、最重要的室内空间往往关注度没那么高。其实商业项目设计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室内设计、照明等专项设计上,因为后者才是决定运营好不好用,消费者舒不舒服的关键。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组合“岚”宣布2020年底终

    “小黄书”在日本遭禁售 当地民

    西野七濑从乃木坂46毕业后首次

    还在为堵车烦恼?日本将用量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