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10月10日电(李沐航)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日本化学家吉野彰(71岁)、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约翰·B·古迪纳夫(97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化学教授M·斯坦利·威廷汉(7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原因为对锂离子电池所进行的开发研究。三位获奖者均被称为“锂电池之父”。
日本化学家吉野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当日晚间通过电话以及个人Twitter向他表示祝贺。安倍晋三说,在世界范围内,电池问题都是电动车的一个瓶颈,吉野彰的研发打开了一项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截至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奖者)。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而在百年诺贝尔庆典后,日本政府随即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内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据统计,自2000年开始的19年间,日本共有19人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诞生了日本乃至亚洲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崛起 日本政府对自身科学界地位担忧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研究报告中称,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奖者已居世界第二位,标志着日本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就科学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也不断遇到更大的课题。而日本在高度关注中国飞跃式发展的同时,也对自身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愈发低下表示担忧。出于此种背景,日本决定继续对诺贝尔奖进行“攻坚战”,力求从过去的获奖者身上得到启示,特别是对日本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经历、课题发起日等进行考察、研究。
日本政府预警年轻人正远离自然科学
在自然科学领域,多数儿童对自然科学的抵触已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心。据统计显示,儿童“远离”自然科学的倾向已逐渐显现。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日本中学3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能够完全理解的仅为66.9%,排在语文、数学科目之后,比小学6年级至中学2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度低了21个百分点,其下跌幅度远高于语文、数学。所以,日本政府围绕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者从小学到高中时代,对自然科学、数学的爱好、擅长程度、喜欢程度等问题均展开了研究。
下图为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儿童时代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的调查,如白川英树(日本化学家、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因有关导电聚合物的开创性贡献于2000年与艾伦·黑格、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小时候做饭、烧水时,发现报纸上撒了盐水而导致火焰颜色有所变化而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野依良治(日本化学家,曾任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名古屋大学特別教授等职,因对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是首位日本人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双料得主)在小学五年级时,因受到日本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奖者汤川秀树的影响而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诺贝尔获奖者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的调查。(图片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
据分析认为,多数诺贝尔获奖者对制作、实验、自然结构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关注,如田中耕一和梶田隆章均在校园生活中萌生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野依良治、小柴昌俊、南部阳一郎则是受到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影响。
另外,并非仅有儿童远离自然科学,未来以科研人员为发展方向的学生也在逐年递减。根据2015年的统计发现,18岁青年人口数达到120万人,到2031年将跌破100万人,随之进修博士课程的学生也会大幅减少,逐渐发展下去的话,将来日本的科学技术人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对于诺贝尔获奖者是如何踏上升学、研究之路的,日本政府也在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