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了解日本社会的今天,绕不开她的昨天。这既包括较近的二战战败经历,以及战后美国主导下重新打造的政治体制,也包括日本民族在其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与思想景观。本期书单推荐六本著作,在两个层面上呈现日本社会从二战后发展到当前境况的历史路径
文|臧博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去首相,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问题辞职。2006年9月,安倍首次当选日本首相,翌年9月因支持率大降及罹患疾病,宣布辞职。2012年12月,安倍再度任首相至今。有分析人士认为,安倍此次辞职令人意外,将使日本在一段时间内面临诸多困难,如新首相的继任者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低迷,等等。
首相辞职诚然会对日本政局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日本政治与社会制度自二战结束至今,已日趋成熟,政治领导人的变更对社会影响有限。 日本当前的政治与社会形态,萌生于二战后美国主导下的全面改革。此后经过不断完善,到20世纪90年代又实施了以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政治改革”、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以及中央与地方分权改革等一系列政治行政制度革新,实现了日本政治体制的渐进转型,推动社会发展。
欲了解日本社会的今天,绕不开她的昨天。这既包括较近的二战战败经历,以及战后美国主导下重新打造的政治体制,也包括日本民族在其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面貌与思想景观。本期书单推荐六本著作,在两个层面上呈现日本社会从二战后发展到当前境况的历史路径。
第一层“论今”,推荐安倍传记《反传统者》和批判安倍经济政策的《安倍经济学的妄想》。 海内外对安倍施政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美国智库专家托比亚斯通过《反传统者》适时对此进行了系统评价。作者引用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认为安倍的政绩已超越多数前任首相。与此同时,他在经济领域和军备方面的雄心则让日本左派深为忧虑。
这本安倍晋三传记,书写传主崛起于日本政坛的过程和其间的起落,以及最终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一名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领导人。 也是一本当代日本政治史,涵盖了从岸信介到安倍晋三的政治变革。
池田信夫著有著名畅销书《失去的二十年》,在《安倍经济学的妄想》中,池田对“安倍经济学”痛加抨击,指出无论安倍推动的金融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以及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都是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有些虽然短期奏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也开始衰减。安倍任内在日本经济发展方面可谓颇有建树,作者的评价未免过度苛责,但这本书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个侧面观察日本社会经济。
第二层旨在“探源”,从战后重建历史中探寻当下日本社会特征的远因,推荐两本著作《拥抱战败》和《日本新中产阶级》。 《拥抱战败》概括二战后日本重建的历程,深入考察战后日本社会。作者认为“拥抱战败”首先是指战后日本对胜利者本身的欢迎与“拥抱”,日本人的这种行为方式,与其民族性格大有关系。《拥抱战败》全景式呈现了战后日本整个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重建全过程,以及其间日本精英的博弈与妥协。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名作,主要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社会中的工薪阶层和他们的家庭,也即“新中产阶级”。这些人在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之际,进入大型企业并获得终身职位,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并带动家庭、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帮助构建了延续至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傅高义认为,从战后重新改造到60年代顺利且平稳地完成社会转型,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就是这批“新中产阶级”,以及他们所引领和代表的生活方式。
此外,戴季陶的《日本论》则分析了近代中日交锋中为何中国始终处于下风, 得出结论认为,症结就在于中国对日本缺乏真正的认识。此书对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具有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价值,至今依然不算过时。
1. 《反传统者:安倍晋三和新日本》,(美)托比亚斯·哈里斯著,Hurst出版社
2. 《安倍经济学的妄想》,(日)池田信夫著,于航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美)约翰·道尔著,胡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 《日本新中产阶级》,(美)傅高义著,周晓虹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5. 《日本论》,戴季陶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
6. 《创造日本:1853-1964》,(荷)伊恩·布鲁玛著,倪韬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反传统者:安倍晋三和新日本》,(美)托比亚斯·哈里斯著,Hurst出版社即出
作者托比亚斯·哈里斯(Tobias Harris)是一位日本政治分析师,现供职于专注战略风险研究与评估的特尼奥情报分析公司(Teneo Intelligence),担任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日本及东亚局势的分析工作。在加入特尼奥之前,托比亚斯作为日本政局独立分析师,经常对日本政坛变迁所引发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波动作出准确研判,在业界很有名气;另在CNBC、彭博社、NHK等媒体机构担任评论员。
安倍晋三曾被许多人寄以厚望,认为他有望为日本带来新面貌。 但在2007年,担任首相一年后便辞职,时人分析认为首相的重任令安倍不堪其负。近日安倍再次辞任首相。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安倍任内之政绩已超越多数前任首相,他在经济领域和军备方面的雄心则让日本左派深为忧虑。
这是一本安倍晋三传记,书写他崛起于日本政坛的过程和其间之起落,以及如何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一名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领导人。 这也是一本日本当代政治史,涵盖了从岸信介到安倍晋三的日本政治变革。书名原文为“The Iconoclast”,意指在思想上对传统观念、习俗不以为意的人,或者反传统者。作者是从“反传统者”这一角度,讲述安倍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如何为国家生存与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安倍经济学的妄想》,(日)池田信夫著,于航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
池田信夫是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另著有《“日本史”的终结》《失去的二十年》,后者在国内出版后曾引发巨大反响。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启动的旨在刺激日本经济的政策,被学界总结为“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这三项方针构成了“安倍经济学”的主体。日本国内外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褒贬不一,池田信夫则是一位坚定的批评者。
池田在本书中对“安倍经济学”痛加抨击:指出其量化宽松政策只是一时打鸡血的"安慰剂",不能解决日本经济的现实问题;认为安倍经济政策带来的只是股价短暂上升,不啻虚妄的回光返照。 池田还指出,无论安倍推动的金融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以及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都是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有些虽然短期奏效,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也开始减弱。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美)约翰·道尔著,胡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9月
约翰·道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近现代日本史和美日关系,作品多次获包括普立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重要奖项。本书讲述日本战败后,在美国占领军“指导”下重建的故事。
对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国占领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落幕。《拥抱战败》概括了二战后日本重建的历程,深入考察战后日本社会,得出了惊人结论。这一论断不仅给当时的学术界带来巨大冲击,也引起日本朝野抵制,导致《拥抱战败》日译本几经周折才得以出版。在道尔看来,日本上下在战后的“拥抱战败”,首先是指对胜利者本身的欢迎与“拥抱”。道尔以为,日本人的这种行为方式,与其民族性格大有关系。
《日本新中产阶级》,(美)傅高义著,周晓虹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5月
这是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的名作之一。1958年至1960年,傅高义先生前往日本东京市郊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年的田野调查,亲身观察到这个快速变迁社会中的工薪阶层和他们的家庭,也即“新中产阶级”。这些人在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之际,进入大型企业并获得终身职位,他们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并带动家庭、经济和文化变革,帮助构建了延续至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
一个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常伴随激烈的冲突和动荡,但日本的社会转型却呈现出一副“较为有序和受控的社会图景”。傅高义先生认为,关键的奥秘就在于日本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正是工薪族为社会上的非工薪族树立了一种生活方式范本,以此介导(mediate)了西方化和工业化的直接冲击。
本书建立在长达两年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但此后傅高义一直坚持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随访。本书立体展示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多重面相: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等等。是了解当代日本人生活的重要资料,一举奠定此后美国的日本研究主流方向,也成为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重要参考。
《日本论》,戴季陶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11月
“国民性”研究曾在二战前后成为一门显学,后来久受学界批评,因为用某几个抽象概念和宏阔印象来描述一个民族,既武断也不科学,且有激发种族歧视之嫌。但历史地看,这类研究的确曾涌现出许多优秀著作,其中写日本的最佳作品之一便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文中对日本人国民性有过一段著名论述: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今人谈及日本,常推崇《菊与刀》,但另有一本国人讲日本的著作其实更值得一读,这就是戴季陶作于济南事件前夕的《日本论》。竹内好曾经概括,中国近代有“知日三白眉”,包括戴季陶、蒋百里和周作人,戴氏居首。戴氏写该书,主旨是分析近代中日交锋中为何中国始终处于下风,并得出结论认为,症结就在于中国对日本缺乏真正的认识。《日本论》由24篇短文和胡汉民所撰序言组成,介绍了日本在宗族、政治、中日关系等各方面的现象及其内部动因。此书对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具有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价值,至今依然不算过时。
《创造日本:1853-1964》,(荷)伊恩·布鲁玛著,倪韬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伊恩·布鲁玛是一位高产作者,且每一本都广受好评。除了《创造日本》,另著有《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研究视野跨越欧亚,兼及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他曾担任《远东经济评论》和《旁观者》杂志记者。现为《纽约书评》主编。
《创造日本》考察日本百余年的历史,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到日本在美国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
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作者为《财经》(博客,)文化编辑、《财经》读书会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