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菅义伟当选为“后安倍时代”的第一位首相。他之所以能够当选,首要原因在于他对安倍的长期陪伴与支持,并能继承安倍的未竟之志。
九十年代的政局动荡使日本人出现普遍的求稳心态。小泉和安倍两届长期政权,更是让日本人体会到了政局稳定的重要性。尽管此次安倍的突然辞职“吓了大家一跳”,但并未改变日本政坛维稳的基调。
在这种背景下“接棒”的菅义伟,其执政的主基调自然是以继承和维稳为主。菅义伟的总裁任期只到明年九月,此后还要面临议会的大选。他仅仅是个过渡性人物,还是能开创一个自己的时代,都还尚未得知。而菅义伟要想有所作为,需要深刻地认识如今日本面临的困局。
继续维护日本政治稳定
此次菅义伟的成功当选,很吸引人的一点是他的平民出身。他出身于秋田县农村一个草莓种植户,自己靠勤工俭学读完了大学。他的从政路线也并不奇特,在日本走秘书路线进入政坛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在日本“血统政治”中平民可以步入政坛的一条重要通道。
但仔细观察其政坛履历,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够步入今天的高位,也和他长期以来养成的踏实沉稳,注重人脉关系等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他在安倍第一次执政时就已进入安倍的团队,在安倍辞职后,依然不离不弃,并鼓励安倍再次出山。安倍再度出山后,他得到重任,但从不冒头,忠诚守位,积极辅佐,使安倍得以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同时也造就了自己成为日本任职时间最长的官房长官。
9月14日,在日本东京,菅义伟(右)当选自民党新总裁后向安倍晋三献花。(新华社发)
而今时今日的日本政坛则面临着是保持长期平稳还是有所开拓的选择。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对如何恢复经济发展,始终处于摸索过程中。安倍经济学的成败各方评价不一。但很显然,安倍经济学在给大企业带来了利润回升的同时,中小企业所得有限。不断增加的消费税,和怎么都难以提高的工资收入,使日本社会的贫富分化有所加剧,以致于日本的贫困率不断上升。今年东京都中暑人数和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都大幅度上升,其中竟然大部分人是因为嫌电费太贵,不舍得开空调所致。其实,安倍经济学有很多自身的悖论。例如,它鼓励主妇工作,但这样做可能反而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很多家庭的生育意愿,成为少子化的一大原因。而少子化又是导致日本经济增长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年人奋斗无望,也导致低欲望社会的形成。
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如今日本面临的内外经济政治困局,已超出了政坛精英政客的认知和掌控能力。日本右翼长期推动社会“向后看”,不仅拒绝反省侵略历史,而且总是让日本社会沉溺于帝国时代在东亚独强的回忆中,结果使日本对世界和自身未来的发展很难有理性的讨论和认知。内部的困境,和外部急剧变化,促使日本政坛回归到传统的派伐控制格局,政党通过派系之间的利益交换来保持政局的稳定,避免民粹主义抬头或国际局势变化将日本带入难以自我把控的乱局。
而菅义伟的政治履历表明,他是在这个时间节点接棒安倍的最恰当人选。
在新与旧之间寻找对外关系的平衡
在对外关系问题上,菅义伟强调要努力完成安倍想做而尚未做完的事,要在修宪等“安倍剩下的课题上努力”。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他表示,一是要和朝鲜解决冷战时期遗留的绑架问题;二是要与俄罗斯签署包括北方领土问题在内的和平条约。
9月14日,在日本东京的自民党总部,菅义伟在出席记者会前接受拍照。(新华社发)
其实,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日本未来的影响并不大。在笔者看来,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日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做自己的选择。
受日本右翼推动社会长期“向后看”的影响,近二十年来,日本总是在国力问题上与中国“较劲”,难以接受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将自身国际地位的下降归咎于中国的发展。于是,日本试图借助美国霸权和西方势力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以此找到和中国“平起平坐”的感觉。安倍此次在“交班”之时还特意强调要保持日本的国际地位不变。
在笔者看来,所谓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外交路线,实际上永久性地把日本固定在美国的从属国地位。
要知道,如今中美之间真正的矛盾,是构建一个各个国家平等合作的后霸权世界,还是要继续维持一个以霸主利益为核心的霸权体系的问题。
而日本却未完全认清这一矛盾,此外,要想摆脱自身面临的结构性困局也实属不易。基于这样的背景,菅义伟选择延续安倍的对华态度,即通过务实外交,努力保持中日关系的相对稳定。但这种局面能够维持多久,是否能够通过务实外交摆脱日本自设的结构性困局,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作者系《北京周报》特约评论员、资深国际问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