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洪阁展示《第一战》
日军绘制的北大营之战“经过要图”
詹洪阁介绍书中内容
这是一册32开本的书,封面上铺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像是经历了一场战争的洗礼;那发黄的纸张记录着一段历史,关于沈阳北大营的悲怆与血腥,关于中华民族的枪林弹雨。
9月15日,精英集团革命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历史文献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首次公开这本重要史料书籍,书名为《第一战》。
该书封底为北大营外观图
“这本书记录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沈阳的铁证,也见证了北大营一些爱国官兵的顽强抵抗。”詹洪阁说,多年前,当看到此书的一刹那,心底的激愤便一涌而出,“日本侵略者将‘九一八事变’作为侵占中国的第一战,书中更是对此战斗及官兵极尽表彰与记述,这场战斗是他们的所谓的骄傲,但却是中国人记忆深处的屈辱史。”
《第一战》于1932年出版,封面上写着:九月十八日夜北大营攻略。该书由奉天独立守备队长岛本中佐校阅。该书的封底,就是当年陷落的北大营外观图:被风雨洗礼的树和透着悲情的北大营,没有一个人影。在1931年9月18日之前,北大营是与东北军的荣耀联在一起的。1928年10月11日,东北陆军步兵第1旅在北大营举行阅兵典礼; 1930年10月10日,北大营再次举行阅兵式。这里展示着军威,也有着当时算得上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想北大营一夜陷落,日军占领北大营后,又放火焚烧营房。但北大营未被彻底焚毁,其建筑物部分保存了下来,被日军继续使用。日军还利用北大营的房屋,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以吹嘘这次战斗的“武功”。
日本官兵名单赫然在册
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表彰状”、独立守备步兵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感状”(即“战功奖状”)……书中原文刊发了对参与这次战斗部队的相关表奖。同时,还刊登了当时一些将佐的军装照。第一个图片便是守备队第二大队步兵中佐岛本正一。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这本书记录比较详细,而且还刊登了参与侵占北大营的日本官兵名单,约600人的名字悉数登载,成为日本军所谓的骄傲。”詹洪阁介绍,1931年9月18日夜,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他表示,事实上,受“不抵抗”政策的束缚,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乃至沈阳,当夜日军死伤共计25人,其中2人死亡,23人受伤。这《第一战》是书名,更是一种炫耀,也足以说明其侵华的蓄谋与野心。
地图上被标注“顽强抵抗”
《第一战》有46个篇章,从柳条湖南满铁路的爆炸、炮轰北大营直至表彰功绩均有详细描述。而在书中,还曾夹带着一张地图。“时间太久了,那张地图已经破碎,我也正在修复中。”詹洪阁介绍,巧合的是,他还收藏着另一张基本相同的地图。“这张地图就是日军侵占北大营的一份要图。”
事变发生时,东北军军官王铁汉在北大营率军抵抗,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前几年教育部确定将抗战8年改为14 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从1931年9月18日当夜就已经进行了强烈抵抗,这在日本出版的图书和地图中也得到了印证!”詹洪阁说。而在该地图上,也用红字标注着北大营的一角:顽强抵抗。这抵抗者便是东北军陆军第7旅620团,团长正是王铁汉。当夜,眼见许多战士倒在日军的枪弹下,王铁汉义愤填膺,从腰间拔出手枪,高声命令道:“打!”战斗中,担任日军第4中队弹药补给任务的步兵上等兵新国六三,被中国军队一发子弹从“右肩穿过他的心脏”打死。这是14年抗战之中击毙的第一名日军。第620团第2营在撤退途中,仍向追击的日军射出了复仇的子弹。就在追击第2营之时,日军又有第二名士兵被击毙。
记者感言
苦难的历史
不可以忘却
1931年9月18日,北大营一夜陷落,中华民族14年的抗战从此在血与火中开始。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那段历史和日本侵略者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历史却不可以忘却。在日本罪恶的铁蹄下,中国人一次又一次被肆意凌辱、杀害,就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苦难,在那段历史中还渗透着残忍与血腥。生命,在没有强大祖国的庇护下,卑微如一粒尘埃。
时间可以过去,历史不能忘却。炮火虽不在,警钟仍长鸣。在和平年代,战争的阴云没有飘在头上,但我们依然需要记住那段痛在心头的历史。自1995年始,沈阳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如今,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防空警报声都呜呜作响。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并时刻保持警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始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勿忘记耻辱,吾辈当自强!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
主任记者 刘宏伟
摄影记者 孙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