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和一桥大学主办中日媒体的社会责任研讨会
|
|
|
|
|
【孙文清】:我补充一点,我在日本的时候,我看到日本也是经常游行,它这个游行属于在非常规范的范围内,比如大家沿着某一条街从这儿走到那儿游行,举着一些标语牌也好,喊口号也好,但是有一点不会做,比如拿着石头往国会议事堂里面扔,这点是不会做的。中国的游行是非常少,有些人参加游行的时候会有一些群情激愤,有的时候到了不会采取喊口号什么的,采取扔石头的办法。日本说报道是自由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它确实有报道自由,他拍摄的图片、图像也是真实的,但是他应该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在那里扔石头,扔石头的只是13亿人口中的很少一部分人,你不应该把画面全部对准这一点,特意的在受众中强化一种中国老百姓在游行中的暴力化,这点不好。应该深挖一下为什么游行,这个图像可以放,但是不能翻来复去的放。这点是言论自由和社会责任怎么统一起来,如果刻意夸大这一点,我认为对中日关系不负责任。 说到这里我想起,98年江主席访问日本的时候,江主席访问天皇的时候穿的是中山装,按理说日本媒体都应该明白这一点,穿燕尾服或者是民族服装,中国的民族服装就是中山装,当时周恩来、毛主席等等都是穿中山装,江主席见天皇的时候穿中山装,日本的媒体说什么是穿着民主服来是对天皇的不敬。作为媒体应该非常明白这一点,但是却在这里炒作,这点让人很难接受。所以穿中山装是事实,扔石头也是事实,但是社会责任问题应该考虑到国家关系,要深思熟虑再去处理。
【渡边幸治】:我加两点小意见:中国可以学习一下日本,日本如果确定了游行路线以后,可以保证沿途是没有石头的,这不是开玩笑,真的是在路上找不到石头。另外,关于孙先生所指出来的,参加游行中的那些人是13亿人中比较少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日本人不要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这种暴力行动,应该是由中国政府去澄清,这样的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于青】:关于这个事我也想说一点,这个话题是一个热点话题,每一次中日的讨论都要说到游行的问题。刚才渡边幸治先生说的几个事情说到政府默认或者说一些警察的默认,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刚才我想起前田宏子小姐的问题我没回答,跟这个事情也有关联,就是说媒体的启蒙性或者是指导作用这些问题。还有一个是国民有没有常识的问题。 先从那里说起,比如说最近正在举行China Open中国网球公开赛,这个是网球的比赛,但是很多的观众觉得高手都来北京了,大家都来看,但是不知道看的时候需要什么规矩,什么时候站起来行,什么时候入场,照不照相?去年第一次举行,组委会维持不好秩序,发生了选手中途不打的秩序,因为观众不知道这个规矩,不知道怎么看。现在你看看北京的媒体,《人民日报》稍微远了一点,北京的媒体使劲的宣传,怎么看比赛,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票上写上几准几不准,详细的写,它没有这个常识。过去中国人不会打网球,极少会打网球,张学良打网球,万里打网球,国民性的没有,一下子举办这种高水平的比赛,观众不是很多人都懂,这个时候就遇到了很多的麻烦。这个媒体就要有作用了,要去宣传,怎么看,这是媒体必须做的启蒙教育。这两天北京的媒体、电视天天做这个事情。有一些常识还是过去比如买汽车,中国的消费者听说日本人家汽车有召回,我这个汽车也经常出问题,他不知道“召回”的概念是什么,他出现了问题就去退赔,说这个出问题了,你要换回新的,这种常识是没有的。现在知道了,是几年前帕杰罗开始的出了一些事故,知道了,现在一般的国民都知道,“召回”不是退赔,不像一般的商品那样有质量问题就可以退赔。 游行也有这样的问题,媒体上也经常看到韩国的游行。韩国的游行很多,无论是对经济原因、政治原因的各种游行,但是没有细看,到底人家扔不扔石头,你不知道,也有一个常识性的。刚才说的警察或者是武警在那里默认,警察对这个也有意外性,他当时不知道怎么应对,比如扔石头应不应该管。我估计这方面的知识的普及应该如何保卫,这方面也不够,这是突发性的。 政府的默认我也有亲身的体会,有一天因为媒体有责任向年轻人、学生进行说服,这样做是不对的,游行事先一定要经过申请,不申请就是违法的,显而政府也采取了说服性的工作,我自己就亲身经历了,打电话邀请中日关系的有经验的资深的外交官,让他们写文章说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同一天我给前驻日大使杨冠亚(音)先生,我请他写一写这方面的稿件,写一写中日关系的重要,怎样珍视、爱护中日关系,我打电话的时候,他在西安,我说“你在西安干什么?”,他说“我在西安做演讲,讲中日关系如何重要。”,我说“有题目想请你写,你不在”。后来他推荐,徐根信(音)大使,这个题目对他来讲比较合适,后来我又联系了徐大使,我说“你在不在北京?我想请你写点稿件”,他说“我在青岛”,我说“你在青岛干什么呢?”他说“我现在在大学向学生演讲,讲中日关系如何重要,不要轻易上街游行,也是进行说服工作”,我说“有稿子,关系到中日友好条约那一段,是跟你有关系,那时候您亲自做这个事情”,他是在中日外交的日本部,从那个角度请您谈谈日本关系,他说“我不在怎么办?”我说“您最合适了,题目我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儿,我觉得刚才说中国政府默认、听之任之,我觉得也不是这样,中国政府也确实作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劝说学生和一般国民讲解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我觉得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在通过自己的经历,这里说一下。
网友(强国论坛一网友):日争常受挫,日本媒体是否反思过媒体的原因?是否反思过日本否认过去侵略就是继续犯罪?
【加藤嘉一】:其实我现在并不是把这个感情化。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日本入场失败是事实,我也是日本年轻人,我想举个例子,虽然入场失败了,我的意思是首先日本年轻人对国家大事也好,国家政策也好,其实思考特别不够,这方面媒体应该负有较大的责任。我的意思是入常失败了之后日本媒体有没有那种为什么失败了,为什么2005年特别重要的时期,日本要争取入场,对日本来说特别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失败了,这方面反思不够。所以,我觉得就是这样,我们既然出现了问题,当时游行,我认为参加游行有两个,发展游行的基础主要在中国,发生这个游行的过程中,最后起到决定性的责任在日本。我的意思是,比如说发生游行之前,尤其是90年代初以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确实加强了人民对日本的意识,如果没有那个基础,游行也不会发生。发生游行对中日都也损害,这方面一定要好好反思。刚才于青先生也说了中国不是没做工作,这方面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我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反思过,但是有很多的工作都要进行,比如说政治方面,如何让国民知道中国也很好,这点很重要。比如说在日本批准教科书,其实那里面有多误解,对日本来说,那不是批准而是检验,在中国是叫批准,语言上就有矛盾。日本那时候没有做在日本四年一次教科书是一个规定,日本在那方面有没有做充分的解释,其实没有。反日游行的原因是很多的,这方面中国、日本需要反思,对政治方面有什么问题,引起中日之间的问题等等。我的意思是,现在对中日整个的关系来讲,对这种反思是非常缺乏的,这方面媒体应该负责任。应该多思考日本以后怎么走,入场失败了,以后日本的外交怎么办。还有一些今年的大选举等等,这样的问题很重要。所以要重视反思。
网友(没比名):中国年轻人反日游行是日本首相参拜战祀,否认战争罪行而引起的。
【渡边幸治】:时间不多了,我想就参拜靖国神社的事情做一个回应。我个人认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好的事情,我个人是持反对意见。我希望小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曾经有一种预测说8月15日在日本战败60周年那一天首相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但是这个事件没有发生。而恰恰相反,日本首相在这一天作出了表示深刻的反省和致歉的讲话,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现在问题就是今年之内,日本首相会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我无法断言他不会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泉首相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他非常固执。大家都知道,小泉在上周日,大选中,使得自民党大获全胜,这个很大程度上是他非常坚持自己的主见,他的顽固的个性导致的。所以我在这里无法断言小泉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在这个问题当中,日本首相参拜战犯,我反对这样的说法。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不是冲着指导发动战争的领导人,是为了参拜那些因为战争而死去的受害者。而且小泉在8月15日的讲话中,也明确的指出,日本是接受了“旧金山条约”,这一点在他的讲话中非常的明确。而且小泉的参拜也不是针对中国的反中国的反华运动。小泉非常重视跟中国的发展关系,曾经在2002年来到海南的博鳌论坛,在发言中,他明确的指出中日的关系不是发展,而是没有机遇。他的发言是非常明确的。小泉首相的任期是到明年9月结束,我非常期待能在剩下来的任期中能够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我再顺便的说一下,这里面好象提到了日本媒体报道中国的事情,总是片面、不客观、不全面,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日本的媒体就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一些企业成功的发展经历等等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举个例子,日本朝日新闻社举办的一个杂志叫AERA这里有一个专栏叫中国的堀江,这个堀江是日本新兴的活力门户网站的一个IT精英,在这个栏目当中,这是一个系列性的栏目,曾经介绍过新浪和搜狐等一些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们,并且刊登了照片,并且有详细的介绍。所以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日本报道中国的媒体不客观、不全面是完全不符。
【刘志明】:2000年之后我们一共召开过六次中日传播的报道研讨会,应该说,大家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感兴趣,应该这么说,在会上中国的学者和媒体说日本的报到不客观,日本的学者说中国的媒体不客观。因为都可以举到例子,客观的例子很多,不客观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在东京的会上,日本指出中国报道不客观的例子是《环球时报》,反过来《环球时报》的记者认为自己对日的报道是很客观的,每个人都举出例子,也都很有说服力。这样使得这个问题无法深入下去,所以在研究中日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无法改善的问题,应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就是客观的、中立的。其中我们想刚才举到的AERA的例子等等,这个时候要看它这几年内客观的报道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有这些数据大家都有比较尖锐的例子,而且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两点: 第一,要反思。不是在批评教育,是要反思。这点做的都不够。 第二,没有客观性,是主观的。所以被批评的一方很难心服口服,有各种反驳的内容,所以对于中日关系,不管是媒体、中日关系、经济交流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没有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开始批评,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当成一个现实去批评。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抛弃这种感情对立,客观的进行研究。我想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深入,刚才说的很多的失败教训才能被汲取,这是我的感想。
【折敷濑兴】:现在中日关系在经济方面也好、学术也好、人员往来都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可以说今天中日关系的密切程度是过去所看不到的,而且中日的关系随着越来越紧密,在媒体报道包括电视也好,新闻媒体也好,跟过去来讲,过去日本人想了解中国的情况找都找不到,现在有非常多的关于中国的报道,导致大家想要消化、想要读它、看它都看不过来,所以说日本对中国的关心程度是不断地增多。我本人到中国来工作,到了这边以后,发现日本人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贡献他们的力量,相反在日本有很多中国人在留学、工作,也就是说双方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利益,一定是两个国家可以实现双赢,所以从目前的局面出发,我对中日关系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认为目前的现状是不正常的情形,通过民间的交流,一定可以进一步改善两国之间不良好的关系,我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时间已经过了,最后我说两句,谢谢各位嘉宾今天的来访,坦率的说作为主持人我个人最初也谈到了,我也带着问题来的,可是很遗憾,我自己没有得到比较理想的答案,但是这个主题的讨论会毕竟是第一次,我相信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我还相信,以后只要是本着这么一种良好的心态,认真地去做出努力,我想双方还是会有沟通的。我们会期待一个良好的未来,这次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人民网日本版 2005年9月16日
|
嘉宾于青(左)、刘志明(中)、孙文清 |
|
嘉宾渡边幸治(左)、前田宏子(中)、加藤嘉一 |
|
会场 |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中国小留学生赴日求学路多坎坷 下一篇新闻: 论东京审判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