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克服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稳健前行的基本走势,日本 政府和中央银行寄希望于通过经济结构改革,构建弹性经济体,发展金融服务业,走 内需增长的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衰退长期化趋势明显
美国次贷危机后,石油、原材料等国际价格的快速上升,使得日本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少,设备投资水平下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减弱,加上美国以及新兴工 业国家的市场萎缩给出口行业造成的影响,支撑经济良性循环的"生产-收入-支出"框架出现障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日本持续了71个月的经济扩张期已经结束。面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日本银行预测,2008年日本的 GDP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下降至0%。
企业收益减少。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依赖海外旺盛的进口需求,实现了年均 2.2%的增长率。6年来,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和提高海外增产创收能力,企业收益增 长了2.3倍,成为牵引经济的主要力量。然而,自2007年夏天以来,受日元升值 的影响,丰田、索尼、本田等日本主力出口企业收益大幅减少。根据野村证券金融 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日元兑美元汇率每升值一日元,日本企业平均经常收益将下降 0.5%。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日本企业收益水平下降约6%。 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条件下的经营恶化,使得中小企业倒闭明显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和中小企业破产增加,导致了设备投资水平下降,这是造成社会总需求萎缩的重 要原因。
需求萎缩。受进口原油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日本核心CPI指数(去除生鲜食品)10年来首次出现上升。此次物价上 涨的原因在于成本转嫁带来的商品价格上升,被称为"恶性物价上涨"。首先,受汽油、电力价格上升影响,家庭消费趋于紧缩,三越、西友等许多百货店大范围关闭 分店的现象,集中反映了大众消费行为中"节俭意识"的增强。其次,整体物价水平 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劳动者收入增加。2008年8月以来,随着总需求的减少,日本GDP 偏差由正转负,经济衰退迹象逐步显现。第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汽车、家 电、造船等行业由于价格转嫁不利导致企业收益下降,进而诱发生产、投资和就业 的过剩。
日元财富流出。日元财富流出包括出口收入减少和进口支出增加两个方面的内 容。出口收入减少是指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产品收入减少。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出 口企业纷纷调整内部汇率至1美元兑100日元,比上年同期升高15日元。进口支出 增加是指石油、原材料价格升高带来的日元流出增加。从全球范围看,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了世界财富从发达国家向资源国家的转移流入。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2008年,日本因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交易损失将达到创记录的28兆日元,约占实际 GDP的5%。这意味着同等规模国内总需求的外向溢出,也是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出口减少。随着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转变,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 出现下滑趋势。受此影响,日本对欧美国家的汽车出口以及对亚洲国家的电子产品出口明显减少。即便按照最乐观的预测,美国经济要到2009年中期后才有望恢复,因此,影响日本经济的外需也将不可避免 地出现减少。
经济结构改革
为了尽快克服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稳健前行的基本走势,日本 政府和中央银行寄希望于通过经济结构改革,构建弹性经济体,发展金融服务业,走 内需增长的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结构改革的中心是如何处理好市场竞争与国家管制的两者关系。借鉴 美国自里根政府以来放松管制、激活经济的经验,日本希望通过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从政府主导的经济结构向柔韧而富有弹性的经济体转型。所谓柔韧而 有弹性的经济体系,是指一国经济在增长扩张进程中,能够较好地吸收各种外部冲击,保持良好适应性能的经济体系。一个富有弹性的经济体系,对任何因素的判断 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偏激的,最终要看对总需求增减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各发达国家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经验证明,只有构建柔韧的发展框架,才能做到经济生 产、市场律动以及宏观调控的和谐互补,经济才能避免产生错位,防止深陷误区。
日本构建弹性经济结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应对日元升值压力。随着2008年以来 日元汇率的几次大幅度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的收益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与此 同时,日本企业通过扩大对新兴工业国家的出口,扩大世界范围的收益增长,抵消 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 国;日本主要制造业企业在新兴工业国家获取的利益占全部利益23%(这一比例已 经高于美国的19%)。从总需求方面来看,考虑到每年70万亿日元的进口金额,日元 升值无疑提高了国内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内需。由此看出,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增加,有助于抵御多种外部冲击,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此次经济衰退也暴露出日本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的局限,给今后日本经济的成长战略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减少经济增长的外需依存,提振内需,改善脆弱 的发展模式,是日本政府当前制定战略时的主要目标。日本今后一段时期缓解内需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促进企业收益向家庭部门转移,消除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生活不安。
日本央行出台救助措施
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迄今为止受此次金融风暴的冲击相对较小。即便如 此,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日本在全球经济低迷和资本市场暴跌的影响下也出 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日经平均股价指数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今年9月以 来,受国内出口企业生产减少的影响,汽车、钢铁、电机行业的股票抛售现象显著,价格下跌呈深不见底之势。与2007年同期相比,股票市值总额减少20%,接近泡沫 经济崩溃后的最低水平。日经指数下跌,并不像欧美那样投资基金的大量抛售,而 是缓慢下沉。起主导作用的是高达60%的境外投资者的撤资所致,而本国企业的收益下降也导致了境内购买者的驻足观望。与此同时,日元汇率大幅上升。10月末,日 元汇率升至90日元,主要原因是国际资金纷纷转向安全的日元资产导致了日元大幅 度升值。日元币值陡升,给本来已经面临外部需求减弱的日本出口造成巨大压力。 为此,日本银行连续出台了多项救助金融市场、维护实体经济的措施。
首先,向市场供应充足的流动性。受世界金融危机深化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 保护的影响,欧美市场资金紧张局面进一步加重,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为了配合 欧美央行的救市行动,9月16日,日本银行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 市场提供2.5兆日元的流动性支持,主要用于缓解地方银行等主要资金供应者的"慎 市"行为。随后,日本银行又通过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通过公开 市场操作向国内的银行机构提供美元资金。这是日本银行首次向国内市场提供外币资 金,目的在于阻断国际市场的美元资金紧缺对日元市场的影响,解决国内机构中已经出现的美元枯竭问题,缓解包括东京市场在内的美元短期市场的紧张压力。
其次,加大利率调控力度。为了防止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本银行在10月31 日的金融政策会议上决定将基准利率降低20个基点至0.3%,这是日本银行为了配合 市场流动性供给,强化金融缓和的一项举措,体现了日本银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判断。鉴于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给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所造成的掣肘,自2007年2 月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至0.5%之后,日本银行一直寻找进一步提升利率的 机会,希望加快推进利率正常化进程。随着欧美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日本银行被迫放弃了升息的努力,但它依然竭力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此次降息是日本银行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急转直下时迫不得已而为之。
发展金融服务业
长期以来,日本产业的资金投入以主办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导,建立完善资本 市场一直是政府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凭借国内丰富的个人金融资产和各大金融集 团雄厚的资本实力,早在2005年,日本金融厅提出了"金融立国"战略,希望建设 世界最高水准的金融体制,成为面向国际的高科技金融服务国。
在次贷危机冲击下,日本金融机构总体经营利润普遍下降,加上中小企业倒闭带来的不良债权增加等因素,今年前三季度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损失达1.6万亿日元,超过了预想范围。受国内业务不振的影响,各家金融集团期待国际业务能够"以丰补歉",将目前10%的海外业务收益 份额提升至20%。
今年9月17日,雷曼兄弟日本分公司申请破产后,野村证券公司递交了全盘接 收的申请。紧接着又宣布收购雷曼兄弟的俄罗斯、中东和欧洲分公司。短短24小时 之内,野村证券完成了对雷曼兄弟亚洲、大洋洲、中东和欧洲分公司进行收购的经营决断,表现出较强的购买决心。野村证券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收购旨在获取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和其覆盖全球的客户网络,扩大自身的股票承销业务和私募债券市场份额,更大范围地为各国企业提供收购与兼并的财务斡旋。除此之外,今年以来,瑞穗银行集团出资美国美林证券、三井住友银行出资英国巴克莱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出资9500亿日元入股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等并购案件,显示了日本收购世界一流金融机构的势头有增不减。
目前,日本金融界普遍认为,世界性金融风暴的混乱局面还将持续一年以上时 间,以次贷危机为象征的投资银行泡沫破灭还不彻底,全球性金融收缩不会轻易结 束,美国住宅价格的进一步调整不可避免。但从接二连三的抄底式收购看,金融 界如此迅速果断的行动,说明了日本银行业对拓展全球业务的信心和重视。与上世 纪80年代末日本挥金如土的海外收购不同的是,此次日本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更加 注重全球战略布局,收益至上的目标更加清晰。鉴于此次美国资产证券化经营模式危机的教训,日本金融机构的全球拓展将以个人零售和非衍生产品业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