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个人成为土地贩卖最大主体
5月8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了“2008年土地保有移动调查结果”。
该调查从1970年开始实施,目的在于为政府的土地政策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交易情况,买卖双方的属性,交易价格以及交易目的等。
2008年的调查针对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所有权移动登记的土地交易,每一季度分别从每个市町村中按照1/50的比例随机抽取(但要保证每个市町村至少有一个样本),对交易土地的面积、地目、所在地及买卖主体的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不仅如此,还要给交易的当事者(即买卖双方)发送邮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对象数:8225户)。这种调查对象是从事前分析的土地交易样本中按照1/4的比例随机抽取的(但要保证每个市町村至少有一个样本)。调查的有效回收率为54.3%(其中买主:51.6%,卖主:57.0%)。
从1999年起,“个人”和“法人”作为事前调查中的土地贩卖主体,其比例交替增减。2004年至2006年,“法人”的比例持续增加,而2007年,“个人”的比例上升至57%,超过“法人”的40%。
另一方面,土地购买的最大主体仍是“法人”。
在个人买主的购买理由中,“住宅用”的比例与2007年不相上下(约占全体的六成),而“农林用”的比例却有所下降(16%→11%)。相对的,“其他•不明”的比例有所上升(11%→17%)。
法人买主的购买理由方面,从2004年起,事业用(包括事务所、店铺用地、工场及仓库用地、材料堆积场、福利保健用地、休闲设施用地、出租房屋用地)的比例不断减少,2007年下降至不足全体的四成。
另外,个人卖主的贩卖理由中“其他•不明”的比例增加(26%→32%)。法人卖主的贩卖理由中“用于购买其他土地”及“用于偿还借款”的比例各自减少了3%(前者:22%→19%,后者:9%→6%)。
此外,关于个人买主的主要购买资金筹措方法,比例最高的是“自己的资金”,达49%,其次是“借款”,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