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参与新起的世界商业潮流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   更新:2009-9-28 10:47:4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图文:日本的开放并不始于1868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1868年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人们通常认为:之前,日本学习中国;之后,日本学习西方,开始了追赶西方的历程,并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非西方的第一个工业现代化国家。这使它至今也为那些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起着榜样作用。其实,这是一种“模糊”的、简单的历史分段。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日本经济不是一步跨过来的,也不是一夜之间兴起的。在16世纪,日本就开始学习西方。

  日本参与新起的世界商业潮流

  早在1543年,第一批欧洲人就因为遭受暴风雨而踏上日本国土,日本便上了商业资本主义的第一课。最初,日本人惊讶于那些长着红胡子、蓝眼睛的怪人,……通过一定的认识和总结……日本人相信,在海的遥远那一边,一定存在着一个崭新的天地,他们非常渴望了解那个世界的文明——是能够产生实际效用的文明。“那些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们提高了商品的价值,对于充满好奇心的日本人来说,就像是被染上了毒品,陷入了无休止的需求,甚至是一片玻璃或一棵树都具有市场价值……日本人不明白为什么外国贸易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在那个时代,他们的主旨便是,向葡萄牙人学习其富庶和强大,及其文明……。”《国富国穷》这样描绘日本参与新起的世界商业潮流。日本也试着与欧洲人进行贸易,因为这些贸易收获颇丰。而以欧洲人来说,他们则看到这个好客的国家所提供的机会,能使他们定居下来并获得更多的财富,都尽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两个世界彼此欣然接受,而且二者都认为自己幸运而另一方慷慨。”

  日本人好学。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他们的统治者是太阳神的后代,他们的国土位于世界的中心。他们认为自己是精选出来的优等民族。这个民族是如此特别:长期以来,他们曾在文化上依附于中国,但他们并不因为向人学习就觉得矮人一等:认为自己生来就高他人一等。同样,当他们遇见欧洲人时,他们又继续学习别人的先进文明。他们复制欧洲人的武器,他们仿造欧洲人的钟表,信奉基督教的时尚风行了整个日本。1612年,日本全国人口1800万,基督信徒在30万~70万之间。像中国一样,欧洲的钟表也进入了日本。他们大规模制造钟表,不仅供王公贵族享用,而且供应给更多的顾客,同时使钟表外观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在任何别的国家都找不到这样的钟表,在欧洲之外,也再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曾做到过如此成功的将欧洲钟表本地化。日本尽量缩小表的体积以便于随身携带。16世纪末期所制造出的火枪总数超过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枪炮的制造技术对整个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工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位日本学者说:“枪炮的制造是明治时代工业发展的根本。”

  商人阶级的“勤奋革命”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从1612年德川家康宣布禁止基督教开始,日本实行“禁海”、闭关锁国持续了100多年。这一点,与中国当年的排外政策没有区别。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就是更加强硬和严密。一个例子是,对基督徒进行类似于欧洲宗教审判的迫害,迫使37000名基督教徒进行了岛原起义。但是,欧洲的影响还是在发酵,国内求变的力量在增长,在没有西洋工业挑战的情况下,打开了走向工业现代化的局面。

  商人阶级的“勤奋革命”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长期来看,日本商人阶级虽然面临着各种限制,但仍日益富裕,受着权势者的追求,并且逐步摆脱了专制政府的许多束缚。日本与欧洲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商业精神:关键在于献身工作,而非献身财富。崇尚高强度工作。这种观念和习惯一俟日本迈向现代工作,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

  日本的统治者与欧洲的统治者一样,懂得商业兴旺繁荣就意味着收入多,而收入提高又可以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多国则多竞争。日本德川时代大体上如同一个缩小了的欧洲中世纪。它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即幕府,但有更大的势力——很多藩邑。这些藩很像一个个单独的国家,只是没有自己的主权,但它们在管理自己领地的社会经济秩序时,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而且还可以制订自己的法规。日本全国各地有藩邦250多个,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在经济上充满竞争的社会。在竞争的压力下,大名们着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措施,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开垦荒地、改善灌溉设施、种植新的以及品种优良的植物,或倡导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专业化,其中包括乡村工业产品的销售。从1600年至1867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50%。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农业的专业生产:养蚕、甘蔗和甘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各方面消费需求增加了。正像16世纪到17世纪之间英国伦敦周围一样,日本城镇附近的农村都变成了它们的蔬菜花卉供应基地。一些藩领为了消费,纷纷开采矿产品——先是铜,然后是煤炭。在欧洲,市场为政治、风俗习惯及高运输费用所分割,但日本市场紧凑,商贸一体,人们难以实行贸易保护措施。这一点与美国发展的初始有利条件一样:有统一的、自由的市场。

  工业作坊的超前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一个重大的变革:工业作坊的超前发展。棉花加工业的兴起。日本的棉花加工业有多种形式:(1)城市的手工业行会经营的工场;(2)由独立的工场主(由农民转过来的工业企业家)所经营的农村作坊,雇用集中的和分散接活的纺织工;(3)向农村发包,商人们给乡村的农民提供原材料以及工具,然后再买回成品和半成品——这有点像今天的加工贸易。与中世纪英国情况相同,日本城市的制造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时竞争不过乡村工业。许多原来以农业为主的乡村都转变成了以加工棉制品为主的集体作坊。耕种已成为一种副业或者被完全弃之于不顾。

  这种工业作坊的超前发展到19世纪中叶,在日本门户开放后,面对西方的机械工业产品的挑战,竟然有所成功。纺纱业崩溃了,但织布业利用进口的棉纱还是抵住了进口布匹的竞争。与英国一样,棉纺织工业不久就成了日本工业革命的主力军,充分利用了先前存在的机械作坊网络和成熟技工。

  依旧与英国一样,地区工业的专业化也是依赖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在农村和城镇之间及各领地之间。商人们到农村寻找劳动力和产品;那些成功的农村企业家在城镇找到了落脚点;而很多町人(城市里的商人)到农村居住。江户,从16世纪的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到18世纪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全国2600万人口中的100万。“这简直称得上是商人的天堂,它造就了世界上第一批百货商店。”它不停地输送和更新着经济命脉的血液,带动人们的流入流出,促进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需求、知识、技能的广泛扩散。这种与周围的省市的联系网络,刺激了新方式的购买(包括期货贸易)、销售(其中大部分商品都是由专用船舶沿海运输)和汇兑(使用汇票、可过户的栈单以及票据转换)。这与威尼斯、荷兰早期商业革命的情形相似,只是更进一步,也发展得快。要知道,18世纪20年代,美国也才从英国引进融资系统。

  这个岛国的经济随着生产专业化、劳动分工的深化、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与欧洲相比,它有几个明显的优势:(1)在250多年间没有发生战争或是革命;(2)更廉价而又便利的水上运输;(3)统一的语言和文化;(4)取消了旧的贸易壁垒,又禁止了新的贸易壁垒;(5)形成了共同的商业道德规范。

  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乡村的这种超前的“城镇化”现象只有在欧洲的英国、荷兰才能看到。在日本那些最边远的乡村地区也印上了商贩们的足迹,他们做着现金交易或是赊销交易。在1813年,乡村就出现了“杂货商店”。商品种类之多令人惊讶,有许多五金制品、服装等,也有文具纸张。在那个年代,除了可能在瑞士的钟表制造地区找到外,在欧洲大陆的农村是不可能找到的。

  从“蛮学”到“荷兰学问”

  如此繁忙和变化的社会,知识是禁锢不了的。德川幕府招纳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1720年,日本打开了研究西学和发表有关西学论著的大门。日本人把与荷兰人交往的知识先是称为“蛮学”,而到了18世纪中叶改为“兰学”,意思是“荷兰学问”(中国是当时惟一一个不被日本称为蛮族的国家)。1783年出版的《通向荷兰文化的阶梯》是著名论著之一。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一种新的态度。这一觉醒的结果之一就是日本人开始对外邦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区分,能够做到取长补短。日本的确应向西方学习那些非宗教性的、世俗的科学文化知识。日本贵族开始学习西方文化——1838年荷兰人开办的一所学校在日本贵族中间很有影响,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

  当然,说到日本人开始学习欧洲的一些科学技术,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已追赶上来。他们在某些方面接触了欧洲的知识,但内容还是零散的,并且其中大部分处于落后地位。我们只能这样说:德川时代日本经济和工业发展速度的显著提高,使日本在接受欧洲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方面,比任何别的非西方民族都处于更有准备的地位。戴维·S·兰德斯说:“新的历史学不承认世界历史上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它强调了非西方国家人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不赞成过去那种把一切成果和进步都归功于帝国主义的挑战上的看法。对于日本,我同情这一观点,因为我相信——虽然没法得到证实——即使没有欧洲的工业革命的影响,日本迟早也会靠自身力量发展到这一步的。”

  链接

  避免“工业革命的假象”

  1867年~1868年,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崩溃,政权重回京都天皇手中。日本人不把这一运动称作革命,而称为维新。因为真正的革命者取得了主导地位,他们是那些“兰学派”、技术专家以及能够朝前看的官员。1868年日本首先开放许多重要港口进行贸易,天皇颁布“宪章誓文”,许诺要实行代议制和建立新的民主文明社会。政府和社会大兴“殖产兴业”,把力量放在那些早在明治维新前就已有所发展的产业部门上,尤其是丝和棉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从1877年~1900年——日本工业化的第一代——工业产值的增长额中,食品业占40%,纺织业占35%。简言之,日本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把目光集中到重工业上。就在这期间,棉纺织工业完成了由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变。1886年~1894年,新建了33家棉纺厂。1913年,日本棉纺厂总产量达到67200万吨,这使日本从棉纺进口国一跃而成为一个棉纱出口国。1886年,日本所需棉纱62%靠进口,1902年则停止了进口,1913年,世界棉纱出口量的1/4都产于日本。日本在第三市场上已构成了对英国的一大威胁。一些国家比如埃及和巴西,这时候也生产棉纱,但机器都是从英国购买的,并且操作的技师来自英国。结果,“纺织是一回事,要制造出能完成这一工业的机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情。”因此,日本避免了“工业革命的假象”。

  日本人早就决心超出只生产消费品的经济模式。即制造机械设备,造船和造机车,修建铁路、港口。结果日本轻松地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还没有完全习惯蒸汽机时就开始了发电和利用电。1878年,日本首次点燃了弧光灯。1877年创建工科学校。之后东京电灯公司诞生。到1896年成立了33家。1920年,电动机已占日本工业动力设施的52.3%,美国这一数字在1919年是31.6%,1929年才达到53%,英国更慢一些,1924年只有28.3%。在能源和动力方面,日本已做到了后来居上。

  许多人认为日本的繁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其实在明治维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短短40年里,日本经济扣除通货膨胀后年均GDP增长达6%,人均寿命翻了一番,国民受教育率是此前的4倍,文盲迅速消失。


 

新闻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