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中国拒绝把国宝高价卖给日本人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2010-3-14 19:28:0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王襄

    (1876—1965),字纶阁,号簠室,天津人。著名古文字学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博通金石考古,尤精甲骨,为我国最早鉴识及收藏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所著有关甲骨文字的著作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甲骨文字的罗振玉、商承祚、王国维等所推重。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当时流落天津,将所携带甲骨约百余片卖于王襄。7月13日,八国联军攻城,炮弹击中书斋,但经王襄弟雪民保护,幸免于难。在日本人占领天津的年代,王襄拒绝把甲骨高价卖给日本人,保存了这批国宝。

    64岁,王襄归津,在教育界工作。1954年,79岁的王襄出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1956年,以81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被推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1957年9月,王襄由老厢城东门内大刘家胡同故居迁往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

    老人与楼

    在桂林路与云南路之间的睦南道南侧,有两座三层楼高的砖木结构的公寓楼。与周围风格迥异的小洋楼相比,这两座公寓楼显得很不起眼,然而,这里却曾经住过一位声名赫赫的人物:著名的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王襄。

    沿着睦南道由云南路开始自西向东走,路边的洋楼在夕阳中散发出一种久远而静谧的气息,令人遐想万千。走过睦南道103号,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前一后两座厚重、敦实的现代风格的公寓楼。楼体方方正正,砖缝俨然;透过窗户,能够看到有人在厨房里忙碌,灶上渐渐腾起温暖的雾气,家的温馨感觉扑面而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这里与当年王襄搬来时的样子已有了很大变化。但无论岁月如何更迭,照进窗子的阳光都是一样的温暖明亮,坐在窗前凝神静思的神态都是一样的认真专注。

    当年,八十多岁的王襄就是坐在自己寓所的窗前,迎着阳光,思索着学术问题,并把每一片掠过脑海的灵感用笔认真记录下来。

    而今,老人早已驾鹤西去,徒留老楼在时光中孤独地想念。

    生活节俭注重养生

    为了节省空间,搬家时,老房里的许多东西都被王襄处理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字画等都捐赠给了国家。搬进新居时,老人只有几件十分简陋的家具,甚至连一把像样的椅子、一张结实的桌子都没有。后来,还是文史馆的领导特意派人给他送来了一把安乐椅和一张红木桌。

    但王襄对自己的新居非常满意,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不但有书房和厨房,还有厕所,功能齐全。除非特殊情况,老人平日从不出门,几乎全部时光都在房子里度过。

    “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通常早晨六七点钟起床,上午看看书、写点东西;下午休息,就是坐着打个盹儿,或者听听半导体、翻翻报纸和杂志;晚上八九点钟就睡觉了。”王成介绍说。

    王襄很注意养生。很多年来,他都有温水擦澡的习惯。每天清晨,他都脱下上衣,用毛巾蘸着温水擦身,无论冬夏。所以,老人的身体一向不错,极少生病。

    虽然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但王襄从不讲究吃穿排场。家里从来都是粗茶淡饭,最常吃的是馒头、稀饭和豆腐。只是偶尔炖肉,或根据时令买些虾蟹和鱼吃。穿衣就更简单了,在王成的记忆里,祖父几乎没怎么穿过太新的衣服。“他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棉布衣裳,冬天是棉袍和棉裤,夏天是白布小褂。平常穿棉布鞋,冬天穿的是加工好的草鞋,在里边缝一层棉毡,很暖和。”

    祖父一生勤俭节约,这给王成及其他后辈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