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产业竞争力会议”6月12日晚确定了酝酿良久的经济增长新战略,市场人士和经济学者对此有诸多解读。许多人质疑新战略缺乏新意,远期目标大而无当,可行性欠缺,更多带有为7月份参议院选举造势的工具色彩。
市场人士、经济界和日本舆论对安倍政府增长战略的主要质疑包括以下几点。
一,增长新战略政策内容乏善可陈,行政管制改革等力度不足,难以达到增强经济增长预期的目的。
日本共同社经济部部长谷口诚指出,过去十多年,日本历届政府反复提出经济增长战略,医疗、护理、农业、服务业、就业等为重点领域属于老生常谈,但始终成果有限。安倍提出的增长战略中,在农业改革、医疗制度等敏感领域,同样未能真正切入痛处。
《日本经济新闻》报社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安倍经济学”持“期待”和“不期待”的分别为38%和36%。而“期待”的最大理由是:“不试试安倍经济学的话,日本经济无法再生”。可见“期待”背后的消极心理,更多地把安倍经济政策当成类似死马当活马医的实验。
二,增长新战略所提目标和指标值的达成期限大多在五年后,内容笼统,没有提出实现这些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对策和路线图;考虑到日本历届政府的“寿命”,安倍对落实增长政策的诚意和责任感值得怀疑。
以设备投资增长目标为例,在日本国内市场缩小、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的大趋势下,日本国内生产大规模回归的可能性很小。2013年第一季度法人企业统计显示,日本国内设备投资与五年前相比减少了大约三成。而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海外现地法人调查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日本企业海外设备投资则比五年前增加三成。
三,日本官僚机构对旨在放宽管制的部分核心改革内容持有异议,出现消极抵抗。
以市场期待最大的减轻法人税率为例,因为日本财务省的抵抗,未能明确写入新战略中。新增长战略中最吸引眼球之一的是扩大网络销售药品范围,但是日本厚生劳动省以患者和消费者安全为由,建议政府谨慎行事。在“国家战略特区”方面,日本国土交通省对提高都市公寓容积率就有抵触,称“都市计划”是地方政府的权限。
[NextPage]
四,因为超常的货币宽松政策,“安倍经济学”的负面效应正在浮现,连带损害了民众对经济增长战略的信心。
近期,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在海外投机资金主导下,日本股市连续出现暴跌;债券市场则因为日本央行的大规模介入,长期国债利率不跌反升;汇市也是大起大落,市场不安情绪不断上升。
早稻田大学教授野口悠纪雄指出,“安倍经济学”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投机”资金涌入,但并没有吸引到“投资”资金。同时,安倍经济学的负面效应正在出现,包括日元贬值对进口成本的挤压,住宅贷款的上升等。
共同社经济部部长谷口诚认为,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仅仅是为企业恢复活力赢得时间。东京股市日经指数5月23日暴跌1143点以来的动荡,正是因为市场担心增长战略难以顺利接过货币政策接力棒,行情难以为继。
五,海外因素,特别是美国金融政策动向、中国经济前景、中日关系变化继续构成对日本景气前景的主要风险因素。
日本央行在6月11日结束的金融政策会议上指出,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动向将是日本经济前景的主要风险因素。从近期市场动态看,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政策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日本股市、债市、汇市就出现大幅波动。特别是美联储的“退出”策略和时机,将对日本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经济和中日关系将是影响日本实体经济的另一重要存在。佳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濑口清之在近日一份报告中指出,“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关键是日中关系尽快正常化。
濑口指出,日企在中国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显然有助于日本的出口、就业、设备投资,对于“安倍经济学”的正面效果非常大。中日岛屿争端以来,虽然绝大多数日本企业没有改变中长期对华投资计划,但一些企业高管每天受日本媒体涉华负面新闻影响,开始变得慎重。而同期欧美和韩国企业趁机抢夺日本在中国的市场。
六,安倍经济政策功利色彩强,更多为自己的政治日程服务。
《朝日新闻》在一篇社论中指出,安倍政权考虑到7月参议院选举,没能在民间企业全面参与农业等领域触动既得利益。
安倍6月5日宣布新增长战略最后一部分内容后,市场难掩失望,当天日本股市下跌500多点。从安倍上台后的动作看,安倍政权支持率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也因此,安倍两天后借《日本经济新闻》的专访强调,增长战略还要追加新的措施,包括对企业设备投资减税等。这明显是在迎合市场情绪。同一天,日本政府养老基金宣布,提高资产构成中股票的持有比例,某种程度为安倍维持市场热度进行了“托市”。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辛辣地指出,安倍的增长战略只是“耍嘴皮子”,真正目的是维持在夏季参议院选举前的政权支持率和舆论对“安倍经济学”的热度。参议院选举后,安倍恐怕很快将日重心从经济再生转向修宪等政治课题。
安倍本人也在新增长战略第三部分的演讲中毫不讳言地呼吁,日本需要改变“扭曲国会”的政治现状。他说,安倍长期政权的关注不仅在于经济,还在于教育、外交、安保等领域的日本“再生”。
经济参考报 201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