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已成为一个摆在全世界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后福岛时代,日本面临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日本要如何实现能源转型?日前,记者采访了日本能源资源厅国际科课长木原晋一,谈及日本在能源战略、能源利用和国际合作领域的最新动向。
震灾后日本能源自给率显著降低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地震对日本带来深远影响,在能源方面表现尤甚。木原晋一表示,东日本大地震令日本增强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电价不断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增强。
“震灾后,核能发电被暂停,改由石油以及天然气等能源替代,致使能源开支增加,燃料开支增加。震灾彻底改变能源供应状况,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较,情况更为糟糕。”木原晋一向记者表示。
据木原晋一介绍,东日本大地震后,由于核电机组停运而导致的化石燃料成本提升、燃料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附加费提高,平均电价一直不断提升。其中,家庭部门的平均电价提升了25%,工业部门的平均电价提升了40%。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14全球能源平衡表》显示,震后,日本的能源自给率由2010年的19.9%下降至6.3%,在34个OECD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仅高于卢森堡。
木原晋一表示,日本非常依赖海外能源供应。在原油方面,中东国家约占日本原油进口的八成,此外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天然气方面,中东国家约占日本天然气进口的三成,澳大利亚约占两成,俄罗斯约占一成,其余由亚洲其他国家输入。
“日本政府的目标是使能源自给率达到25%,比地震前略高。”木原晋一表示,这就要求对现有的能源格局做出调整。
日本LNG市场增长迅速
占近50%的国内发电份额
“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福岛的灾后重建,尽力弥补福岛核电站事故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应该说,这是重塑日本能源政策的起点。”木原晋一称,该事故使得公众担忧核电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对政府和运营商的信心。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本土基本上处于“零核电”的状态,也因此加剧了对中东国家能源的依赖、国家财富的流失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4年,日本修订《能源战略规划》,以“3E+S”(能源安全保障、经济性、环境适宜性原则和安全)为能源政策基础,构筑“多层次、多样化的柔性能源供应结构”。据悉,该计划最早于2003年起草,其后每3年根据民意调查和专家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订。
木原晋一表示,按照《能源战略规划》,日本将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实现从超量地使用化石能源转向清洁的低碳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2011年震灾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制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几年来实现了倍增。”木原晋一介绍说,当前,日本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面临种种挑战。风力发电在日本的使用并不广泛,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开发成为重点。然而,风力资源充足的地区是北海道等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与此同时,众多温泉意味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但由于有温泉的地方往往是国立公园,因此开发利用较难。此外,储能装置也是发展重点,目前的主要技术仍是蓄电池,但成本较高。
他表示,福岛核事故后,由于日本所有的核电站都被迫停运,火力发电比例已经提高到90%。其中,液化天然气(LNG)发电占据了近50%的国内发电份额。震后,日本的LNG需求上升了24%。也正因如此,2011年日本遭遇了31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据介绍,日本的LNG进口额由2010年的3.5万亿日元增至2014年的8万亿日元,而“2014年的贸易逆差为12.8万亿日元,这对于日本来说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水平”。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