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两次日本大地震中的温州人命运

作者:佚名  来源:wzrb.com.cn   更新:2016-3-13 8:56:2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 高野根


前言


昨天是东日本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中,我市有106名研修生在震中附近的宫城县石卷市工作。在我国驻日使馆、日方的尽力救援和研修生们的奋力自救下,他们全部安全脱险,平安回到祖国。而时间追溯到88年之前的1923年,日本东京及周边地区也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大地震,史称“关东大地震”。那时我省温州和丽水地区有5000多名劳工在关东地区务工,他们在震后遭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残酷杀害,死亡600多人,受伤100多人。


在日本近百年来震级最大、成灾最重的这两次大地震中,在日温州人的命运迥异。今天,我们重温这两起事件,一是不忘历史;二是对祖国今天的强盛感到无比自豪;三是希望中日民间友好交流能源远流长。


我退休前在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2003年退休后回原籍上海定居。2011年3月11日下午,我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画面中断,屏幕上出现了狂波汹涌、翻江倒海的海啸场景,海水冲过防波堤,冲毁桥梁,淹没公路,冲毁村落,袭击城市,破坏着陆地上的一切建筑物。日本发生大地震了!伴生破坏力极强的大海啸!震中在日本东北地区东部的海底,海啸袭击的范围主要在宫城、福岛、岩手三县的东部沿海地区,石卷市首当其冲。我市研修生所在的那些水产加工企业,都集中在日本东部海岸边,他们能逃过这一劫吗?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我立刻拿起电话,打到日本朋友清水孝夫先生的家里,他曾是研修生工作的日方负责人,但电话机里没有任何反应。接着我又打到石卷市政府,还是没有打通。我判断石卷已成为重灾区,通讯中断了。


然后我立即联系时任温州市外办主任陈爱珍同志,询问情况。陈主任告诉我,市里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她还指定负责研修生工作的王慧与我保持联系。


震后那几天,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研修生们能不能安全脱险的消息时,我的脑海中经常出现几名温州老人的面容,他们是我参与调查采访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幸存者时认识的。谈起往事,他们苍老的脸上充满愤恨,回忆起同胞被害的经过,他们几度哽咽。由于日本政府的刻意隐瞒和中国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件惨案不了了之,未被记入史册。这次调查,是由日本友好人士仁木富美子女士发起实施的。


一场未被记入史册的屠杀


一位日本女士的谢罪之旅


调查


取证


日本友人两次来温,走访24个村庄


仁木富美子女士是日本教职员工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日本宋庆龄基金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日中友好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上海查阅有关工人运动的资料时,发现1923年的报纸上刊载了一则报道,称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温州劳工被集体屠杀,为保护劳工而奔走的留学生王希天离奇失踪。仁木女士震惊了,她悲愤至极,认为这是一种种族主义罪行。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事件,此后她不断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查阅日本外务省档案等。为了使史实更加充实和全面,她决定前往受害者的家乡调查,收集幸存者和遗属的证言。


1990年,她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王稳进女士两次来温调查。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仁木女士的。


受害劳工的家乡都在山区,集中在瓯海泽雅、瑞安湖岭和青田方山交界处。上个世纪初,这里的山区交通不便、耕田稀少,贫苦的农民漂洋过海前去日本打工。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了资本主义,兴办了各类工矿企业,大量需求劳工。山区农民吃苦耐劳,工作勤勉,受到日本雇主的欢迎,收入也多于在家种田。一群忠厚善良的劳工,在异国他乡遭到如此横祸,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的。


幸存者都住在温州和丽水两地的山区,60多岁的仁木富美子女士不畏艰辛,翻山越岭,一共寻访了24个村庄,听取了80多名幸存者和遗属的诉说。仁木女士每到一地,作为一个日本人,她都会对当年的惨案深表歉意和谢罪。她在后来写的书中说,这几次实地调查既是取证之旅,也是谢罪之旅。


血泪


控诉


劳工惨遭杀害,小山村一片哭声


在瓯海区泽雅镇的西岸仙宅山,90岁高龄的幸存者林瑞昌老人说,他是关东大地震发生的前一年去日本的,住在东京的南千住,在浅草当砂石搬运工。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的一些军警和恶棍,手持棍棒、铁杆、铁钩、刀具等凶器,看到朝鲜人和中国人就杀。他逃到日本工头的家里,侥幸躲过一劫。而他的很多同伴当场被杀死了,一些同伴当时虽然逃了出来,但不久后因伤势过重而不幸去世。如同村的林文桃,逃回宿舍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林启清和林迪昌,受重伤后未得到任何治疗,乘船到上海后,未能登上回温州的轮船,即客死码头。


在瓯海北林垟,调查组访问了死难者遗属黄碎乃,这名79岁的老太太有两位亲人在这次地震后不幸遇难。她的父亲黄志森在大地震后被杀害,叔父黄子莲头部被砍了多刀,耳朵被削,跳入荷花田内躲藏,白天依靠荷叶遮挡潜伏不动,夜晚挖荷田中的莲藕充饥,3天后终于逃出虎口,辗转乘船回到上海。当他回到家乡时,头部伤口已经化脓。当时,黄碎乃14岁,是她服侍病中的叔父。因伤势过重,两三年后,叔父吐血而死。说起往事,老太太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青田县半坑村(也叫麻宅)当年只有70多户人家,300多人口,先后有22名青壮年去日本打工,都租住在一座小房子里。大地震时只有4人因外出而幸免于难,其他18人全部被残杀。不幸的消息从黄子莲那里得到证实后,300多人的小山村里一片嚎啕大哭。村里70来户人家中,有18家失去了生活的顶梁柱,家庭一下子陷于绝境。


仁木女士听着乡亲们的血泪控诉,不时站起身来,鞠躬谢罪,情感真挚,态度虔诚。但村民们对她说:“这些杀人的事与你无关,不能怪你,你那么远来到我们山里做调查,为我们的亲人申冤,你是好人。”


多么纯朴善良的乡亲,多么是非分明的百姓!


反思


致歉


出书还原历史,扶助蒙难劳工后裔


仁木富美子女士在结束了温州、丽水两地的调查取证之后,回国开展了一系列维和公理、伸张正义的行动。她写作出版了《在关东大地震中对中国人的大屠杀》一书,揭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该书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震动。许多日本民众说,这起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暴行是日本走在军国主义道路上的罪恶一步,是此后一系列侵略和大屠杀的前奏。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称,仁木女士的书不但汇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取得了被害者和遗属的证人证言,非常可贵。


在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的基础上,仁木女士和日本教育界、学术界的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组织了“悼念关东大地震中被杀害华工之会”,展开募捐。他们用募得之款在温州办了两件实事:一是建立了“温州山区教育振兴基金会”,对蒙难华工后裔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二是重建王希天烈士纪念碑,并增加了纪念蒙难华工的内容。王希天烈士是吉林人,是当时在日中国留学生的领袖,为维护中国劳工利益做了不少事。大地震中发现温州劳工被杀事件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到劳工居住区去寻找并保护劳工,向外界揭露劳工被害真相。他的正义行为触怒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被日本军警秘密杀害。为感恩和纪念王希天烈士,温州的有识之士和王希天的友人以及回乡劳工,共同出资出力,于1926年1月在温州市区华盖山大观亭西侧建立了“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但1944年侵华日军侵占温州时,该纪念碑被推倒破坏。


106名研修生安全回国 一个也不少


成功脱险有三大原因 一个少不了


2011年3月17日,传来了106名研修生已全部脱险的消息。我高兴极了,在那样险恶的灾难中,研修生们能够全部生还,真是奇迹!


我一直觉得106名研修生能全部脱险平安回国,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应该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整个脱险过程。在市外办邱华萍主任和有关同志的支持帮助下,我于2012年6月初,到温州做了一个星期的调查采访。开了5次座谈会,并去洞头县、瓯海区和乐清市走访了部分研修生的家庭。


第一个座谈会主要是与国际交流中心的同志座谈。交流中心的同志介绍,3·11大地震发生后,省市主要领导都对救助工作作了指示和部署,要求动用一切资源尽力联系和查找我省在日失联人员。省外办主任阮忠训同志致电我国驻日使馆程永华大使,请求使馆帮助查找并救助。市外办把研修生救助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成立了救助工作组,开通了24小时值班专线电话,并制订救助计划。3月14日,驻日大使馆派工作组启程前往石卷市。15日,驻日使馆传来了找到研修生的喜讯。16日,大使馆工作组把研修生送往安全的新泻县。19日和20日,研修生分两批乘坐我国政府派出的专机回国。


另外的4场座谈会,我与19名研修生作了见面交流。后来我们到研修生的家乡调查,同4名无法参加座谈会的研修生通了电话,详细了解了有关情况。我记录了他们的部分发言。


往日


再现


各方伸出援手,善举温暖人心


杨建海,来自平阳,日方高德公司研修生


那天下午,大约是2点45分,我正在工作台上切鱼,突然感受到强烈的震感,机器也开始摇摆起来,大家知道发生地震了,连忙跑到厂房外。大地摇晃了10来分钟后,地面开裂了,海水也上来了。趁地震稍停之隙,厂长开来卡车,把我们带到公司的冷冻库,大家迅速爬到冷冻库的顶上,这是全公司最高的地方。当天天气很怪异,开始下雨,后来出太阳,接着又下大雪。没多久,发生了海啸,排山倒海,顷刻之间把女生宿舍全部冲走。海水漫到冷冻库二楼,我们感到整个楼都在摇动。附近的加油站爆炸了,煤气罐爆炸了,燃起熊熊大火。看到这样的惨状,女生们开始流泪。二楼顶上只有20多平方米,包括我们20个研修生在内,50多人挤在一起,置身于这汹涌咆哮的海啸之中,生死未卜。海啸来回冲刷了三四次后,逐渐平息下来,水位也逐渐下降。当天晚上,二楼的机房露出水面,我们就撤退到那里。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公司社长(经理)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心里感到无比温暖。


熬过艰难的一夜,第二天早上海水退了,大家想出去找点东西吃。社长不让我们研修生外出,担心有危险,而是让日本员工先去找。中午时分,社长把我们带到一家旅馆,住到没有被水淹到的4楼。在我们4个男生出去找食物期间,有直升飞机来营救。日方营救人员告诉社长,市里已经开辟了避难所,可以到避难所去。


下午,我们步行到避难所。避难所是一所学校,工作人员把日本员工安排在大厅里,为我们20个中国研修生专门安排了一个教室。避难所里给我们发了可以御寒的毛毯,但可食之物依然奇缺。我们公司里有位50多岁洗箩筐的老员工,他家没受淹,于是每天在家做好饭团送来给我们,直到把家里的米吃光。还有一位老员工,知道避难所里饮水困难,想方设法给我们送来酸奶,大家每人半瓶分着喝。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这些善良的日本工友。


15日大使馆的人找到了我们,一一作了登记并表示慰问。


16日,使馆派来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作为避难所的新泻体育馆。这里可以打电话,我们每个人终于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向家里报了平安。


来自瓯海的黄林峰和来自乐清的陈苏静都和杨建海一起在高德公司工作,共同度过了那几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谈起在地震中公司方面的救助,陈苏静和黄林峰都很认同。黄林峰说:“我们这次能全部脱险,特别感谢大使馆的及时救助。祖国还派专机接我们回国,我们深切地感到了祖国的关怀,心里十分温暖。”


雷美素,来自平阳,丸国公司研修生


我所在的公司比较小,只接收了3名女研修生,宿舍就在公司的隔壁。地震发生后,社长带着全家和我们一起到了用做临时避难所的学校楼上。第二天又搬到社长弟弟家,他家的房子是防震的,比较安全。灾区水电煤气电讯都中断,道路不通,生活必需品得不到补给,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17日早上,社长和弟弟开了两辆车,开了六七个小时,我们11个人来到秋田县的一家温泉旅馆住了下来,这11人包括日方公司社长、家属和3名研修生。18日我们得知研修生都集中到新泻体育馆,在那里等待乘中国专机回国。社长就给我们买好了新干线的车票,又给我们每人2万日元,19日一早把我们送到新干线车站。回国以后,一直很想念他们,很想回去看看。


陈雅,瓯海人,在日方“宫一”公司工作


我所在的公司是个家族式的小企业,接收了4名女研修生。社长夫妇对我们很友好,给我们买衣服、送生日蛋糕,邀请我们参加家庭聚会。地震发生后,社长带着家人和我们一起徒步逃到山上。后来下了雪,我们衣衫单薄,冷得受不了。当时山上有些避难的车辆,社长一辆车一辆车地敲着车门求情,说自己不要紧,这两个小姑娘是中国来的研修生,请帮助一下。终于有一辆车收留了我们,我们因此没挨冻,度过了那个难忘的夜晚。


李志春,来自永嘉


地震发生后,我们三个男生乘坐同事阿部的车逃离。开了一会,以为地震已过,准备回公司。这时突然看到海水涌上来了,急忙开车再逃。海水涌来的速度很快,一直在车后追赶我们,最近时只有10来米。一旦被它追上,我们就没命了。后来汽车终于上了山,摆脱了危险。


除了上述研修生朋友外,还有周西西、黄盈盈、郑楚、雷丹丹、阮晓霞、郑思源、詹娇娇、叶冬冬、李胜利、林小玲、苏小莉、陈彩琴、洪丽雅、李力等研修生朋友详细介绍了情况,吴宝珠、洪梦丽、周新新、雷美霞也与我们进行了电话联系。


追根溯源


自身努力


日方救援


祖国关怀


研修生们全部脱险回国了,106人,一个都不少。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中,他们为什么能全部脱险并迅速回国呢?原因或许可归纳为12个字:自身努力,日方救援,祖国关怀。


研修生们的抗灾自救表现可圈可点。首先他们没有被巨大的灾情所吓倒,临危不惧,顽强坚持,并积极寻找生机,进行自救。其次,与日方人员配合得很好。他们听从日方人员的指挥,赢得了在第一时间脱离生命危险的机会。大家患难与共,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第三,面对灾难,李志春、杨继海、李凯、陈彩琴、李力等研修生形成了核心力量,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能力。他们团结全体研修生,相互联络,相互支援,大家抱团取暖,增强了抗灾的信心,增加了获得救援的机会。


日方对研修生的救援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特别是海啸来袭的关键时刻。绝大多数公司都把研修生作为优先的撤离人员,很多公司社长亲自驾车带研修生逃生,而且一直坚持和研修生在一起。海水退去以后,石卷市政府组织了一个“温州研修生紧急救援小组”。在余震不断、交通堵塞、通讯中断的恶劣的环境下,救援小组成员历时4天,找到了分散在各处的尚未与大使馆联系上的19名研修生,并把他们送到了研修生回国的集合地新泻体育馆。


最重要的原因,是强大祖国的保护。大地震发生后,我方立即启动紧急救助机制,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采取了一系列快速有效的救助措施。没有祖国的强大,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海外侨胞和在外工作人员就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援。88年前,温州劳工惨遭残害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两个时代,两种命运!


后记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对日本朋友仁木富美子女士,对我市文史界的老朋友黄胜仁同志和章志诚同志充满敬意,不断想起协助他们一起工作的情景,尤其是那个难忘的麻宅之夜。本文中,我参考了他们著作中的一些内容,特此表示感谢。


在上次对回国研修生朋友进行调查采访时,市政府外办邱华萍主任、陈瓯平副主任、叶小琳副主任和苏海滨处长、张幼节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国际交流中心的王慧主任、陈丽梅科长、樊晓晖科长给予了具体帮助并一起参与调研采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