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矢野浩二,到黑木真二,再到木地雅茂,这些在华发展的日本演员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管道”。
原标题:矢野浩二撕掉“鬼子”标签 “希望中国观众能看到不一样的日本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他是中国现在最有名的“日本鬼子”,他是综艺节目中伶牙俐齿的中文主持,他是唯一一个工作与政治“挂钩”的日籍旅华艺人,他也是连通中日两国的友好桥梁。他是矢野浩二(右图),近日获颁2015年度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日本政府肯定了他在中日交流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来华15载,矢野浩二经历了什么?未来会做些什么?矢野浩二近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
“我不是日本来的看客”
环球时报:2015年度日本外务大臣表彰仪式后你表示,“希望今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道”。如何才能成为中日交流“真正的管道”?
矢野浩二:15年来,我在中国除了演艺活动以外,还参加了很多中日交流活动,比如不定期走进中国大学校园进行演讲等,通过这种方式把日本的文化和视角传递给中国朋友。然而,要想成为“真正的管道”,单方面交流肯定不行,中日双方的信息传递很有必要。今后,我希望可以在日本多多宣传中国,向日本人民传达来自中国的声音。
环球时报:日本和中国相互理解,还需加强哪些方面?
矢野浩二:我认为首先是要加强人与人的交流,这是大前提;其次是要接纳和包容;最后是改变思路和思考模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肯定会有很多不同,应该把这种“差异”当成“乐趣”,因为不同,所以有趣,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非常重要。
环球时报:有日本媒体称赞你为“中国最有名的日本演员”,你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矢野浩二:说成功太可笑了,如果说我是一个“在中国得到成长的日本演员”,这确实是事实。在中国15年,我没把自己当成是日本来的看客,而是作为普通一员,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环球时报:你将在今年4月参演朝日电视台的《警视厅·搜查一课长》。为什么选择重回日本?
矢野浩二:说“重回”可能不那么准确,我本来也是一个日本演员。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要想成为“真正的管道”,有必要传达中日双方的信息,我希望能向日本人民讲述我的中国故事和我所了解的中国。再回日本,我已经不是来中国之前的毛头小子了,我想用我在中国积累的经验在日本迎接新的挑战。全世界的演员都希望能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角色。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日本,或是其他国家,只要有适合的角色、好的制作团队,我都愿意参与,说好听一点可能是想要“国际化”。
“观众对抗日神剧有判断”
环球时报:近年来你在中国影视剧中的形象已不再是最初的“日本鬼子”。如何看待自己在中国荧幕上的这些变化?
矢野浩二:我最开始接到的角色都是“典型的鬼子”,一直演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后来开始有一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这类正面角色找到我,逐渐拓宽戏路。最近像《少帅》里的菊池先生,以及即将上映的电影《温柔的子弹》里,我演的都是一些“有个性的日本人”。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满意,不如说我更希望中国观众能看到不一样的日本人。
环球时报:再想起曾经扮演的那些“日本鬼子”,有何感受?
矢野浩二:人生有很多阶段,事情肯定不会在一开始就按自己的想象发展。现在再回想起以前塑造的那些形象,我认为也是我走过的一个阶段。正因为有了那段过程才有了今天的我,并没有白费。
环球时报:在中国,还有像你这样的日本演员吗?是否鼓励更多的日本演员来中国发展?
矢野浩二:最近刚来了一个27岁的大阪男孩来投奔我,说想要以我为目标,努力在中国发展。这些年轻人就和曾经的我一样,有梦想,有目标,我会努力帮助他们。但是,我还是想对他们说,在外国开展演艺活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强烈的信念,半吊子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环球时报:对中国荧幕上所谓的“抗日神剧”有何看法?
矢野浩二:我对中国的抗日神剧没有特别的看法,但是观众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吧。据我所知,年轻观众好像对这样的电视剧兴趣不大,他们好像更喜欢看有深度的影视作品。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多拍摄一些质量过硬的优秀作品,否则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打开中国市场要多用小鲜肉”
环球时报:你之前曾表示“中日对我已经成了两个故乡”。未来的生活工作,你会把重心放在哪?
矢野浩二:日本是我出生长大的故乡,我在日本度过了青年时期,那时的我是个毛头小子。“演员矢野浩二”是在中国炼成的。对我来说日本和中国都是能让我感到安心的故乡。
我本来就是一个不给自己设限的人,哪里有合适的工作我就去哪里。从北京到我的老家大阪坐飞机也就两个半小时,完全在可通勤范围内。
环球时报:日本电视剧在中国没有韩国电视剧受欢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矢野浩二: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80年代高仓健主演的电影和其他日本电视剧进入中国,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如果能慢慢回复到那种光景就好了。中日如果能合作拍作品会更好,有这样机会的话,我也想出一份力。
环球时报:你认为日本影视该如何打开中国市场?
矢野浩二:要多启用小鲜肉,这点还是挺重要的。日本影视还应该再积极宣传一下,勇于展示特色和魅力。另外,我刚才说的中日合作拍摄也会是一个打开中国市场的助燃剂。
木地雅茂:没想过回日本
矢野浩二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最近刚来中国发展的大阪男孩就是木地雅茂(右图),走出这一步对于27岁的他来说并不容易,横在眼前的第一堵高墙就是——学中文。
13岁以前木地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明星,可是某天他发现这条路走不下去了,于是迷上了看电影,觉得做演员很不错,可以去很多地方,认识很多朋友。高中毕业后,木地进入一家物流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有20多个中国员工,木地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们特别热情,告诉我中国的情况,我从那时起开始对中国充满向往”。
可是去中国能干什么?迷茫之时,木地听说了矢野浩二的故事,像所有粉丝一样,他把自己的感想发在了浩二的官网上。没想到,浩二亲自给他回信了。“就像电视剧一样,”木地至今回忆起来还很兴奋,“那是2014年,他在中国已经很有名了。”
同年10月,木地决心攒钱来中国当演员,但他并没有告诉浩二。经过近一年的默默准备,2015年8月,当木地告诉浩二自己的想法时,得到了浩二的回应“我会尽力帮你”。揣着有效期1个月的旅游签证,木地于2015年9月来了北京。浩二的朋友协助木地办好长期签证,他的“北漂”生活正式开始。
在浩二的介绍下,木地在一些剧集中担任群众演员。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木地努力学习,没有工作的日子,他不是跟着浩二去片场观摩学习,就是在苦练中文。
“我没想过放弃,也没想过回日本”,木地坦言,自己要像浩二那样,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黑木真二:不想只演日本兵
与木地雅茂相比,黑木真二的来华之路不太一样。13岁时,黑木迷上了功夫电影,“去中国做像成龙一样的演员”成为他的人生主题。2002年4月,黑木考入日本外语名校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系。2005年,黑木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学习中文。2007年完成日本学业后,黑木正式来到中国,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
拿着中国政府奖学金,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黑木的“北漂”生活并未遇到太多困难。凭借中戏师兄弟的介绍,黑木得到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在电影《南京!南京!》中扮演一个士兵。后来,他又先后在《斗牛》《厨子戏子痞子》等影视作品中有过表演。“中国的导演和演员都特别热情、特别敬业,”黑木说,“比如我合作过的黄渤老师和管虎导演,我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直接问,他们很耐心地解答,我很尊重他们。”
2014年8月,黑木回到日本,定居东京。“主要是为了改戏路。”说起原因,黑木略显严肃,“在中国,中文再好毕竟不是母语,我很难脱离日本军人的角色。”黑木坦言,自己的梦想是做像成龙一样带给观众欢乐的演员,如果一直演日本军人的话,只会让观众觉得严肃和沉重。黑木说,“我想演喜剧,呆傻萌这种,就像我的名字(“真二”)一样,我太喜欢了。”
现在签约日本经纪公司的黑木表示,自己还会兼顾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反正距离很近”。对于想去中国发展的日本演员,黑木也“忠告”:“如果能先在日本磨练好演技,再去中国,也许会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