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蒋丰看日本
最近,东京提早迎来了2016年的初雪,冬季比往年寒冷不少。而对于正在泥潭挣扎的日本各个行业,同样面临漫长而难过的严冬,尤其是百货零售业。日本传统百货商巨头三越伊势丹连续爆出“负面消息”,计划缩减首都商业圈内四家实体店的规模。不仅如此,日本桥、银座、新宿等东京市内数一数二繁华地带上的实体店,也相继出现“大客荒”。被视为旗舰店“三甲”的店铺,4-9月份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5.1%、4.2%和8.2%。看上去,门可罗雀也并非危言耸听。
生意有赚有赔,企业有盈有亏,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从上述数字来看,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是要知道,近几年随着中国赴日游客井喷式增长,“爆买”一度成为日本百货业的“新常态”,像伊势丹、西武等知名百货商一般是人头济济,销售额一路凯歌。如今,日本百货零售业大佬三越伊势丹从“爆卖”盛况“一夜回到解放前”,并不是个案,而是日本百货销售业的缩影,折射出整体的销售状况。
究其原因,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游客的“爆买”时代宣告终结,让日企回到了现实,换句话说,颇有点“成也中国游客,败也中国游客”的意思。这种观点有点片面,日本百货行业重现衰势,或许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必然结果。
首先,日本销售业过度依赖外来消费的弊端加快显现。“安倍经济学”将目光瞄向外国市场,并力推“观光立国”政策,短时期内的确带动了大量外来游客赴日消费。一时间,日本旅游业和销售业都趋之若鹜,把精力放在赚“外快”上。其实,早在“爆买”的初期阶段,业内理性人士就纷纷警告,“爆买”只能让日本经济享一时之快。如今,受到日元升值、中国调整进口关税等因素直接冲击,“爆买”势头钝化,日本百货业迅速风光不再,外国游客营业额同比减少两成以上。这再度凸显了日本经济缺乏内需支撑的结构性矛盾。对外来消费的“依赖症”,让日本百货零售行业如履薄冰,十分被动。
其次,后物质时代的日本人消费观发生改变。经历了高度物质化阶段后,在内需萎缩的大背景下,日本中坚消费群体的观念正在从实物消费加快转向体验型消费,火爆一时的VR行业就是其代表。作为传统的百货零售业老店,纵然名气在外,而且采用了各种营销方式,也难以追赶上新的消费需求变化。
最后,电商宣战传统销售模式。中国的阿里巴巴每逢创造天文数字销售额,日本同行都要满座皆惊,可谓有羡慕也有懊悔。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加强和新生代的出现,日本实体店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稳如泰山”,也开始遭受网购的巨大冲击。以微笑服务和硬件设施见长的日本百年老铺们,在销售技术与便利化方面已经大幅度落伍。就连日本知名百货零售业高层人士都承认,今后实体百货店的贡献率至多占到40%。
可见,单纯把日本实体百货业的兴衰归结于中国游客“爆买”等外来消费量的增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日本实体经济和内需市场缺乏必要动力和活力才是根本。老传统碰到新问题,日本百货行业何去何从,也同样考验着安倍经济政策的含金量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