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0日讯,2016年,日本宽松政策遭遇三重瓶颈,同样进入了似是而非、晦明不定的“白夜”。
事实上,自2016年9月以来,修改后的QQE政策框架看似打开了货币紧缩的通道,实则预示日本QE政策将进行宽松换挡,政策加码从“增强度”向“提效率”转型。
展望2017年,为了调整资产购买结构、提高QE政策效率,日本央行可能进行阶段性的缩表操作。但是,货币宽松的基调不会逆转,QE政策总体仍将持续温和加码。
我们认为,传统的QE加码方式已遭遇如下三重瓶颈,QE政策的效率已取代强度,成为抑制政策效果的主要桎梏:
第一,资产购买的空间受限。
自2013年推出超级QE以来,日本央行的资产持有规模迅速膨胀,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扭曲。债券市场,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已突破发行余额的34%,且平均期限控制在7~12年,导致长短期利差收窄,收益率曲线过度平坦。
股票市场,日本央行持有的ETF已突破市场总量的55%,破坏了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致使股票估值脱离公司运营情况。因此,为避免市场扭曲诱发系统性风险,未来日本QE政策的扩展步伐将重重受限。
第二,预期引导的效力衰减。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是安倍心理学,关键是社会信心的重建。然而,受限的政策空间不断加强市场对宽松政策可持续性的疑虑,削弱了QE政策的预期引导作用。
此外,2016年7~8月新推出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双双不及预期,更进一步动摇了安倍政府的政策信誉。如何利用有限的QE政策空间形成有力的预期引导,将成为日本央行的严峻挑战。
第三,替代政策的成本高昂。
由于QE政策已趋于极限,日本央行于今年1月启用负利率作为替代政策。负利率的刺激效果尚存争议,但沉重的经济成本已清晰可见。负利率政策恶化了银行盈利,大幅增加银行系统的潜在风险。
在2016年10月发布的金融系统报告中,日本央行指出,由于日本特殊的利率结构,负利率对日本银行系统的冲击强于欧洲。因此,在负利率难以加深的情况下,所剩不多的QE政策空间弥足珍贵,更需谨慎规划、高效利用。
可见,在三重瓶颈的束缚下,日本QE政策空间有限、效果羸弱,提升政策效率成为破局关键。
基于这一视角,日本新的QQE政策框架剑指上述三重瓶颈,正是从“增强度”向“提效率”转型的起点。日本新QQE框架的意图不在紧缩货币,而在于实现宽松换挡,突破QE政策效率低下的困境。在换挡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的需要,日本央行可能阶段性出现缩表迹象。这应视为进一步宽松的准备,而非货币紧缩的前兆。
我们认为,2017年,日本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QQE政策将持续温和加码。从政策加码的途径看,最可能的是与财政刺激政策配合,通过“国债发行+国债回购”,以进行隐性债务货币化,并抑制负债率、国债持有占比率的过快上升。加大ETF、J-REITs购买力度的可能性次之。得益于逐步回升的长期收益率,负利率将得以延续,但进一步下调利率的可能性较小。
基于我们对日本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规律和日元走势机制的长期研究,结合高频数据和IMF等重要机构的预测,我们判断,2017年日本经济将在“白夜”中蹒跚前行。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