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近两年,欧美跨国药企在中国内地市场争相转型,例如出售部分产品业务、裁员、调整并强化主营业务、在华投资建厂……相比之下,日本药企在华发展“风平浪静”。近日,据外媒消息,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近日首次公开对外投资计划,其在2019年财年之前,拟投资约300亿日元(约17.7亿元人民币)用以在中国为主的海外市场收购当地企业,该公司预计在2017年将会在中国完成首笔并购。
日本药企在华低调发展
目前,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第一三共等多家日本大型药企均在中国设有分公司或合资公司,他们的产品集中在消化、内分泌、眼科及肿瘤等领域,但也有部分公司,如上文提到的小林制药以及第一三共,产品涉及到OTC、外用药及化妆品等——其中不乏广州市民赴日旅游期间“暴买”的品种。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在2015年至2016年,日本药企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动作,更多是倾向于学术和公益板块。据悉,2015年12月7日,国内药企誉衡药业发布公告宣布与第一三共合作,在内地独家推广和销售奥美沙坦酯片;日本参天制药则重点布局重庆,去年3月在其中国上宣布与国企重庆科瑞签约共建合资公司,去年12月与重庆化医集团合资建眼药水生产基地(该消息由《重庆日报》于去年12月29日刊登);此外,日本卫材也在其中国证实,于2015年12月以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辽宁天医生物制药。
部分日本药企对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出强烈信心。武田制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多夫·韦伯去年7月表示,在接下来5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涉及消化类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的10款新药;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古宪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未来该公司将侧重在华投资。
经营策略多为“稳步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内地市场,日本药企与欧美药企相比,相对弱势。日本药企的产品多数为欧美药企原研产品的首仿药,进入中国的独家专利品种少;其次在销售模式上更多对医院专家采取会议营销等方式,而且采取相对欧美药企要严格的合规化经营。
一名曾供职于某日本药企市场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日本药企在合规方面采取较为严格的手段,例如与医院专家打交道“不允许送礼物”,医药代表若出现违规行为,在企业内会面临开除等处罚,合规化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日本药企的产品销售。“不过与之相对的,国家每次整顿医生收回扣、医药代表行贿等,日本药企受影响都是最小的。”该人士表示。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分析,受产品结构和销售模式影响,日本药企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并不是“主流产品”,日本药企采取的多是“稳步增长”的市场策略,“只要在华市场份额每年保持稳步上升就好”。
对于小林制药将要进入中国市场,史立臣表示,其并购中国药企将面临严格且漫长的审核机制,合资或更轻松。从小林制药的投资预算来看,其17.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估计只能收购一些经营状况一般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