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日本电子巨头们在转型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目前的效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松下:转向B2B传统电子业务仍拖后腿
2013年,松下社长津贺一宏在上任一年后发布全新战略,决定从B2C向更具潜力的B2B市场转型,包括车载电池、冷链航空等事业。自2013年底开始,松下逐步、彻底地剥离了等离子电视业务。计划于2018年通过B2B业务创造2.5万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其中3000亿日元有望来自食品配送解决方案业务,汽车电池业务2018年度的销售额目标达4000亿日元。
松下近年来在电池领域持续发力。根据EV Sale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松下消费型电动汽车锂电池市占率达到了40%,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松下还在2016年宣布将在大连投资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建立电池工厂。近几年来,松下与特斯拉合作紧密,2014年,松下投资16亿美元,与特斯拉合建超级电池工厂;2016年,松下与特斯拉深化合作,共同发力太阳能电池。
“在这些到B2B市场寻求转机的巨头中,可以看到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松下,通过收购美国商用冷柜系统制造商Hussmann,进入了B2B市场。同时,松下还在拓展机上娱乐系统业务。不过,这些新的业务部门占整体收入的比例还较小,而消费电子业务仍占比较大,仍在拖后腿。”彭博行业研究亚太区科技、电信及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赖雅婷说。
尽管通过向B2B市场转型,松下在2014财年成功扭亏。但近两年来业绩增长稍显乏力,截至2016财年,松下已经连续2个财年下调业绩预期。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27日报道,松下将对6项亏损业务做进一步整合。除了讨论2017财年(截至2018年3月)出售液晶面板生产线和半导体业务公司的股票之外,还将于2017年春季拆分数码相机等3项事业部门以减少人员。
索尼:游戏成为第一大收入源
索尼选择在消费电子领域内进行转型。2012年CEO平井一夫上任后启动了重组,在2012-2014年期间,索尼相继出售位于美国、日本东京等地的大楼,剥离了旗下笔记本电脑业务以及“VAIO”品牌,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大幅裁员,转而专注于图像传感芯片、电子游戏和电影,索尼在2015财年成功扭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索尼2月公布的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发现,游戏业务成为该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24%,另外索尼还在探索VR游戏业务。
和其他巨头不同的是,索尼仍然保留着电视业务。据市场研究公司WitsView发布的2016年全球电视品牌份额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前五大电视品牌分别是三星、LG、海信、TCL和索尼,这五大电视品牌的出货量合计达到1.05亿台。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