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教相关人士之后发现,实情可能是这样。
第一回合:夏普
经产省介入夏普一案,最后无功而返,因此这次碰上东芝出售半导体事业,一开始特别按兵不动,任由局势发展。 但担任东芝社外董事,兼任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的小林喜光,在五月拜访亲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官房长官菅义伟。
小林喜光试图说服对方「东芝的半导体技术,不能交给国外企业」,「这会成为很大的安全漏洞」。菅义伟就指示关系密切的经产省商务情报政策局长安藤佳久,要阻止鸿海取得东芝的半导体事业。
在夏普一案,安藤就曾对郭台铭施加压力,说出「既然不会赢,就该退出竞标」。 郭台铭也在股东会后的记者会上,点名批判安藤。 夏普一案,郭台铭用出人意料的提案,赢得银行团的支持,最终反败为胜。
第二回合:东芝
经过夏普一案的败北,安藤或许一直寻找再来一战的机会,在东芝案中他采取了猛烈的行动。 基于阻止鸿海的念头,菅义伟也曾表示「基于外汇与外贸法,将进行严格审查」,企图形成「东芝半导体由日本来守护」的社会氛围。
此外,安藤和经产省曾经拜托软件银行会长孙正义,一起加入拯救东芝的计划,但孙正义断然拒绝。 光是在日本国内,事情就遭遇重重阻碍。
安藤关注的是美国、韩国、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组成的联盟,而东芝也开始朝向这个方向发展。 因为濒临破产边缘的东芝,不得不听从政府指示。 谈判优先权也按照经产省的剧本,交给了美日韩联盟。
对此,郭台铭严词批判,经产省介入其中。 当时,看到记者会上的情况,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郭台铭要这么强烈表达不满。 但了解实情之后,就知道郭台铭的怒气其来有自。
一直以来,日本经产省都背负「我们引导日本企业发展」的使命感。 这是二战之前就流传下来的官僚文化传统。 我们把它称之为「护送船队方式」,以政府的支持为根基,让大企业组队行动。 确实,日本战后快速经济成长,也是因经产省的强力支持而得以实现。
只是,我们现在身处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以股东的利益为优先,和国家的命运彻底脱钩。 如此一来,经产省的想法也和时代脱节。 在经产省内部,赞成介入企业决策的也算是少数。 依旧主张积极介入的人少之又少,而众人皆知安藤佳久就是其中之一。 他兼容并蓄,是官僚中的知名人物。
安藤佳久为何怨恨郭台铭?
在民主党执政,鸠山由纪夫担任首相的时代,安藤佳久曾出任总理秘书官。 在升迁的道路上,他获拔擢的速度很快。
但2013年,安藤佳久和能源相关企业过从甚密,收受许多招待的事情曝光,就遭到减薪降级处分。 之后,他回到商务情报政策局担任局长,碰上安倍执政,夏普发生问题。 经产省试图影响决策,让产业革新机构负责夏普重建,最后失败告终。
因此,安藤佳久和部份经产省官员,打从心底怨恨郭台铭,并将这次东芝的案子视为复仇的机会。 或许对他们来说,「谁都可以,就是不要郭台铭」。
最后谁会获胜?
经产省和郭台铭的冲突,背后是台日企业与官僚文化的差异。 看的出来,日本政府对郭台铭有些微的情绪。 无论如何,日本企业经营者不会说政府的坏话。 即便心里怒气沸腾,也会咬牙忍耐。 他们认为,事后政府的报复很可怕,和政府公然对抗,一点好处也没有。
但这样的常识无法让郭台铭产生共鸣,因为他想的是「政府能做什么」。 不管是日本还是台湾政府,他想批判就大声批判。 台湾都知道他的个性,但许多日本人却摸不着头绪。 看在经产省这些自尊较高的人们眼中,更觉得「不过是个企业领导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而心生反感。
但现在,这个排挤郭台铭的计划,却产生了后座力。 东芝出售半导体事业,引发了美国反垄断法诉讼的风险,前景难料。 也许事情不会那么顺利。 有传言说,美日韩联盟会就此解散,后续发展令人忧心。
先前提到的安藤佳久,在7月5日转任经产省下辖的中小企业厅。 有人说,这样的人事安排,算是降级,可能是为夏普的失败、东芝的混乱负责。
如果东芝不能在年底前出售,就会因无力偿债而破产。 现在,郭台铭想必是虎视眈眈,观察着东芝的一举一动吧。 他在股东会上宣告,「我至少有五成把握,会拿下东芝半导体。」这些话究竟是吹牛,还是预言,应该几个月后就见分晓。 那就是日本政府和郭台铭,决战第二回合的终曲。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