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安倍内阁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的预算实施、防卫产业的强化,积极推进与外国企业的联合开发,并修改了限制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则”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13日一期刊登该刊记者福田惠介的文章《自卫队与防卫企业的渊源关系》称,2017年度日本政府预算中的防卫预算部分约为4.8万亿日元,其中用于购买装备的一般物资费近1万亿日元。再算上根据上一年度以前的合同在2017年度支付的1.9万亿日元装备费用,合计为2.9万亿日元。2.9万亿日元,这就是目前日本防卫产业的年需求规模。
防卫供需市场中,角色基本上是固定的。从采购金额来看防卫省采购对象,位列前10的厂家基本上为知名度较高的日本代表性企业。榜首基本上被川崎重工业公司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占据。同防卫省直接签合同的企业被称为“主合同企业”,旗下一般还有数千家企业从事防卫产业。如要建造一艘护卫舰,需要2450家企业通力合作。生产战车或是巡逻机的主合同企业也是一家,但下面也是有1000家至2000多家企业合作。有了这些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和产品,才能造出护卫舰、战车和巡逻机。
日本的防卫产业并不稳定,总是处于前景莫测之中。从产业的性质来看,市场有限,国家预算稍有变化,订货动向就跟着变。并且,行业内部缺乏竞争。由于这个现状,在目前从事防卫产业的数千家企业中,有的企业能够获得稳定收入,而有的企业则担心中长期来看难以维持稳定经营。另外,各家企业的业绩也不尽相同。
因此,认为在有限的预算、有限的订货状况下迟早会关门的企业绝不在少数。许多中小企业虽然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利润,但难以进行稳定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
2012年,防卫省在省内设置防卫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会,探讨实现日本国内防卫产业基础和技术传承的稳定方略。
安倍内阁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的预算实施、防卫产业的强化,积极推进与外国企业的联合开发,并修改了限制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制定“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对武器出口放行。作为防卫产业出口的先头兵,对澳大利亚的苍龙级潜艇出口及对印度的US-2型水陆两栖飞机出口走上前台。但对澳大利亚的潜艇出口在竞争中败给法国,而对印度的US-2型水陆两栖飞机出口至今仍未实现。
防卫产业的专业性强,自卫队与企业的关系渊源较深。因此经常出现退役的自卫官到相关企业就职的现象。自卫队一佐(上校)以上的高级干部退休后到大企业当顾问的情况很普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接收这样的人才,可与防卫省和自卫队维持关系渠道,对将来的生意有利,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实前自卫队干部能否在生意领域发挥作用,能否对企业的业绩作出贡献,全在本人的能力如何。许多企业给这些退役的自卫队干部支付的工资甚至高于他们给企业创造的利润,而这些所谓顾问一般上班时也就靠读报打发时间,偶尔外出,也就是到自卫队后辈就职的企业转转,聊聊天。相关企业也不乏怨言。(编译/范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