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中的“饮食”,本来是一个非常形而下的存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然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选取什么样的食物,以怎样的方式制作,采用怎样的方式进食,就注入了相当形而上的因素,体现了某一民族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于是构成了一种文化样态。因此,饮食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种融合体,它的发展、兴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富庶程度,或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 精致的饮食文化除了在皇室、社会上层等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还能以一定的体面状态存在着之外,普通民众只是求得果腹而已,文化云云,就有些奢侈了。
经历了战后的困顿,到了1955年时,由于战后的恢复和重建、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以及当时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增长态势,日本渐渐治愈了战争带来的重创,经济水准和食物供应大致恢复,甚至超过了战前1937年的水平。谷物的每年人均供给量1937年时为157.7千克,1955年时为154.4千克;蔬菜1937年时为70.0千克,1955年时为82.3千克;肉类1937年时为2.2千克,1955年时为3.2千克;牛乳乳制品1937年时为3.3千克,1955年时为12.1千克;鱼贝类1937年时为9.6千克,1955年时为26.3千克。11除了谷物之外,其他的数字都超过了战前最好水平的1937年。事实上,随着副食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谷物的供应量在此后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开始了长达将近40年的执政;同年,社会党的左右两翼合流,作为最大的在野党,对自民党政权构成了有力的制约。由此,日本政局在新宪法的框架内经历了长达40年的稳定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保障了社会的基本安定。1956年7月17日,经济企划厅发表了第10次《年度经济报告》(即所谓的“经济白皮书”),在结尾部分宣布“已经不是‘战后’了”,即战后的困顿时代已经结束了。事实上,经济白皮书所分析的1955年,日本经济增长达到了9%,为战后经济表现最好的年份;工业生产增长了12%,农业生产增长了20%,而且物价几乎没有上涨,能够预测经济恢复和安定增长的国际收支也达到了5.35亿日元的顺差。12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进入了历时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到1973年卷入石油危机时为止,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是明治以来的战前的3倍,战后同一时期欧美各国的2倍。13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了1428亿美元,名列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第2位,仅次于美国。141980年,日本人的人均储蓄额达到了1668811日元,按当时的兑换率,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二。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