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驻日本记者 冀勇
11月7日,涉嫌集体数据造假的日本第三大钢铁制造商——神户制钢发布消息称,525家采购了涉及数据造假问题产品的企业中,约九成即470家企业购入的产品已经完成安全性确认工作,剩余55家企业正就产品安全性进行紧急确认。神户制钢最快将在本周内提交内部报告,以说明产品数据造假真相和今后的防范措施,而第三方对神户制钢的相关调查报告将在年底提交。包括社长川崎博也在内的神户制钢高管层正考虑集体辞职,为数据造假丑闻承担责任。
除了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丑闻,此前已经发生高田气囊破产、东芝财务造假、三菱汽车油耗造假、日产汽车整车质检作假等丑闻,一连串日本核心企业连续陷入造假丑闻,严重损害了日本制造业的国际声誉,日本社会也开始反思系列丑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神户制钢造假丑闻发酵
10月8日,神户制钢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其长期篡改铝、铜等制品的出厂数据,把不达标产品标注为合格品向市场供应。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剧震。因神户制钢生产的铝、钢铁制品等是工业制造的基础性产品,涉及国内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等各种民用、军用产品,确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当务之急。
丑闻曝光后,美国司法部已着手调查神户制钢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使用情况,并要求神户制钢美国分公司提交相关产品资料。欧盟航空安全局也建议相关企业暂停使用这家企业的产品。
分析人士称,未来也存在美国司法部启动对神户制钢的刑事调查并开出巨额罚单的可能性。
11月7日,神户制钢发布消息称,525家采购了涉及数据造假的问题产品的企业中,约九成即470家企业购入的产品已经完成安全性确认工作,剩余55家企业正就产品安全性进行紧急确认。
在470家已经完成安全性确认的企业中,292家认为产品安全性不存在问题,109家认为产品当前在安全性上不存在问题(保留未来向神户制钢追究责任的权利),其余69家企业购入产品的安全性确认则由神户制钢完成。
在确认相关产品安全性的同时,针对神户制钢产品数据造假真相的调查也在进行中。11月7日,日本共同社发表了一篇题为《神户制钢前员工称数据篡改得到高层默许》的报道,部分掀开了神户制钢涉嫌集体造假的黑幕。
报道称,神户制钢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技术系出身的董事等知晓违规的情况”,推翻了神户制钢一直声称只是工厂负责人层面参与造假的主张。此外,还有其他前员工证实,工厂保留有数据造假允许范围的记录,该记录在负责人变化时会移交给下一任。
据悉,神户制钢最快将在本周内提交内部报告,以说明产品数据造假真相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同时,第三方对神户制钢的调查也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提交相关调查报告,其中有关造假的时间跨度、问题产品的去向及公司高层是否深度参与数据造假都是关注的重点。
另据路透社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社长川崎博也在内的神户制钢高管层正考虑集体辞职,为数据造假丑闻承担责任,而作出最终判断将在第三方调查报告公布后。
汽车业亦深陷丑闻之中
在神户制钢丑闻持续发酵之际,有关日产汽车长期使用无资质人员为该品牌汽车的出厂整车进行质检的第三方调查也正在进行中。
调查发现,日产汽车可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此种违规作业。
据对日产汽车“无资质检查”进行第三方调查的情况看,“无资质检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日产近年加大国内整车生产的背景下,因为“团块世代”(日本战后50年代初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主力人群)步入退休年龄,日产各主要工厂均出现质检员不足的问题,在公司高层及生产现场负责人的默许下,无资质员工从事整车质检的违规做法开始在日产流行。
尽管在调查中有员工证实“无资质检查”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多数人主张是近年来扩大生产后才出现的问题。而据《朝日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多家工厂的员工证实,“只有当国土交通省来人检查时,工厂才会撤走那些没有资格的检验员,这种情况很普遍”。
随着“无资质检查”丑闻的曝光,日产汽车销售遭受重创。
11月7日,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10月份新车销售情况显示,受“无资质检查”丑闻影响,日产汽车旗下的各品牌汽车已经从新车销售前十中消失,日产的主力车型NOTE的新车销售量比9月减少82.3%,从排名第2名跌落至第36名,而日产汽车控股的三菱汽车生产的DAYZ车型也由上月的第3名滑落至第17名,销售量大幅减少60.7%。
日产汽车近年来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其旗下的NOTE混合动力汽车和LEAF电动汽车因良好的技术性能在日本受到追捧。
在中国、欧洲宣布开始逐步淘汰燃料汽车的大背景下,日产汽车因先于丰田、本田等其他汽车制造商进入电动汽车研发并掌握多项世界领先技术,被日本社会视为电动汽车时代的希望。
此次日产汽车“无资质检查”丑闻的曝光,无疑将影响日本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和销售。
反思系列丑闻深层原因
在神户制钢等系列制造企业连续发生质量缺陷、数据造假丑闻,严重损害日本制造业国际声誉的严峻形势下,日本社会开始反思系列丑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在神户制钢造假丑闻中,包括该公司管理层在内集体参与的数据造假已持续多年,已经成为公司整体性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认为,日本制造业一向引以为豪的企业自律、自净、自我纠偏能力正在受到严峻考验。自1992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在此期间日本企业内部普遍出现员工士气低落、职业道德下降的现象,员工的责任感和“热爱公司”的精神已大不如前。与此同时,日本企业以前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质量,现在又面临着产品的质量不断上升的中国企业的竞争,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焦虑感更加触发了需要加强和维持成功形象的需求。当实际上做不到的时候,就走向了造假之路。
在《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产业发展停滞、外部竞争挤压等是催生日本企业造假的原因之外,日本企业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对企业经营体制作出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界战后一直被三井、三菱、住友等几个大财团控制,尽管这些大财团在产品研发、生产上可以发挥有效整合人才、资金及国内产业链的优势,但人员内部循环、近亲繁殖的弊端也十分突出,在形成集团利益、部门利益后,诸如神户制钢这样为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整个行业甚至国家整体利益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
对于神户制钢和其他发生造假丑闻的日本企业而言,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是如何重整企业内部管理,恢复企业信誉,但借日本的老话“筑城十年、陷城一天”,想要消除系列丑闻对日本制造造成的影响、重整日本制造业,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