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对人类尿液中相关成分含量分布图谱进行分析,依靠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地对大肠癌进行了高精度的诊断。该成果发表在瑞士学术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Cancers》上。 多数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恶变产生的,通过肠镜切除息肉或早期肿瘤,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的,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尽管总体上该病症术后较好,但癌细胞向肝脏转移的情况也很多。而检查血液蛋白标志物CEA(癌症胚胎抗原),或其它肿瘤抗原等,其敏感度、特异性及精确度都有限。检查大便潜血是目前提高大肠息肉和癌症早期发现的唯一途径。所以,建立一种简便、低费用的大肠癌诊断法是当务之急。 该团队长期潜心专攻代谢物组学,对人体内数百类代谢物进行全面测定,以图通过对代谢物的检测来诊断癌症。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收集了242名大肠癌患者及非癌人群的尿液,利用液体色谱质量分析装置对尿液中离子性强的代谢物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相比健康人及大肠息肉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聚氨类化合物。 人们知道大肠癌的发生是由于若干基因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会促使代谢物鸟氨酸(ornithine)转变为腐胺(Putrescine),腐胺又进一步代谢成10多种各色各样的聚氨类化合物。其中,尤其被称作diacetylspermine的癌症标志物“N1、N12”化合物从癌细胞进入血液,并且以较高的浓度存在于尿液中。然而,单靠这一项指标还不能对是否是癌症进行确诊。 课题组在采集尿液时,首先连续3天早中晚对每个人进行多次采集,从而消减了不同时段代谢物的浓度差。其次,在非癌对照组中,不仅有健康人,还有息肉患者,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他们成功观测了每人尿液中各种聚氨类化合物分子的浓度,从而形成它们的浓度图谱,然后再将这些图谱交由人工智能(AI)进行学习,最后实现了对大肠癌患者的高精度识别。 |
日本利用人工智能通过尿检精准无创诊断大肠癌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银发经济样本:可在马桶中冲掉的成人纸尿裤
日本一年内癌症患者近100万人创新高 大肠癌最多
2016年日本新增癌症患者约100万 为历史最多
日本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癌症患者人数创新高
日本将试验尿检筛查癌症
日本开记者会解释禁药事件 暗示选手或遭人暗算
0.3秒测癌 日本借助人工智能诊断大肠癌
日本明星清水良太郎因涉嫌吸毒被警方送检
日本新人漫画家因大肠癌过世 年仅27岁
日本新患癌人数将创新高 最易患癌部位为大肠
日本多人因违规使用脐带血被拘
日本核辐射事故:员工尿液中检出钚 5人重新住院
日本核辐射事故:员工尿液中检出钚 5人重新住院
日本山形县首次引进“嗅癌犬”查癌症
日本发现大肠癌复发机理
日本新研究:智能尿不湿用尿发电 通过无线信号提醒更换
日本新研究:智能尿不湿用尿发电 通过无线信号提醒更换
日本新研究:智能尿不湿用尿发电 通过无线信号提醒更换
日本新研究:智能尿不湿用尿发电 通过无线信号提醒更换
日本开发智能尿不湿 这……真不怕被电到吗?
飞鸟凉涉毒将不被起诉 检方称无法证实是本人尿液
日本新成果可通过尿液检测食物过敏
高岛礼子尿检结果呈阴性 自证清白未吸毒
尿检新技术有助尽早发现两种癌症
厚生劳动省:希望更多的人接受癌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