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31日,韩国首尔市政府和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在首尔举办了“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的绘画故事”主题展。展览主要展示了韩国画家李京信的130余幅铅笔画,记录着日军“慰安妇”受害老人面对伤痛、接受美术治疗的故事。 “面对战争惨痛经历,希望受害老人勇敢作画战胜苦痛的样子能为后世所记忆。”李京信在画展现场与本报记者分享了她与老人们的故事。 李京信回忆道,1993年初,那时只有25岁的她第一次得知“慰安妇”受害老人们的悲惨境遇后,开始思索着能否通过自己所学绘画,打开与老人们交流的窗口。或许是感动于这位年轻人的执着和热忱,有两三位受害者老人陆续参加了美术课。 在李京信的学生中,姜德景老人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就能画出像样作品了。而李容女老人,让这位年轻绘画老师感到担忧。她说,李容女奶奶常常喝酒度日,一喝酒就会失控,总会因为小事而发脾气。后来她才知道,那是战争伤痛和悲惨经历给她们带来的“后遗症”,挥之不去。 经联系医生、查找资料,李京信把美术课程变成了美术治疗,内容也从教老人们素描眼前所见的实物,变成了引导她们描绘内心世界,抒发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战后艰辛生活中的隐忍。 时隔20多年,站在自己画作《我的红色嘴唇》前,91岁的李荣洙老人驻足感慨道:“这么多年,不论严寒酷暑,我们坚定要求日本谢罪、正视历史真相、进行法律赔偿。”痛苦、愤怒、忧伤……百感交集,李荣洙老人选择用色彩绚烂的线条勾绘出紧闭的双唇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画下了“慰安妇”受害者老人的第一幅作品。 之后,受到鼓舞的老人们纷纷勇敢地拿起画笔,表达内心世界。如姜德景老人画下了《摘梨的日军》。梨在老人儿时是珍贵的东西,她在梨图案上画上少女模样,来抨击日军夺走了她们最宝贵的纯贞。5年时间里,姜德景老人画下了《拉包尔“慰安所”》《被夺走的纯情》,金顺德老人画下了《未能绽放的花》《被强征》,李容女老人画下了《自画像》《沐浴的少女们》……这些画作传达的故事给世人带来了反思。 如今,曾经主要参加美术治疗的4名“慰安妇”受害者中,在世的只有李荣洙老人1人。就在画展举办期间的10月26日,97岁的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河占连老人因病离世。韩国政府登记在册的240名“慰安妇”受害者中,在世者仅剩27人。 日军“慰安妇”问题一直受到韩国社会高度关注。东北亚历史财团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是韩国将8月14日定为日军“慰安妇”受害者国家纪念日的重要年份,举办此次画展意义重大。 “如今健在的老人已经不多了。”首尔市长朴元淳指出:“举办此次画展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 本报记者在展厅出口处看到一棵挂满了访客留言卡片的祈福树,“看了画展后,我们对受害老人的遭遇越发同情”“希望未盛开的花能在另一个世界盛开”……(记者 陈尚文)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1日 21 版) |
“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的绘画故事”主题展在韩国举办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敦促日本道歉:“不是钱的问题”
韩国法院判日本需对“慰安妇”做出赔偿
山西籍“慰安妇”受害者骈焕英在山西去世 享年93岁
山西籍“慰安妇”受害者骈焕英在山西去世 享年93岁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吴俸贞去世 享年94岁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记日本疫情下的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集会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吴俸贞去世 享年94岁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记日本疫情下的纪念南京大屠杀83周年集会
日韩关系再起风波 这次因为啥?
G7“扩群”给日韩关系火上浇油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刘蓉芳去世 享年91岁
争吵不休!日韩贸易磋商无果 韩民众对日好感创新低
韩国人对日本好感跌至近30年新低 仅略高于一成
韩国解散前慰安妇援助基金会 日本表示绝对无法接受
因劳工案日本限制对韩半导体出口 韩拟加强自行开发
经贸摩擦加剧韩日紧张关系
韩议长与日本前首相会谈 就谈及日本天皇发言致歉
日韩首脑大阪会谈期待转机
韩国强烈抗议日本发布主张独岛主权的《外交蓝皮书》
日本外交蓝皮书对朝俄态度软化 称日韩关系“严峻”
迟迟未开工 韩国撤销日本大使馆重新建设许可
韩国撤销日本大使馆建设许可
迟迟未开工 韩国撤销日本大使馆重新建设许可
安倍会见韩国驻日本大使李洙勲,要求韩方妥善处理日韩关切问题
韩国国会议长再次要求日本天皇向慰安妇受害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