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瑞士经济学家劝西方决策者:“要想了解中国,就来住一段时间”
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3月2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外国观察家并不总是能够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应当有更多的西方决策者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
文章讲述了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理事会副会长马琳·阿姆施塔德(中文名马理娜)的一段经历。
回想起2013年首次到中国人民银行开会,阿姆施塔德感觉仿佛就在昨天。那次会议涉及开发一个能相当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底部拐点的指标。
“我作了展示,”阿姆施塔德说,“我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没有提问,没有兴趣,什么都没有。多年前,这名经济学家与金融市场专家曾为美联储开发过一个类似的指标。
那次与中国央行官员的后续会议定在了接下来的几天。阿姆施塔德重新作了报告,解释她曾在纽约做过的事情,以及她会如何为中国研发一个相应的指标。但双方没有作出任何决定就散会了。
“当时我想,就这样了。”阿姆施塔德回忆说。几天后,中国人民银行打来了电话:这位金融市场专家说服了中国的央行官员使用这款模型。现在,该指标已经有了第一个版本。
阿姆施塔德说:“中国央行官员现在开放又易于接近。”她说,例如央行相关负责人会坦率地承认中国经济数据的不足之处,“现在我也能同他们相当开放地讨论(经济)挑战了”。
文章称,这个瑞士人现在知道中国是如何运作的了。例如,中国人在决策时有时不紧不急,但之后事情可能会立即快速进展。阿姆施塔德早在2005年就已经对中国感到好奇,那时她在美联储的研究部门工作。“围绕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吸引了我。”
2012年,阿姆施塔德终于得到了为国际清算银行到香港工作四年的机会。阿姆施塔德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我察觉到,中国从长期来看将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大国。”她当然不想四年后就返回瑞士。阿姆施塔德权衡了各种选择,决定在中国南部大城市深圳申请教职。香港中文大学在那里设有分校,约有6000名学生。阿姆施塔德目前教授有关中国金融市场的课程以及货币银行学。
现在,阿姆施塔德与丈夫一同在深圳这个她认为“奇妙而疯狂的城市”工作。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理事会的工作要求她往返于中国和瑞士之间,她大约有30%的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我很幸运能兼获两者,中国和瑞士。”阿姆施塔德说,“然而,中国是我们一生的经济故事。”
文章指出,这也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外国观察家并不总是能够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尤其是改革方面。阿姆施塔德不认可所谓的金融部门改革进程停滞的说法。她想指出,银行存款和信贷的利率管理事实上还是有效的。
文章称,中国政府经常先对革新进行小规模试验。例如,中国已经分别在不同城市试验了40种不同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阿姆施塔德表示,正是由于中国如此复杂和重要,所以应当有更多的西方决策者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她说:“人们不能在新加坡的彭博社终端上理解中国。”中国企业会系统地派遣职工到欧洲和美国学习或工作。“中国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很多。”阿姆施塔德凭个人经验说。
文章称,阿姆施塔德暂时没有计划彻底返回瑞士,她认为中国的发展非常激动人心。她现在正与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以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负责人合写一本有关中国金融市场的书,这部作品将于今年秋天出版。之后,她还将继续在深圳生活,因为还有一些东西要学习。她的格言是:“走过去,仔细看。”
(2019-03-27 16:10: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