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日本人导演,美国人编剧,翻拍出的《水浒传》能看吗?

作者:未知  来源:综艺爆炸小记者   更新:2020-12-31 15:51:34  点击:  

文 | 金何


本质上来说,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难以弥合,即便双方在沟通上尽量做到客观和靠拢,最后的理解和认知还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来接纳和评判的。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国外人翻拍《水浒传》到底靠不靠谱?



(IC photo / 图)


近日,美国媒体宣布,由马修·萨德担任编剧,日本人佐藤信介担任导演,把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翻拍成电影。他们给电影定调为“中国文学名著的未来主义版动作冒险传奇大片,充满荣耀、浪漫和阴谋,探讨忠诚、领导力和我们冒个人代价去面对社会问题的责任”。


消息一出,中国网友议论纷纷,大家不敢想象身高水平普遍在180以上欧美人,谁来演武大郎呢?还有,面如黑炭的李逵,老外不会为了图省事直接找个黑人来演吧?


其实,各方面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影视化的道路,连中国人自己都拍得不那么顺畅,外国人来拍,天可怜见,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国人对《水浒传》都掰扯不清


网上流传很久的一个梗是,说当年央视98版《水浒传》在播出时,因为看到宋江那高高撅起来屁股就来气,再想到林冲被活活气死,宋江带领一众人接受招安,最终却落得逐个凋零的局面,湖南一哥们儿气得把电视机都砸了。


这似乎能从侧面印证98版《水浒传》拍得成功,但在央视版四大名著的电视剧里,和其他三部剧比起来,其口碑还是最垫底的。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对后半部分的改编。一些人认为改编很合适,突出了《水浒传》作为一部悲剧的主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改编不符合原著,让人看得不过瘾。更重要的是,一百单八将,电视剧简化到只露出了十几个人,甚至最后突出表现的只有七八个。


于是,后面拍摄的2011年版,满足了部分人对于一百单八将的渴望,几乎都露脸了,可这样一来,整部剧拍成了流水账,人物形象的刻画不鲜明,使得观众在看了之后找不到一个记忆深刻的角色。


抛开内容不说,单单是人物如何刻画和表现,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宋江,这位书中的主角和穿针引线的人物,影视剧版本里就有李雪健版和张涵予版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塑造,哪种好?抑或说李雪健版的宋江,该不该把屁股撅那么高....这些都会让人争论上半天。


人们可以简单用一部名著的魅力,来掩盖对内容本身的理解分歧,但分歧依旧会客观存在。孰好孰坏、孰对孰错,中国人自己都没搞明白的事,外国的文艺工作者又来横插一杠子,也难怪网友担心会拍得不成样子。


巴别塔下的《水浒传》


《水浒传》不单单是国内的名著,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1757年的日本译本,是第一个外语译本,当然,因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缘故,所以日译本相对较好地保持了原本的状态。


到了19世纪,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开始流传到了西方。德国译本的名字叫《强盗与士兵》,法国译本的名字叫《中国的勇士》或者《沼泽地区的英雄们》,也少不了如今被网上到处调侃的译本《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上的故事》。统计显示,《水浒传》被14种以上的语言翻译了50多个译本,可见其流传的范围确实很广。


在这么多的译本当中,目前公认较好的是两个英译本,一个是赛珍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另一个是沙博里的《水泊好汉》,后者被认为是目前翻译最为权威和准确的,还在2004年的时候被选入了“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选本。


赛珍珠是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因父亲是传教士的缘故,赛珍珠小时候甚至是先学的汉语以及我国的习俗,之后才被母亲教英语。所以,她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


纵使如此,在其翻译的《水浒传》中,还是有很多表达不到位或者不知所云的地方。这一点,沙博里的译本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水浒传》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一百单八将各个都有一个绰号,而正是这些绰号,让一个个翻译家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有时候只能生搬硬套。


比如《水浒传》中朱富的绰号叫笑面虎,汉语的表面意思是面带笑容的老虎,实际是指外表和善内心凶狠的人。而在英译本中,都是将其直接翻译为“面带微笑的老虎”或者是“微笑的老虎”,不知道西方人看了,能不能理解字面深层次的意思。


而朱富的哥哥,绰号“旱地忽律”的朱贵,他的绰号连中国人自己看了都会一脸茫然。旱地就是陆地,忽律的意思则说法不一,有说是鳄鱼,有说是一种喜欢吃乌龟的蛇。还有的根据方言发音,说忽律就是天上的雷声,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以及山东西北部一带的方言里,“忽律”或者“忽雷”是代表雷声的。


要是按照上述三种说法分别解释,那么旱地忽律就可以说成是旱地的鳄鱼、旱地的蛇、或者是旱地的雷声。第三种说法,如果进一步引申,还可以说出是平地起惊雷,代指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都是在这隆隆的雷声中先后上山的。不过这种说法太过于牵强,所以很多人都倾向于将忽律解释为鳄鱼。试想,连中国人自己都得费劲去考据,要是一个不了解中国内情的外国翻译家来翻译,又会把名字翻译成什么呢?


这种差异化的翻译方式,翻译家们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主张。爱好直译的赛珍珠表示,直译是为了按照中国文化的方式来翻译,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文化。而杰克逊则强调,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小说才是更重要的。



(IC photo / 图)


孰对孰错?


争议不光是在国外的翻译界,在国内也是如此。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对错之分,导致争议的主要因素就是语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和认知上的差异,而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调和。


比如在汉语里,夏天总是和暑热联系在一起,汉语里有“火热的夏日”,基本不会出现“温暖”或者“凉爽”的夏日。而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却有“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的诗句。诗人将夏天比喻得如此可爱,为何与我国对夏天的认知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说来都是环境差异导致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的时候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因此往往暑热难耐。而英国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没有酷热,所以在人们的联想中,夏天就成了可爱的样子。


语言的形成,跟每个地区的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联系,巴别塔下聚集的众人被上帝打乱了语言,最终谁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虽然全球化的进程一直在推进,各个国家文化习俗上的交流很频繁,翻译家们也一直努力在推进这种交流。可现实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过某个外国,那么他对那个国家的了解,就永远停留在皮毛上。


原因就在于,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懂外语的那帮人,在文化层面的翻译和互动上,难以将两方面的真实情况完全客观呈现。


于是,这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就以《水浒传》的翻译来说,赛珍珠的直译,最大程度还原了文本内容,但外国人看得别扭迷茫;杰克逊按照英语习惯的翻译,虽然大众看得爽,但原本内容被曲解了,甚至有些读者会产生南辕北辙的阅读理解。


这一点不是没有先例,日本人在1972年时就拍摄过《水浒传》,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了很大的改变,放出妖魔的不是洪太尉而是高俅高太尉,吴用会法术和公孙胜融合为一个人物。或许日本人自己看着爽,在我们看来,这是很大程度的曲解。如今又是另一个日本导演来执导,而且拍摄依照的文本可能是杰克逊1937年的英译本,担心会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不过,本质上来说,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难以弥合,即便双方在沟通上尽量做到客观和靠拢,最后的理解和认知还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来接纳和评判的。换言之,哪怕将来拍出来的《水浒传》,中国人觉得违和感强烈,只要外国人能接受那就是成功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之前迪士尼拍摄的电影《花木兰》,不就已经做过类似的预演了吗?


电影《鬼子来了》里,日本人花屋小三郎拼命让翻译董汉臣教他骂人的中国话,以便激怒马大三。但是董汉臣为了活命,却教给他“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当马大三听着日本人“夸赞”的话满脸高兴的时候,花屋小三郎内心也高兴地认为自己在“骂人”呢。


虽然两个人都鸡同鸭讲的理解错了,不过,从深层次看,两个人其实认可了对方的态度。


将来的《水浒传》拍出来,估计还是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GDP与创新力反向发展之谜

    日本因降雪取消140余架次国内航班

    东京都31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300例 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内モンゴル・クブチ砂漠の村を「小康」へと導

    週間時事用語(年越し料理、 対人恐怖症、生理休暇な

    东京都29日新增确诊病例856例 单日新增再次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