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菱新董事长的复兴计划和三菱中国自救术
|
|
|
|
|
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亚洲战略联盟宣布解体,日本三菱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三菱汽车)沉寂半年后终于要拉开自救计划的第一幕。
在这一称之为“复兴”的自救计划中,三菱汽车董事会钦定的突破口是三菱的海外业务,重点是美国和中国两大市场。
8月16日,三菱汽车新上任的董事长冈崎洋一郎开始对美国的业务进行手术,对产品研发进行全面改革,原来既定的产品研发计划要进行各种不同层面的整改,并削减供应商,希望尽快推出新产品,改变不盈利状况。与此同时,三菱还将再次调整海外市场布局,新的目标是中国。
就在冈崎洋一郎宣布对美国业务进行调整后仅仅两天,8月18日,三菱汽车内部传出消息,三菱已经制定出针对在中国的4家整车合作伙伴的新计划,提升中国业务对整个三菱复兴计划的贡献度。
新计划中包括全面的技术输出,成立合资公司,以最快的速度扩大三菱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
在冈崎洋一郎的手术刀下,三菱汽车与中国合作伙伴之间原有的关系正在被打破。
联姻长丰
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是三菱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根据三菱汽车提供给本报的资料,在三菱汽车5月份公布的复兴计划中,中国市场被提升为与北美市场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为能扩大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三菱汽车公司决定在2006年中之前向中国投放11款新产品。
其实,在三菱汽车针对中国市场的计划中,还有一项重要决定,那就是在中国建立一家合资企业,进行直接本土化生产,现在这个合作对象已经确定。
8月17日,三菱汽车宣布,与中国湖南长丰汽车集团(以下简称:长丰)建立一家合资企业,改变现在的技术转让合作方式,以缓解公司在日本和北美市场持续销售低迷带来的压力。
据来自日本《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日双方最快将在今年9月份签署合作意向书,然后递交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并等待批复。如果中国政府方面的决策顺利下达,新公司将在2005年底成立,厂址将选择在湖南长沙,新工厂的首款车将是帕杰罗SUV,年产量预计在4万-5万辆。
记者从湖南长丰了解到,为建立合资合作事宜,双方在2003年年底就已经开始接触。其间,因为受三菱召回事件影响,谈判曾一度紧张,直到三菱汽车公布复兴计划后,双方的谈判才重新步上正轨。如果谈判进展顺利,双方将在近期公布合作细节。
有媒体报道称,三菱汽车增持长丰股份之后,来自三菱的公司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管人员也会相应增加。长丰董事会中将有一名来自三菱汽车的成员铃木道幸,该人士也是三菱汽车乘用车海外销售统括本部北亚洲部经理,此外,三菱汽车还有一名管理人员出任长丰汽车的副总经理。
三菱与长丰合作由来已久。
1995年,三菱汽车为长丰集团提供帕杰罗V31、V33技术,长丰开始生产猎豹系列车型;1996年10月,双方成立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资本金为2.22亿元人民币。之后为扩大在越野车市场占有率,2000年9月,进行增资扩股,吸收日商岩井等3家法人参股,总资本金达到4.01亿元,三菱汽车占有其中19.72%的股份,长丰拥有其中的51.68%;2002年11月,三菱汽车与长丰达成帕杰罗IO家用越野车技术转让协议,三菱汽车与长丰合资的消息开始流传,但都没有得到各方的正面回应。
今年6月14日,长丰汽车(600991)7800万股A股正式上市交易之际,有消息称三菱将把在长丰的股份从20%提高到40%—50%,双方建立合资公司事宜再次被提起。当时,长丰董事长李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即使三菱有意增资长丰汽车至50%的股份,长丰汽车也绝不会放弃使用‘猎豹’这个自主品牌和车标。”
在这次合资谈判中,双方也就未来的品牌使用进行了谈判。据来自日本方面的消息称,在合资公司成立前,长丰将仍然使用猎豹标识,之后,长丰的产品将使用三菱品牌。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冈崎洋一郎来讲,在短时间内重振三菱汽车的关键是能尽快恢复三菱汽车品牌信誉度。对李建新而言,能否继续这一越野车品牌也具有非常的意义。
三菱突围攻略
今年5月份,在戴-克曾拒绝对巨亏中的三菱汽车施以援手,同时三菱汽车的高管层也因为涉嫌隐瞒设计缺陷,被迫离职。三菱雪上加霜之际,冈崎洋一郎被从三菱重工派往三菱汽车,操盘积重难返的三菱汽车的重建计划。
根据日本三菱汽车提供本报的数据显示,三菱上个财政季度的销售额为5576亿日元,与同期相比下降了494亿日元。从地区来看,在欧洲,在新产品欧洲COLT等的支持下,与去年同时期相比上涨了193亿日元。在日本,下降了518亿日元。北美同样也下降了126亿。在亚洲和其它地区的三菱,虽然也零星地看到了零售额的增长,但大部分在海外的工厂平均到每一个单元的销售额还是下降了。
虽然三菱汽车对外宣称,这样的市场表现在其预期之内,是可以使人接受的,但业界对三菱汽车今后的表现仍普遍表示担忧。
事实上,三菱面临的是一个结构性的调整。根据计划,到2006年,三菱汽车计划在日本国内推出10款新车,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改变原来戴-克的思路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戴-克进入三菱后,使销售和生产合理运转,各个部门只顾着完成各自的任务,这样的操作方式不能给三菱汽车带来显著的效益,如今要突破已经形成的风格,三菱汽车需要付出更多。
在三菱汽车公布的复兴计划中,调整将首先从产品开始。
其产品研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三菱将减少产品的变形配置,最佳状态是一种新车一种配置,这样可以减少库存,减轻资金周转的压力。三菱汽车此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恢复品牌的影响力,借助新产品让消费者重拾对三菱汽车的信心。
北美市场作为三菱汽车最重要的一个海外市场,也将经历这次痛苦的改革。冈崎洋一郎曾表示,三菱汽车管理的问题首先于1996年在美国市场爆发,隐含了三菱汽车的管理危机,这次复兴的重点也在美国实行。
为了重新进入北美市场,三菱汽车首先从品牌开始。“重塑品牌的形象对于三菱的转折是至关重要的。”其北美CEO O’NEILL强调。此次,三菱汽车已经决定从产品调整涉及开始整顿北美市场,经销商的阵痛,仅仅是开始。至于今后将要采取的措施,三菱汽车方面没有公布。
为了实现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复兴,三菱汽车再次调整了5月份公布的自救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降低成本(预计减少894亿日元的成本,包括14亿的固定成本,41亿的VARIABLE成本和34.4亿的附加成本),重塑消费者信任等。
但是,这些计划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今年7月份,三菱汽车的全球销量再次下滑,在日本国内,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减少52.2%,仅为15862辆。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表现比在日本国内更低。
因此,重担在身的冈崎洋一郎,着眼调整本土与北美市场策略的同时,必须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来改变困局。冈崎洋一郎把目标锁定了增长势头最猛的中国市场。
中国牌局
为了坚定与长丰之间的合作,三菱汽车将全面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现有布局。根据计划,在与湖南长丰的合资工厂成立后,三菱汽车将终止帕杰罗在北京吉普的生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长丰是最有利的消息。”
2002年6月,三菱汽车与北京吉普开始合作。根据当时双方达成的协议,北京吉普获准生产三菱Pajero Sport,并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这些协议还包括该车型生产的全套技术文件及其27项技术专利使用权,该车是V31和V33车型的换代产品。
半年之后,三菱汽车再次将Out lander全套技术转让给北京吉普。当时,这被业界看作是三菱汽车的母公司戴-克拯救中国项目的开始。这两款新车也成为了北京吉普的“救命车”,令北京吉普逐渐恢复在SUV市场的元气。
现在将所有帕杰罗产品移师长丰,无疑将给北京吉普的销售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菱汽车此举引来各种评说。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今年5月份,戴-克拒绝给困境中的三菱施以援手后,三菱汽车必须借助自己的力量进行复兴,一切也就以自己的利益为主,戴-克的利益诉求点退居其次。
与此同时,一度备受关注的三菱轿车项目也引起争议。
2003年12月,三菱汽车高层到访东南汽车,随后“三菱将要增持东南汽车另一个股东中华汽车的股份”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前,三菱汽车已经持有台湾中华汽车20%的股权,而中华汽车在东南汽车中持股50%,由此三菱汽车间接持有东南10%的股份。如果三菱增持中华15%,将间接持有东南17.5%股份。而东南汽车对此表示出极高的热望,对三方将来的合作希望达成1:1:1(中华、福建省汽、三菱)的关系。
三菱汽车此举的一个背景是,2003年3月,三菱原型轿车“蓝瑟”经过台湾中华的改造,引进东南后成为“凌帅”。
在外界对三菱汽车开进东南汽车穷追猛打之际,三菱汽车的危机开始爆发,事情一直没有下文。来自长丰内部的消息称,长丰与三菱汽车进行合资最大的愿望是能上马轿车,不管东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长丰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根据这位人士的分析,三菱汽车在中国有长丰汽车、东南汽车、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和北京吉普共四家合作伙伴,由于在东南和北京吉普项目上,戴-克一直有参与,三菱汽车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尤其在今年戴-克与三菱汽车的合作出现危机(详见本报5月份相关报道)后,三菱汽车不会在这两家公司中倾注更多。
虽然长丰方面对上马轿车异常自信,但对三菱汽车要想处理好与东南汽车、北京吉普戴-克之间的关系非短时间内能解决。对三菱汽车而言,现在迫在眉睫的是能取得最大收益,提高品牌信誉度。
此涨彼消。就在三菱厉兵秣马加快中国市场本土化的同时,今年以来,三菱已经开始有计划地缩减中国的进口车业务。
2003年,三菱在中国完成近15万辆的销售,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三菱技术转让生产的中国本土品牌。而受“帕杰罗事件”的影响,以整车出口中国的三菱品牌不到10000辆。
目前,三菱总部已经撤消了原来分别设在大连、天津、上海和广州的4家经营进口车业务的销售公司,将进口车销售权外包给三菱集团下属的三菱商事(上海)公司。与此同时,取消了三菱汽车设在沈阳和湖南永州的两个事务所,由北京事务所统一管理在华业务。
根据三菱在华发展战略,到2008年,三菱要完成500家三菱品牌专卖店建设,实现三菱品牌单独销售22万辆,包括在华生产品牌31万辆的销售目标。
三菱的中国故事仅仅只是开始。(付 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年08月25日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三井住友再提合并要求认定三菱 下一篇新闻: 专访武田春仁:富士通的IT新浪潮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