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看日本农民种苹果

该县苹果产量占日本苹果总产的一半。王振兴摄编者按日本是世界苹果园艺化栽培水平先进的国家。我省作为新近崛起的苹果产区,虽然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在发展规模上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园艺化栽培等多方面与对方还有较大差距。前不久,随我省以果业专家为主的苹果考察团在日本果区进行全面考察,对于这一点感受尤深。诚然,从考察情况看,日本果业已进入了徘徊期。由于受面积小、成本高的限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诸多先天不足。

    但是,其先进的科研成果与生产手段,精细的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仍堪称一流。今天,将在日本采访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其中有许多东西,对于正处于上升时期并大步走向国际化的我省果业,无疑具有借鉴意义。10月中下旬,正是日本苹果成熟的季节。驱车在日本果区穿行,感受最深的是挂满枝头色彩鲜艳的苹果。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台风过后,天气转晴,许多果农正忙着摘叶。果树下的草地上,整整齐齐地铺着反光膜。果区地形虽有起伏,但果树排列有致,整齐划一,果实也几乎大小一样,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日本果农园艺技术的精湛。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介绍,今年日本苹果总产量有所下降,从去年的92.6万吨左右下降到不足85万吨,主要原因是通过疏花疏果控制苹果产量,以提高苹果质量。日本已形成的从科研育种、病虫害防治到园艺管理、技术推广等一整套完备的程序,为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园艺化管理,精益求精果树栽培在日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普通栽培,一种是园艺化管理。顾名思义,前者省时省力,但产出小;后者费时费力,但收益高。由于土地面积狭小,果农们大都选择了后者。像我们一样,日本苹果也是一家一户经营。58岁的葛西幸男是青森县板柳镇果农,种了35年苹果。精细管理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成为当地的“土专家”。他3次到陕西,先后来过延安、铜川、洛川和白水。2001年,作为陕西省特聘的专家,在洛川为农民做过果树修剪示范。葛西把苹果亩产量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主栽品种以富士、津轻为主,除此之外,还引种了陆奥、新红玉等品种。他栽培的最大特点是不施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提供了果树所需的营养和有机质,他只是靠剪枝控制果品质量,部分苹果出口台湾地区。日本果农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方面在果园里精心作务苹果,另一方面眼光紧盯市场。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津轻市柏镇38岁的片山寿伸,堪称他们的代表。片山曾到过中国,从谈话中可听出他对中国果业作过专门了解。他知道陕西是全世界连片种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方。2003年,他把自己种的苹果小的卖到欧洲,大的卖到北京。此后,他还组织一些农户成立了农业操作规范协会,并派人到欧洲学习GAP规范标准,准备扩大出口。在我国,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苹果树的经济寿命是30年左右。但是在日本,考察团看到的大多数30年左右的老果园都还在盛果期。日本人靠精细的管理延长了果树的经济寿命,这一点,让我们的果树专家惊叹不已。浓厚的科研氛围,为果业提供技术支撑日本果农精细的园艺水平,源于他们重视科研、应用科技的良好风尚。在日本,苹果兴起和科研同步,并一直延续至今。日本苹果的兴起,颇具戏剧性:1875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进西洋苹果,当时正值明治维新之后,大量武士无事可干,他们又不屑于像农民一样种水稻。于是开始栽种苹果树。青森县是日本最早栽果树的地区之一,明治政府当时分给他们3棵果树,后来又给了320棵。这些武士不但自己种,还拉同伴入伙种。为了解决病虫害问题,一个叫田中良雄的武士专门成立了研究所,这就是今天青森县果树研究所的前身。著名的津轻品种就诞生在这里。如今,青森县的苹果产量达4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的一半。位于岩手县的盛冈苹果研究所是农林水产省专门研究苹果的科研机构。所长别所英男介绍,日本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宜品种,在全国建立了7个研究所11个研究单位,著名的红富士就是由这个研究所培育的。如今,红富士已占到全球苹果种植面积的一半。当初担任育种的富士母株也成为“功臣树”,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历经60多年,依然长势健旺。日本水果种植面积400多万亩,面积最大的是桔柑类,其次才是苹果,5年后总产可达385万吨。但日本苹果业也面临果业生产者收入下降和从业者年龄老化等问题。对此,日本已制订了果业振兴计划,打算从调整土地、推广优良品种和省力化栽培及推广矮化品种入手,解决这些问题。东光俊是农林水产省果树品种审查的检查官,今年9月刚刚在我国农业部参加完水稻病虫害防治学习,日本苹果新品种的审查就是由他所在的部门完成的。对于富士品种多年来一统天下的局面,他认为这对苹果发展不是好事情,不同的地方应有不同的替代品种。日本对果树品种研究非常重视,但也很严格。从提出审请,然后经过初审、公审、栽培试验、审查等程序,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年多时间。通过审定后,每年交纳相应的费用,审请人就拥有了专利。此后,如果有人想要使用这个品种,必须办理一定的手序,交纳相关的费用,否则就是侵权。处罚有强行中止使用、经济处罚,直至刑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了育种者有利可图。于是,尽管品种审定和保护要交纳相当多的费用,但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公司甚至果农个人,都热衷于育种。据了解,日本去年受理农作物注册1380多件,批准1110件,其中种苗公司占37%,个人和农户占23%。众所周知的品种王林,就是由果农多年杂交试验培育成功的。规范市场,保障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银座是东京著名的购物区。在一个叫千足屋的水果超市,一个菠萝卖到1575日元,一个青森富士卖到1050日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10元和70多元。老板介绍,这些水果都是当天上午从大田市进的货。在日本,包括苹果在内的农产品,市场管理非常规范,流通渠道非常畅通。大田市场位于东京都大田区,建成于1989年,由东京都投资兴建,总面积386万平方米,下设鲜花、果品、蔬菜和少量水产品。这里的果蔬、花卉交易量日本第一,其中花卉交易量占东京的55%,居世界第三。日本的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批发市场是必经之路。果农把自己生产的苹果通过农业协同组合(农协)统一组织、或者直接送到这里。农协、农民与批发市场之间没有契约关系,他们可根据自愿把产品送到任何一个市场。在日本,就是靠农协这种组织,把分散的一家一户与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农民高度的组织化。他们只需交手续费即可,蔬菜是交易额的8.5%,水果为7%。交易从凌晨开始,10点前后结束。交易期间,大厅内人声鼎沸,批发商和购买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里的交易,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购买者首先选好自己所要的产品,确定好价位,然后等待管理人员举牌竞卖。竞卖的价格由高到低。经营的果蔬品种大多来自日本国内,蔬菜约有5%进口,其中一半来自中国。大田市场蔬菜、水果日交易量3200吨,营业额8亿日元,年营业量可达3200亿日元。所有的水果全部装箱交易。政府部门对卫生和质量要做抽样检查,但这仅仅是各种指标的化验,产品的外观质量一般由果农自己掌握,如果以次充好,损失由市场承担。工作人员说,这类事情也有发生,但不多。经常来交易的协会和农民都很守规矩。仅在东京附近,这样的市场就有11个,交易的品种侧重不同。畅通发达的流通渠道,让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让农民把产品变成了收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受紧急状态影响 日本食品批发商货物滞销
日本大型居酒屋连锁品牌“和民”推出蔬菜配送服务
受紧急状态影响 日本食品批发商货物滞销
日本人买水果论个,我们论斤?这背后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日本著名的“金井青果店”在歧阜车站大楼内开分店 广受欢迎
日本肉类替代品热销
疫情下的日本植物工厂
疫情下日本这一行业由衰转兴 销量大幅提升
日本东电集团建立全球最大“植物工厂”生产叶类蔬菜
疫情下日本这一行业由衰转兴 销量大幅提升
东京一中餐馆免费发放饭菜 捐赠善举被赞
独自吃饭不香吗?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不下车采购蔬菜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 减少接触还能防止食品浪费
无需下车可买菜 日本推出“得来速”式菜店
安倍拟在日本炉端烧店款待特朗普 欲加深友谊
日本冷冻蔬菜进口量创新高 近一半来自中国
日本冷冻蔬菜进口量创新高 因当地的劳动力不足所致
日本冷冻蔬菜进口量再创新高 近一半来自中国
日本冷冻蔬菜进口量创新高 中国产占近半
日本健康食品品牌Hakubaku新品宝宝辅食蔬菜面 最新上市了!
京东从日本三菱化学引进的植物工厂正式启用
走进世界首个全自动地下植物工厂
日本地下植物工厂实现“全自动种菜”
日本三季度GDP负增长
看看德国学生伙食,再看看中国学生伙食,日本网友怒摔饭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