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今许多日本产品随着爆买的中国游客和社媒传播在中国年轻人中红了起来,但都规模很小,而日本食品企业迫切希望能大规模地拓展中国市场。
为此,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与日本农林水产省最近就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日本食材品鉴会。花样繁多的日本酒、大米、水产物和日式点心是当日的主角。除了包装食品,主办方还把长崎鲜鱼市场的蓝鳍金枪鱼、北海道甜虾等海产品空运到了上海,当场做成刺身、天妇罗等不同料理,试图让更多人了解日本本土食材。
现场的水产料理区
与诸如泡面、薯条、巧克力等在中国已经有认知度的日本包装食品公司相比,参与食材品鉴活动的企业许多都还在教育消费者阶段。过去消费这些食材的,大多是在中国的日本人和日本餐馆。
日本制酒企业萨摩酒造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于昭和时代的老牌酒厂专门生产烧酒,早在2012年他们就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销售旗下的不同烧酒产品线。
与其他日本酒厂类似,过去几年萨摩酒造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诸如伊势丹、大丸等日本高端百货,及日本人聚居区的日料店。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烧酒仍然是相对陌生的品类,在过去消费烧酒的主要是在中国的日本人。
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升级,让日本酒厂看到了中国消费者购买烧酒的可能性。“在日本许多人喝烧酒是出于健康,烧酒比清酒糖度更低”,萨摩酒造上海副总经理戴楠对界面记者表示,“中国消费者现在也很注重健康。清酒在这儿更有名,但我们希望能把烧酒的健康概念传递出去。”
萨摩酒造旗下的经典产品“白波”
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入口相对刺激的)烧酒接受度有限,萨摩酒造寄希望通过更温和、针对女性消费者的柚子烧酒“柚子心(柚子こころ)”打入市场并提高品牌知名度。这款酒在上海高岛屋的售价约为150元,在进口酒中价位并不算高。
柚子心
事实上,价位和渠道也是让日本食品商们被动把大众消费者“拒之门外”的原因。运输、进口税等附加成本决定了这些商品在中国的售价并不那么亲民,因而普通商超并不适合进驻。一些参展的日本企业表示,目前针对大众消费者的售卖渠道仍然在7-Eleven、全家等一线城市便利店,City Super等进口超市以及日本餐馆。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山本有二对界面记者表示,“要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接受的话,就要用更广泛的、不断的价格调整,让人们不仅在高级百货商店能买到,日常购物的地方也能买到。加强销售流通渠道是我们的挑战”。
日本进口米已经开始降价。我们曾报道过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将在中国启动大米零售业务,在中国大城市开设销售日本精米和饭团的店铺,减少流通成本,降低售价。
实际上,受制于中国的进口食品限制和检验检疫条款,日本大米每年的进口限额有限。日本大米厂家们试着开始在中国推广起了没有进口限制的微波米饭。日本大米相关团体负责人向界面记者介绍,这些未来能够通过便利店、商超等各种渠道买到的微波米饭加热更方便,也能让人们尝到原汁原味的日本米,或许能引发中国消费者的兴趣。
为此他们也把与日本米制品文化相关的趣味元素带了进来。比如一家专门为饭团制作外壳的设计公司也来到了日本食材品鉴会,并在上海的伊势丹百货举办折纸饭团活动——设计师带着参与者一起折纸,并教人们如何把微波米饭捏成可爱的饭团。包裹成富士山形状的折纸饭团颇受孩子们喜爱,当场吸引了不少家庭参加。负责人表示这些折纸还不打算在中国贩卖,但它们却为普通的日本米试吃增加了不少噱头和趣味。
富士山饭团
专为饭团设计的折纸
上海伊势丹百货的折纸饭团活动
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这些推广已经初见成效,日本食材的影响力在增加,并缓慢辐射到周边二线城市。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2016年进口中国的农林水产物输出额为900亿日元,比前年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的输出额占全球第四。“瞄准亚洲市场时中国的存在十分重要”,大臣表示。
目前,访日中国游客带来的口碑相传依然被认为是日本食品在中国推广的最大推动力,“中国消费者冬天去北海道观光、还有一些中国人去北海道买房。吃过北海道本地大米和纳豆,回国以后也希望自己在中国吃到,这是我们的优势”,山本大臣对界面记者说。
大米、日本酒和水产品厂商也抱着同样的期待。“吃过我们的米的话,回中国以后也会想要继续尝试的”,日本米厂商农树的现场负责人显得很有信心却又有些忐忑。中国市场规模和不确定性都更大,他们仍在寻求最稳妥有效的扩张方式。
日本公布日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名录 松阪牛神户牛肉夕张甜瓜等入列欧盟拟取消福岛大米进口限制 或有助日本食品出口欧盟调整进口日本食品的相关限制 福岛大米也在解禁之列中国北疆退运一批日本入境食物中山全面排查日本进口食品 尚未发现“涉事”食品日本零食代购店老板为证明“没有害同胞” 直播吃麦片广州退运9批未备案日本食品浙江没有进口过日本核辐射地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