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造船产能过剩已成常态的市场形势下,造船企业竞争的焦点不再是数量上的较量,而转向造船新技术上的博弈。新一代造船技术正在成为造船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法宝”。《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有报道称,为了研发新一代造船技术,日本多家造船企业和海运公司已联手展开合作,他们的市场目标是:以研发出的新一代造船技术为基础,使日本每年新船建造完工量在全球占比由现在的20%左右提升至30%,这样,日本才能在中、韩、日3国造船竞争格局中与其他两国“三分天下”。此前,日本造船界的“大咖”级人物也曾对业界和媒体表明过日本造船业的“雄心大志”。
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造船产能过剩现象尤为突出,因此,这三国的造船产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具体措施体现为压缩造船产能、裁员、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精减、向新领域拓展业务等。
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市场调研统计报告资料显示,2014年和2015年,日本船企的年新船接单量均占全球市场的近20%,2016年为12.1%,而中国和韩国分别占37%和17.7%的份额;2016年年底,中、韩、日三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存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4.1%、22.6%和22.1%。《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日本造船企业正联手海运公司研发新一代造船技术,以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份额。其研发内容主要涵盖3个领域,分别为智能航海技术设备系统的研发;根据国际海事机构(IMO)的船舶环境保护规定,制定新的节能评估标准;研发降低船舶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排放量的新技术及相关设备等。
强强联合
专注研发智能航海系统
据来自日本造船界的最新报道,日本海事联合公司(JMU)、三菱重工、今治造船和三井商船等10余家造船厂与日本邮船等海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两个行业的企业将共同研发船舶智能航海设备系统。他们的合作计划目标是:于2025年年底前,在日本造船厂将要建造的250艘新型智能船上配套安装这些企业研发出的智能航海设备系统。据悉,即将研发推出的智能航海设备系统最突出的技术特点是,通过物联网(IOT)收集海上气象和航线等数据,以此为基础,使人工智能(AI)为船舶选出安全的最短航线。业内人士预计,该系统装船投入使用后,不仅每年日本多达2000起的海上事故将减少一半,而且将为船舶航海节省燃油费用等。
日本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多家造船企业和海运公司共同开展新技术和配套新设备的研发至少可以产生3个方面的效益:第一,此举将发挥出“1+1大于2”的研发效果;第二,相比各自“单打独斗”的研发,两个行业的合作可以节省数百亿日元的研发费用;第三,将行业内各相关企业的力量集中起来,可以极大地加快新系统的研发速度,从而比竞争对手更早取得实用成果。此外,日本多家船企均拥有自己的配套企业集群,对他们拥有的配套企业集群的技术力量了如指掌,此次联手有利于这些船企各自从自己的配套企业集群中筛选出表现出色者参与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例如,日本邮船已与其配套企业开启对防止航海船舶冲撞和提前预判冲撞危险性的可视数字化装置设备系统的研发工作;JMU与其配套企业已开展掌握发动机和燃料状态、提前预测船舶故障的设备系统的研发工作。据悉,日本政府表示将对研发智能航海船舶的企业提供支援。
据悉,为应对2020年将生效的船舶环境保护相关新规定,日本造船企业和海运公司将合作开发环保船舶和节能船舶新技术,该研发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要制定新的能耗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船舶能耗的测算采用的方法不符合船舶航行实际情况,即设定的条件和状态是船舶空载无货物和海面上无风浪时的状态,而日本提出的新能耗测算方法是在船舶载货时,且处于实际海况环境下进行测算。这样测算出的船舶能耗指数更接近实际航海状况环境。业内人士分析,日本造船企业希望借研发新一代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契机,抢占国际造船市场新船订单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据悉,在降低船舶能耗方面,日本造船企业还联手材料生产企业共同开发轻量化造船用各种材料,以求降低船舶的自重,减少燃油消耗量;在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硫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方面,造船企业将与具有技术实力的配套企业联手攻关,共同解决技术和设备生产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日本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强于中国和韩国,日本造船企业实现30%市场占有份额的目标具有现实基础。